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白杰  李永冲 《广州化学》2017,42(5):69-73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学生和老师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阐述了当前实验室在安全方面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在实验室安全建设的硬件、软件和制度建设与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集教学、科研以及培养专业人才为一体的实验场所,实行开放式管理,具有使用频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点。易制毒化学品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药品,其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当前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普遍性问题,本文从内部健全科学、有效、简洁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设立易制毒化学品库房,实行专人专管,采取随领随取的发放模式,同时为每位教师建立易制毒化学品资金账簿并有专人定期巡视检查等多项举措,对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既方便、满足了教学与科研合理使用的需求,同时又防范杜绝了违规使用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正《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三版)通用卷本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T16483-2008)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的格式和要求编写而成。本书数据资料系统全面、翔实可靠,可作为危险化学品登记、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的  相似文献   

4.
曹葵 《化学教育》2018,39(3):37-37
正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时,化学实验室又是学校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之一,废弃化学品的问题更是全国都存在[1],为此对北京市海淀区12所中学的实验室管理现状做了初步调查。1实验室管理现状本次调查为了对各学校实验室运转情况有个全面了解,共涉及制度建设、安全教育、实验室环境、安全设施、药品管理、废弃物处理6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元共治方法论,以我国高校实验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传统模式基础上从高校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体系、责任层级体系、安全制度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培训与宣传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应急处理流程体系、第三方介入服务体系8个方面,构建了新型8LS多元共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其模型图,旨在完善其理论体系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兰景凤  马宏 《大学化学》2019,34(1):64-71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将高校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形成有效的闭环,减少化学教学及研究活动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对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动态监控,初步掌握各实验室教学及科研工作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的情况,从而给出安全环保的合理化建议,促进高校实验室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和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晓艳 《化学教育》2021,42(6):113-113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时有发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为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特别是2015年"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后,教育部科技司每年组织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建立实验室安全技术专家组。2020年10月,教育部科技司召开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启动暨培训会,就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基础理论内容等开展报告交流,推进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安全教育与管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化学类专业排名前30的高等院校的环境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Environment,HealthSafety,简写为EH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整合,从中总结出美国高校EHS管理体系的6个特点;进一步介绍了美国高校EHS管理体系架构的确立与运作。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发展和丰富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当前最基础性的建设任务之一,以期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对安全问题的真正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9.
正《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三版)通用卷本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学品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编写,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T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的格式和要求编写而成。本书数据资料系统全面、翔实可靠,可作为危险化学品登记、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指定参考书,亦是化工和石油化工行业从事设计、生产、科研、供销、  相似文献   

10.
结合当下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工作管理中的难题,以仿真体验为特色,建设了集安全虚拟仿真学习、安全考试考核、安全准入认证、安全管理功能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平台。探索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平台的学习流程和运行管理机制。结果表明,实验室安全准入平台的实施增强了安全教育的趣味性,提升了安全培训效果,可以建立多元化标准化的安全教育体系,实现共享性、动态化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量突飞猛进,随之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以下简称:危废)产量大幅增长。如何保证这些危废在校期间的安全暂存,成为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根据性质的不同对危废进行了分类管理,优化改进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暂存柜结构;对暂存环境中挥发的VOCs进行了监测,并利用二氧化钛纳米线光催化剂对污染气体进行了净化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到的污染成分都能被光催化技术净化消除,显示出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VOCs净化手段,可用于解决校园危废的复杂VOCs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简单、便捷、精准、可持续、学生乐于接受等特点,已渗透到高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了提高教学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号构建基础化学实验室管理系统,介绍了相关的应用与实践,这将使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为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无机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减量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化学实验室每年要产生大量危险废物,对学校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该文就消除和/或减少废物的产生以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回收或循环等方面介绍高校无机化学实验室危险废物减量化的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大一学生化学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对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一学生警示标识、危险化学品性质、废弃物处理及意外处置等安全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0.4%的学生将易燃标识与氧化剂标识混淆;在危险化学品性质和酸/碱撒漏处理方面有待加强。基于以上结果,在后续安全教育过程中,普及GHS标识及MSDS,对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弥补线下教育因时间有限、容量有限导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Chemie in Unserer Zeit》2017,51(3):156-160
Loaded nanomicellar structures in water with potentional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such as sun protection and care of sunburn were developed on establishing chemical experiments for teaching without requiring hazardous chemicals, however, concerning an actual field of research. Such micellar systems in water may form „nano laboratories“, for examp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ipophilic substances in water. This is demonstrated for fluorescent dyes and lipophilic pH indicators. Finally, supramolecular functional units were stabilized in such structures inducing their operation by interaction. Such micelles may be variously applied in chemical didactics beginning from tests for demonstration, and moreover, for basic and advanced chem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in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involved in teaching activities, R&D and provision of testing services, because of their peculiar characteristics. Testing services are not a priority, the performance of professionals is measured based on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publications, and the laboratories are shared with research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Hard efforts were made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overcome some of thes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ISO/IEC 17025 standard at two laboratories of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 in Brazil. Some new solutions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s typically originated on this type of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reports from the literatu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it is perfectly possible for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to have their tests accredit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ISO/IEC 17025, respecting their peculiarities and adopting creative solutions that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eds of each i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cent improvements and developments of glassware managements in the chemistry laboratories of Nanjing University.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glassware in university chemistry experiments (UCEs) laboratories, the self-service management for glassware reservation and compensation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novel management model evidently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technicians and leads to more efficient laboratory operations, which has been proved by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damage of glassware in UCEs in recent years was evaluat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blems in glassware damaging, an effective rectification schem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s have been proposed, and then the self-service Cloud-cabinets has been put forward. Our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Cloud-cabinet for glassware reservation system can make a great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chnicians based on the platform and booking terminals, which has produced a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pattern for glassware claims and compensations.  相似文献   

18.
刘纯新  周红  王波  聂晶磊 《化学通报》2007,70(11):874-879
利用感光材料产量、彩扩店数量等统计数据,结合常用感光化学品的危害数据和进入环境的途径,根据我国对废弃感光化学品的管理和研究的现状,参考美国环保局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我国废弃感光化学品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强调了加强感光化学品监控技术的开发、环境友好替代品研究和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