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侯丽娟 《数学之友》2022,(24):13-15
教学反思是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实现过程的再思考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从数列极限这一节的课堂教学出发,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馈这四个方面进行反思,有助于重构数列极限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教学过程,懂得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前如何设计好一份完善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计划方案,这对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十分重要.通常这样的过程是伴随着对一节“好课”的评价角度而展开的.这些角度大致为:吃透教材;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加强解题后的反思这一环节.笔者结合一些典型性和示范性的问题,对学生数学解题后反思什么,如何反思等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数学教学设计的艺术肖柏荣(江苏教育学院210013)所谓“教学设计”,就是预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所引起的效果,并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形成教学设想.这里的“设想”常常就是教案中所记述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工作是备课活动的延伸或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对"数学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宏斌 《数学通报》2007,46(3):9-12
数学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这一点已越来越被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所认可,并不断地被数学教师实践着、再思考着.“数学教学反思”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话语,几乎成了谈数学教育必谈的热门话题,写数学案例必写的内容.许多数学教师都在各类中学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对“数学教学反思”的涵义、功能、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评述和研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数学教学反思实践活动,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比如对有效导入、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活动过程等教学环节进行了“百家争鸣”式的“教学反思”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落实复习环节中的“联”,提升毕业班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但是又不仅限于课堂的四十分钟.对于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教师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制订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这节课的现状,更要关注与这节课相关的过去与未来,关注学生的复习成效和学习行为与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考虑到“教”与“学”之间的统一,通过广泛的调研,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中,3.2等差数列概念、性质及应用必须用2课时完成,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的认知分析,就是指从认知的角度对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加强认知分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学教学的一般过程和影响数学活动的诸因素综合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目标、学生已有认知结  相似文献   

9.
李青林 《数学通讯》2022,(8):11-13+17
本文介绍“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以一个综艺节目作为情境引入,设计了多个环环相扣的活动,抽象、类比、推理得到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验证,并介绍了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以往教会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实践、如何与他人合作,形成学习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学设计的实施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教师的教学诊断与反思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以“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这一案例,进行评价与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最近,宁波市组织了首届“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笔者有幸执教“探索拼图中的数学”一课,本课让学生在探索拼图中的数学规律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思想,受到与会教师的广泛好评.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及后续反思撰写成文,以期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设计中应具备的几种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系统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形成的教学设想.具体地说,教学设计要解决三个问题:①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原理,遵循教学规律,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教什么.②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袁美玉  房维维 《中学数学》2023,(21):19-20+28
本文中首先介绍了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及过程,然后结合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七章第五节“正态分布”的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以达到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嵊州市级八年级数学“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活动的公开课,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学的本质,紧紧围绕“有效教学”的活动主题,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关注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对“矩形(1)”这节概念课进行了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猜测、实验、发现,直到反思、拓展问题.本文把概念、定理、公式、例题及实际问题等不同的具体教学材料设计成尝试、猜测、实验等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相似文献   

16.
姜萍  周阳 《中学数学》2021,(2):43-44
在杭州市初三数学教学研讨会上,笔者执教了一节主题式复习课——正方形性质的再探究.经历了几次备课、试讲及反思修改后,对主题式复习课有了进一步的见解.以下简要记录备课的经历,呈现设计意图及优化过程,在此与大家分享.一、引入1.初始设计观察正方形ABCD,如图1,(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在边AD上取一点E,连接BE,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相似文献   

17.
徐文龙 《数学通报》2005,44(8):17-19
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反思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除了对解题过程的现象、方法进行反思之外,更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从而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宋丹 《中学数学》2024,(2):32-33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数学课程需凸显数学概念的核心地位,促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本文深入探索数学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对“二次函数”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1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1.1节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变化率问题、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等.本节内容的教学需要4个课时,这是前2个课时(两节课连排)的教学设计.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基于如下考虑:导数是微积分最基础的核心概念,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是为导数的引入作铺垫的过渡性概念,所以将教材中的两节课整合在一起讲授,可有效地避免把记忆“平均变化率”的定义这个陈述性知识与熟练“平均变化率”的计算方式等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确保导数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策略性知识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是苏教版选修2—2第3章3.1“数系的扩充”的第一课时,从一开始的教学设计到实际的教学实施都始终以能否反映新课程方向与理念为准绳,突出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数学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