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应用二维核磁共振对2-甲基重氮萘醌在四氢呋喃和二氧六环中光解反应的产物:2-甲基-4-螺(2′-四氢吡喃)萘-1-酮 (3)、2-甲基-4-(2′-四氢呋喃基)-1- 萘酚 (4)、2-甲基-4-螺[7′-(1′,4′-二氧杂环庚烷)萘-1-酮 (5)、2-甲基-4 -[2′-(1′,4′-二氧杂环己基)]-1-萘酚 (6)和二(2-甲基-萘 -22-冠-6) (7)的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2.
含手性轴的季戊四醇双缩醛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D和2D梯度场NMR技术(包括1D 1H NMR, 13C NMR, DEPT, 2D 1H-1H COSY, HSQC, HMBC),对3,3′-二(2,4-二氯苯基)-2,4,2′,4′-四氧杂螺[5.5]十一烷的4个亚甲基呈现的4组裂分峰进行了明确的归属,也对化合物中其它1H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为四氧杂螺双缩醛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吕艳阳  韩静  李娟  张小雨 《光谱实验室》2011,28(3):1215-1218
研究了以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和吡咯为原料合成四(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的方法,探索了溶剂、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新化合物结构分别被UV-Vis,IR,1H NM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在四氢呋喃(THF)、丙酮、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DMF)4种溶剂中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4.
在无水乙醇和KOH 存在下,将2-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1)与CS2反应,合成出了中间体5-(2-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2-巯基-1,3,4-噁二唑(2),此中间体再与氯乙酰苯胺反应,得到一种新化合物-N-苯基-2-[5-(2-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亚甲基)-1,3,4-噁二唑-2-硫基]乙酰胺(3). 采用元素分析、IR及NMR技术确定了新化合物3的结构,并利用2D NMR技术对其trans和cis两种异构体的1H和13C NMR谱带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偶合常数J值以及异构体所占的比例. 实验表明,新化合物3在DMSO中存在着trans和cis两种异构体的互变,并且trans异构体占主导,含量为64.5%, 而cis异构体的含量为35.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最近合成的6种N-(2-苯基-1,2,3-连三唑-4-甲酰基)-N′-芳基硫脲新化合物. 通过测定6种新化合物的13C NMR和DEPT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并对其全部谱峰做出归属; 并给出了这类新化合物中苯的两个新取代基(-R1 和-R2 )的取代参数; 同时,讨论了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最近合成的6种N-(2-苯基-1,2,3-连三唑-4-甲酰基)-N′-芳基硫脲新化合物. 通过测定6种新化合物的13C NMR和DEPT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并对其 全部谱峰做出归属;并给出了这类新化合物中苯的两个新取代基(R1 和R2 )的取代参数;同时,讨论了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7.
合成并利用1H NMR表征了3,3′-二甲基-3,3′-二苯基-2,2′,4,4′-四氧杂螺[5, 5]十一烷(简称季戊四醇双缩苯乙二酮),用Gaussian03软件中B3LYP/6-311+g*对化合物进行势能扫描,得到4种稳定结构. 用B3LYP/6-311++g**方法预测季戊四醇双缩苯乙二酮异构体的氢化学位移,得到的最稳态结构的氢化学位移与实验值偏差较小,并用CHK文件生成了异构体电子云密度等高线图,其电子云密度图说明静电屏蔽作用与氢质子化学位移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1H NMR、13C NMR、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HRMS对1′, 4′∶3′, 6′-二缩水-4-氯-4-脱氧半乳蔗糖、3, 6∶1′, 4′3′, 6′-三缩水-4-氯-4-脱氧半乳蔗糖和3, 6-缩水-4, 1′, 6′-三氯-4, 1′, 6′-三脱氧半乳蔗糖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9.
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环丙沙星衍生物的NMR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核磁共振谱,通过1H-1]H COSY, gHMBC and APT (Attached Proton Test)实验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1环丙基-6-氟-7-(4-苯乙酰氨基硫代甲酰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的NMR谱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相似文献   

10.
应用1H NMR、13C NMR、1H-1H COSY、NOESY、1H-13C HSQC、1H-13C HMBC和变温1H NMR等多种NMR技术,对新化合物1,即N'-[(4-N,N-二甲基)苯基]亚甲基-2-(4-甲基苯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的两种异构体(E/trans和E/cis)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量了相应的偶合常数(J值)以及异构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此新化合物在DMSO-d6中存在着E/trans和E/cis两种异构体的互变,且E/cis异构体含量为74.2%.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 DEPT, HSQC, HMBC, NOESY)和CD光谱,确定了A环开环型芳基萘内酯类木脂素3′, 4′-O, O-demethylene-4-O- demethylpodophyllotoxin (1)的结构. 首次对化合物1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2.
4,6,1′,6′-四氯蔗糖及其两个单酯化衍生物4,6,1′,6′-四氯蔗糖-3-乙酯和4,6,1′,6′-四氯蔗糖-2-乙酯是在合成三氯蔗糖的过程中得到的3种副产物,应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中的1H-1H COSY、HSQC等多种二维谱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四氯蔗糖及其两个单酯衍生物的合成及NMR碳氢化学位移完全解析,并对其氯化产物的立体化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1H-1H COSY、NOESY、1H-13C HMQC及HMBC二维NMR技术鉴定了2个新合成的4β-5- 氟尿嘧啶取代-4′-去甲表鬼臼毒衍生物, 并对它们的1H和13C NMR 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4.
从三七根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6-O-(β-D-glucopyranosyl)-20-O-(β-D-xylopyranosyl)-3β,6α,12β,20(S)-tetrahydroxydammar-24-ene(化合物1)和notoginsenoside U(化合物2).应用1D和2D NMR(1H-1H COSY、HSQC和HMBC)对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对化合物1的13C NMR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修正与讨论,并对化合物1的1H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同时在2D NMR的基础上对化合物2在氘代吡啶溶液中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5.
以3-氧化木糖为原料,通过Henry反应与硝基甲烷加成,得到两种硝基糖化合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5-对甲苯磺酰基-α-D-呋喃核糖(1)和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4-甲烯基-α-D-呋喃核糖(2),其中化合物2为新型的硝基糖化合物.通过应用1D NMR和2D NMR测试了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gHSQC和gHMBC,对化合物2的1H和13C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虎皮楠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学(UV,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1个二氢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确定了1H NMR,13C NMR信号的全归属,化合物1鉴定为5,4′-二羟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8-C-β-D-葡萄糖碳苷.  相似文献   

17.
从草苁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单萜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1D NMR(1H NMR,13C NMR)及1H-1H COSY、HSQC、HMBC、NOESY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2个化合物分别为β-D-glucopyranose 1-(3,7-dimethyl-2-trans-6-octadienoate)(化合物1)和6,7-dihydrofoliamenthoic acid diglucoside(化合物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第1次从列当科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空间结构信息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扩散系数.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比的辣椒碱和β-环糊精混合溶液的 1H NMR数据,绘制Job's曲线,辣椒碱和β-环糊精的Job's曲线均在r=0.5处出现拐点. 同时测定了该包合物的2D ROESY和DOSY谱图,ROESY谱图中NOE交叉信号出现在辣椒碱的H-1~H-8和β-环糊精的H-3′、H-5′、H-6′之间,DOSY测得β-环糊精和辣椒碱形成包合物前后的表观自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主客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比为1∶1,辣椒碱分子的异丙基端从β-环糊精的宽口端进入疏水腔,其中H-1~H-8部分在空腔内部,包合物的自扩散系数为2.95×10-10m2/s.  相似文献   

19.
南中国海海藻刺状鱼栖苔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杰 《波谱学杂志》1998,15(3):237-242
从采自南中国海红藻刺状鱼栖苔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经IR,UV,FABMS,1H-1H COSY,13C-1H COSY,HMBC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5,7-二羟基-2-对羟基苯基-3-O-(6-O-对羟基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H-1-苯并吡喃-4-酮,并对碳信号进行了明确归属.这是首次从红藻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