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n-Bu)2SnO与ArCH=CHCO2H反应,合成5个二聚二丁基锡芳基丙烯酸酯氧化物{[(n-Bu)2Sn(O2CCH=CHAr)]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n-Bu)2Sn-(O2CCH=CHPh)]2O}2 (1)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以Sn2O2四面体为中心的,中心对称的二聚体结构,内环锡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外环锡为六配位的畸变加帽体三角双锥结构.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 a=1.0172(11) nm, b=1.3804(16) nm, c=1.4703(17) nm, α=106.750(18)°, β=105.61(2))°, γ=100.295(18)°, Z=1, V=1.829(4) nm-3, Dc=1.413 g/m3, μ=1.400 mm-1, F(000)=792, R=0.0559, wR=0.1250.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配合物{[(n-Bu)2Sn(FcCH=CHCO2)]2O}2(Fc=Ferrocenyl)晶体结构,它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943(3)nm,b=1.4635(3)m,c=1.2792(3)nm,α=94.32(3)°,β=116.27(3)°,γ=109.08(3)°,Z=2,V=2.1362(8)nm^3,Dc=1.542g/cm^3,F(000)=1004。最终偏差因子R=0.0401,Rw=0.1076。该分子中存在着内环锡和外环锡配位单元,锡原子均形成具有假六配位的单加帽畸变三角双锥配位构型。Sn2O2中心内环与丙烯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配合物中四个羧基配体划分为两类:两个为桥式双齿配位(μ-COO),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另两个仅以单齿配位方式各连接一个外环锡。根据核磁共振谱信息表明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着配位互变异构体之间的快交换。我们提出振动模式的假说,认为可能是羧酸酯基氧在其平面内快速摇摆建立了动态平衡之故。  相似文献   

3.
水合(1,10-邻二氮菲)三苯基氯化锡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水合(1,10邻二氮菲)三苯基氯化锡配合物,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1H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其晶体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a=1.2064(4)nm,b=1.2075(4)nm,c=1.8603(6)nm,α=99.562(6)°,β=99.567(5)°,γ=92.702(5)°,V=2.6272(15)nm3,Z=4,F(000)=1176,R1=0.0593,wR2=0.1084。配合物由1,10邻二氮菲的两个氮原子通过NHO氢键与三苯基氯化锡连接组成。锡原子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4.
用单晶 X 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三苄基锡5-叔丁基呋喃甲酸酯(1)和三丁基锡5-叔丁基呋喃甲酸酯(2)的分子和晶体结构、1为三斜晶系 PI,晶胞参数 a=1.1253(2),b=1.3138(3),c=1.3920(2)nm,α=89.39(1),β=89.22(1),γ=71.50(2)°,Z=4;2为单斜晶系 P2_1/n,晶胞参数α=1.4732(2),b=1.0266(3),c=1.6385(3)nm,β=101.45(1)°,Z=4.两个化合物中 Sn 原子均分别与5-叔丁基呋喃甲酸的羰基氧配位形成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的线型聚合物.2的 Sn—O 键长为0.2440(2),0.2171(6)nm;与之不同的是1有四种不同的 Sn—O 键,其键长分别为0.2462(6),0.2186(5),0.2389(5)和0.2204(5)nm,Sn(1)和 Sn(2)周围的苄基和呋喃酰基的平面夹角相差很大,是一类由两个中心锡原子组成一个结构单元的五配位线型聚合的有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对氨基苯乙酸按1:1反应,合成了二正丁基锡对氨基苯乙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H2C6H4NH2-p)]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是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二聚体结构,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6.
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三苄基锡5-叔丁基呋喃甲酸酯(1)和三丁基锡5-叔丁基呋喃甲酸酯(2)的分子和晶体结构。1为三斜晶系P1, 晶胞参数a=1.1253(2),b=1.3138(3), c=1.8920(2)nm, α=89.39(1), β=89.22(1), γ=71.50(2)°, Z=4; 2为单斜晶系P21/n, 晶胞参数a=1.4732(2), b=1.0266(3), c=1.6385(3)nm, β=101.45(1)°, Z=4。两个化合物中Sn原子均分别与5-叔丁基呋喃甲酸的羰基氧配位形成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的线型聚合物。2的Sn-O键长为0.2440(2), 0.2171(6)nm; 与之不同的是1有四种不同的Sn-O键, 其键长分别为0.2462(6), 0.2186(5), 0.2389(5)和0.2204(5)nm, Sn(1)和Sn(2)周围的苄基和呋喃酰基的平面夹角相差很大, 是一类由两个中心锡原子组成一个结构单元的五配位线型聚合的有机锡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邻氯苯甲酸按物质的量比1∶2,通过微波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二正丁基锡邻氯苯甲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6H4Cl)]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1,晶体学参数a=1.17653(4)nm,b=1.20672(4)nm,c=2.74090(9)nm,α=80.493(2)°,β=83.995(2)°,γ=64.260(2)°,V=3.4547(2)nm3,Z=2,Dc=1.525 g/cm3,μ(MoKα)=16.34 cm-1,F(000)=1592,R1=0.0414,wR2=0.1349。晶体中每一个结构单元包含了2个键参数完全不同的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二聚体结构分子,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8.
二正丁基氧化锡和邻甲基水杨酸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合成了二正丁基锡邻甲基水杨酸酯配合物{[n-Bu2Sn(O2CC6H3OHCH3)]2O}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学参数a=2.436 89(10)nm,b=1.909 58(8)nm,c=1.632 04(7)nm,β=107.467 0(10)°,V=7.244 4(5)nm3,Z=4,Dc=1.438 g.cm-3,μ(Mo Kα)=14.19 cm-1,F(000)=3 184,R1=0.034 7,wR2=0.084 7。晶体中每一个结构基元包含了2个结构相同而空间取向不同的以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为中心环的双核结构分子,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PhCH_2)_3Sn]_2O与ArCH=CHCO_2H反应,合成6个新的[PhCH_2Sn(O) (O_2CCH=CHAr)]_6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 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PhCH_2Sn(O)(O_2CCH=CHPh)]_6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该簇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 a = 1.6771(3) nm, b = 1.8020(4) nm, c = 2.1073(4) nm, α = 108.111(3)°β = 103.614(3)°,γ = 104.679 (3)°,Z = 2, V = 5.5033(18) nm~3, D_c = 1.350 g/cm~3, μ = 1.396 mm~(-1) , F(000) = 2208, R = 0.0606, wR = 0.698。该化合物为鼓型簇状结构,锡原子 呈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0.
尹汉东  王传华  马春林  王勇  张如芬 《有机化学》2001,21(12):1117-1121
利用二苄基二氯化锡和二甲基氨荒酸盐反应,合成了氯代二苄基锡二甲基氨荒酸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它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75750(15),b=1.0615(2),c=1.2059(2)nm,α=95.053(3)°,β=95.539(4)°,Υ=99.113(4)°,Z=2,V=0.9476(3)nm^3,Dx=1.600g/cm^3,μ=1.705mm^-^1,F(000)=456,R1=0.0409,wR2=0.1194[I≥2σ(I)]。分子中锡原子的配位数为5,形成一个严重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并且化合物以弱桥联二聚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配合物{[(n-Bu)2Sn(FcCH=CHCO2)]2O}2(Fc=Ferrocenyl)晶体结构,它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943(3)nm,b=1.4635(3)m,c=1.2792(3)nm,α=94.32(3)°,β=116.27(3)°,γ=109.08(3)°,Z=2,V=2.1362(8)nm^3,Dc=1.542g/cm^3,F(000)=1004。最终偏差因子R=0.0401,Rw=0.1076。该分子中存在着内环锡和外环锡配位单元,锡原子均形成具有假六配位的单加帽畸变三角双锥配位构型。Sn2O2中心内环与丙烯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配合物中四个羧基配体划分为两类:两个为桥式双齿配位(μ-COO),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另两个仅以单齿配位方式各连接一个外环锡。根据核磁共振谱信息表明分子在溶液中存在着配位互变异构体之间的快交换。我们提出振动模式的假说,认为可能是羧酸酯基氧在其平面内快速摇摆建立了动态平衡之故。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二苄基二氯化锡和哌嗪单荒酸盐反应,合成了氯代二苄基锡哌嗪单荒酸酯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 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63635(10nm, b=1.6167(3)nm,c=0.87641(14)nm,β=95.673(2)°,Z=2,V=1.0594(3)nm^3,Dc=1. 560g/cm^3,μ=1.534mm^-1,F(000)=500,R=0.0277,wR=0.0706[I≥2σ(I)]。化合物 中,锡原子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分子间通过S…S和S…Cl近距作用,形成一 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苄基氯化锡,二苄基二氯化锡和哌啶氨荒酸钠反应,合成了三苄基锡哌 啶氨荒酸酯(1)和二苄基锡双哌啶氨荒酸酯(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 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 晶体结构。化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0271(2)nm,b=1.1131(2)nm,c=1. 2096(2)nm,α=75.56(3)°,β=81.09(3)°,γ=89.81(3)°,Z=2。化合物2为单 斜晶系,空间群P21/c,a=0.9710(3),b=2.436(1),c=1.2393(3)nm,β=90.28(2)°, Z=4。在1的晶体中, 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2的晶体则是六配位的畸 变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尹汉东  周忠香 《有机化学》2004,24(2):239-244
合成了二[N,N-(1,5-亚戊基)氨荒酸]二氯化锡和二(对氟苄基)氯化锡N,N-(1,5-亚戊基)氨荒酸酯.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 a=0.8635(5) nm, b=0.8842(5) nm, c=1.2942(7) nm, β=102.177(9)°, Z=2, V=0.9659(9) nm3, Dc=1.719 g/cm3, μ=2.024 mm-1, R=0.0428, wR=0.0918.化合物2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 a=1.3616(13) nm, b=1.1679(11) nm, c=2.7603(3)nm, Z=8, V=4.389(7) nm3, Dc=1.612 g/cm3, μ=1.498 mm-1, R=0.0355, wR=0.0887.在化合物1中,锡原子呈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化合物2的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5.
三(邻甲基苄基)锡氯化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 合成了环状二聚三(邻甲基苄基)氢氧化锡, 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体学参数: a=1.00530(18) nm, b=1.03580(18) nm, c=1.08182(18) nm, α=90.151(3)°, β=108.317(3)°, γ=94.871(3)°, V=1.0650(3) nm3, Z=1, Dc=1.380 g/cm3, m(Mo Kα)=0.1205 cm-1, F(000)=451, R1=0.0330, Rw=0.0822. 化合物为由Sn2O2构成的平面四元环结构, 锡原子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 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探讨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标题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晶胞参数:a=8.182(2)A,b=10.389(2)A,c=16.261(5)A,α=99.38(2)°,β=89.97(2)°,γ=113.18(2)°;Z=2,两个phen上的四个N原子和一个配位水中的O原子围绕中心体Cu原子形成一个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配位水与阴离子ClO_4~-中的O原子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7.
在苯溶液中,将2-(2-甲酰基苯氧基)乙酸与二正丁基氧化锡进行脱水反应,获得二正丁基锡二2-(2-甲酰基苯氧基)乙酸酯(1),并经过元素分析、1H NMR和IR及晶体结构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于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3.324 6(7)nm,b=0.484 54(10)nm,c=2.214 7(5)nm,β=131.373(2)°,V=2.677 3(9)nm3,Z=4,F(000)=1 208,Dc=1.467 g/cm3,μ=0.999 mm-1,R1=0.048 8,wR2=0.104 8。结构单元内包含1个独立分子,形成以六配位锡为中心的斜梯形双棱锥构型;分子间的Sn O(0.346 8 nm)配位作用,中心锡原子为八配位,构成以锡为中心的扭曲的六方双锥构型的一维链状桥环化合物。杀菌活性顺序为:化合物1>二丁基氧化锡>2-(2-甲酰基苯氧基)乙酸。  相似文献   

18.
二苄基二氯化锡三苯基氧膦的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彩霞  高宗华  马春林  张军红 《合成化学》2004,12(3):263-266,308
利用二苄基二氯化锡与三苯基氧膦反应 ,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二苄基二氯化锡三苯基氧膦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表征。用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属于三方晶系 ,空间群为P2 1,a =2 .0 2 7( 4 )nm ,b =0 .9714 ( 17)nm ,c =1.5 5 9( 3)nm ,α =90° ,β =90° ,γ =90° ,Z =4 ,V =3.0 4 9( 10 )nm3 ,Dc =1.4 0 7mg·m-3 ,u =1.0 81mm-1,F( 0 0 0 )=1312 ,R1=0 .0 370 ,wR2 =0 .0 6 88,晶体中心的Sn原子为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9.
2,4,6-三甲基苯甲酸(TMBA)与(n-Bu)2SnO反应,合成氧桥联的四核二丁基锡(2,4,6-三甲基)苯甲酸酯配合物{[(n-Bu)2Sn(2,4,6-TMBA)]2O}2,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和X-射线衍射表征分子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272 56(2)nm,b=1.322 73(2)nm,c=1.437 25(3)nm,α=111.197 0(10)°,β=99.691 0(10)°,γ=111.790 0(10)°,Z=1,V=1.962 35(6)nm3,Dc=1.368 g.cm-3,μ(Mo Kα)=1.308 mm-1,F(000)=828,R=0.040 9,wR=0.109 1。配合物以Sn2O2平面四元环中心对称,每个桥联氧原子还连接一个环外锡,形成双氧桥联四核二丁基锡结构。环上与环外Sn原子均呈现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及前沿分子轨道组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n-Bu)2Sn(4-Fc-C6H4COO)]2O}2 (1)和{[(n-Oct)2Sn(4-Fc-C6H4COO)]2O}2(2)(Fc=ferrocenyl)两种新的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并用IR, NMR(1H, 13C, 119Sn)进行了谱学表征. 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表明, 配合物1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298 8(1) nm, b=2.465 5(1) nm, c=3.450 6(1) nm, β=91.556(2)°, V=11.045 4(1) nm3, Z=4, 最终可靠因子Rf=0.071, Rw=0.070. 分子1为具有一个Sn2O2四元中心内环的二聚结构, 桥氧原子又各连接一个外环Sn原子, 呈三配位. 内环锡和外环锡采用略有不同的加帽三角双锥配位几何. 4个羧酸酯基具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 其中两个羧酸酯基通过其两个氧原子以桥式双齿分别跨接于一个内环锡和一个外环锡, 而另外两个羧酸酯基则以单齿配位方式各与一个外环锡相连接. Sn2O2中心内环与苯甲酸酯基、茂环等共轭体系之间相互未能共平面. 整个分子结构中无对称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