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章教学的基本精神,根据我们对教学大纲的体会,有下列几点: 1.本章教材,和前一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本章内各类化合物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如:醇被氧化生成醛,醛再被氧化生成酸,醇和酸相互作用生成酯。所以在讲解各类烃的衍生物时,必须有系统地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自然界物质间密切的关系。 2.有机化合物是按照它们的化学特性分类的,这些特性是由于分子中的某种结构、官能团的存在而产生的。当我们了解了各种官能团的性质时,可以说基本上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所以这一章在整个有机化学部分中是主要的一章。通过本章教材的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分子中原子或基的相互影响。本章共分14课时,包括1课时的复习和1课时的测验,分配情形参看教学大纲。第一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基和官能团醇类本课目的: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是根据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分类的。重点说明有机化合物主要的两大类——链状化合物的环状化合物;说明基和官能团的区别,并解释醇类含有羟基(OH)官能  相似文献   

2.
石磊  彭松  杨红兵 《化学教育》2016,37(2):74-78
归纳分析了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易混易错的一些知识点,如命名、写结构式,完成反应式,有机化合物的酸性、碱性、反应活性比较,鉴别与分离,有机合成等;并对相关的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全体教学参与者的关注和重视,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要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必须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系统性、连贯性的原则。中学里的有机化学部分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努力钻研教学大纲及教科书,以达到教学目的。今将个人不成熟的体会介绍如下,希同志们指正。(一)各部分教材应密切联系结构学说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布特列洛夫化学结构学说是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学习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4.
我在翻阅外文期刊时,偶然看到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由密歇根州立大学 Mark M.Green,Glenn Blankenborn 和 Harold Hart 写的“哪一种淀粉组分是水溶性的,是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一文,读后觉得很有收益。随后,我查阅了国内出版的有机化学教材,发现几乎没有一本能正确指出“纯直链淀粉不溶于冷水,而纯的没有降解的支链淀粉容易溶解于冷水”。多数教材都认为:淀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材分析见前,必须先说明下列几个问题: Ⅰ、为什么在中学里必须请有机化学? 应请多少? 十年以前,在中学里是很少介绍有机化学的。一般都认为有机化学是专业的知识,在中学里没有介绍的必要。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了。由于有机化学的飞速进展,使得有机合成工业大为发达。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几乎都要接触到有机合成品。因此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民,就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机化学知识。也可以说这是必备的常识。所以在中学里请有机化学是必要的。其次要谈到“应该讲多少?”由于我们的目的,是要将有机化学作为必备的常识来介绍给学生,所以必须将基本概念介绍清楚,使他们对有机化学的意义、特征、以及主要内容有个明确的认  相似文献   

6.
严赞开 《化学教育》2005,26(6):54-54,59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机化合物命名一般都是先按有机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类别将其进行分类,把含同类官能团的化合物放在一起命名。这种方法对教学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被教材编写者广泛采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材及科学论文中,这些化合物中有许多是分子中含有多个官能团,且取代基的结构复杂。对这些有机化合物,书中只写出了这些化合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李雄记 《化学教育》1992,13(1):46-47
在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没有一个简明易写的结构式,一般都用一个较长的链段来表示,这样表示书写起来比较麻烦。我们认为,对于直链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书写时完应可以用下面两个结构式表示。  相似文献   

8.
贾洪斌 《大学化学》2011,26(1):73-76
现行教材对于有些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论述过于简单,有的甚至与中国化学会命名原则矛盾。这样的问题也时常出现在历年的有机化学考研试卷中。本文讨论了比较典型的几个命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结果,因此,在教学尤其是考研试卷中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由于解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绪不断地高涨与大大地提高,青年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时都要求知道祖国的科学史。因此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就需要加入我国有机化学史的资料,使学生们知道我国古代人民在这方面的创造和发明,从而激发他们爱科学和爱祖国的思想。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近来开始教有机化学时所用的我国有机化学史的资料,以供在高中教有机化学时的参考,因为我感  相似文献   

10.
我校的同学对四氧化三铁的价数发生疑问,而且理解的人也不太清楚。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只通过结构式来说明四氧化三铁中有一个二价铁,有两个三价铁的结果。本学期我给高三讲四氧化三铁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首先仍用结构式讲解,在学生已建立的初步基础上又找出几个生成Fe_30_4的反应式来说明。结果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明确得多了。我认为这种讲法是符合教学原理的。不过这种讲法是否正确,提出来和同志们研究,希望同志们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1.
Ⅴ.物理化学方法的应用与有机物性质的电性解释 1.物理化学方法的广泛应用由于有机结构学说的成功,自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后,有机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期以内,整个有机化学就已完全脱离了以前的混乱状态,不但将同系现象、异构现象等一大堆的繁复的事实都加以简单而明确的解释,以使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归纳于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结构体系之中,并且可以由结构理论出发,有计划地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由于这种发展,在十九世纪的六十年代以后的短时期内,有机化学上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有机合成时期,而合成有机化学工业也跟着迅速地成长。这些成就都是和有机结构理论的应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魏荣宝 《化学教育》2006,27(3):21-23
初学有机化学的人普遍感到困难的是,大量的结构式、反应方程式的记忆;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和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等。扩招以来,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基础参差不齐,这种困难更显得突出。而有机化学对后续课的学习又非常重要。如何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物理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子学科.它使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学问题,发现并归纳有机实验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指导设计和合成新物种,预见和发现新的有机化学现象.经典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重点是归纳、阐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关系及有机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反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由俄罗斯天才学者 A.M.布特列洛夫(Бутлеров)所奠定的化学结构学说,一直光辉的指导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显而易见,帮助学生巩固的掌握这一武器,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也只有在整个有机化学教学中贯穿这根红线,学生才能深刻的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学好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的贯彻化学结构学说,不可能是通过一、两堂课而一举告成的,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着重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的学科。有机化学的机理较多,反应复杂多变,导致学生常常学习兴趣较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和展现有机化学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简述《有机反应机理的书写艺术》是格罗斯曼于2012年出  相似文献   

16.
朱淮武 《大学化学》1988,3(6):20-21
目前我国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拟应以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为依据(以下简称“80年《原则》”)。但是,笔者在使用近年来出版的若干本高校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时,仍发现有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80年《原则》”的精神不相符合。现仅就有关卤代烃命名中取代甚列出顺序的问题,提出来向同行仔]i青瀚及商榷。一、支链和取代墓列出顺序的两种方法目前,对含有支链和取代基的化合物的命名,就其支链和取  相似文献   

17.
段康宁  丁漪 《大学化学》1990,5(3):12-16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课程要求有以下七个方面:(1)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有机化学的术语、符号、表达式以传输信息(理解、储存、表达、检索).给出有机化合物名称,能写出其三维结构;给出有机化合物结构,能写出其正确名称.(2)预测各种有机化合物与不同试剂在不同条件下所得到的主要产物.(3)指出有机反应物和试剂在反应中形成哪些新键,断裂哪些旧键,经过哪些反应中间体,得到产物,建议合理的反应机理.并定性地预测在改变反应物或试剂的结构或改变反应条件时将对反应活性(反应速  相似文献   

18.
有些教师讲课往往犯平铺直叙、现象罗列的毛病,这样会使学生听讲的情绪消沉,难以造成深刻的观念,更难形成巩固的概念。所以了解学生意见时往往是:“讲过的找不出重点,记不住。”学生的这些意见一部分是正确的。他们要求教师讲课“有重点。”但他们希望的重点是:“老师将一节教材的某一个结论或某一中心问题,用几句话来说明,并让他们划下记号或抄下来。下节课就问这几句话,他们便得五分。……”有些教师迎合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认为这种作法是对的。在学生心目中也认为这样讲解是“有重点”了。但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的增长,显然是有害的。现在根据我听课的一个例子,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系统性和突出教材重点的一点体会。这个例子是讲初中化学“物质不灭定律。”  相似文献   

19.
陈竹雯 《大学化学》1988,3(6):37-37
本书由Dean,J.A.编著,由McGraw—Hill在1987年出版。它以表格形式按英文字母顺序给出了4000种有机化合物及与有机化学相关的无机化合物的名称、结构式、分子量、Beilstein文献、密度、折光指数、熔点、沸点、闪点和溶解度。其中一部分还给出了物理性质(包括粘度、介电常数、偶极矩和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20.
我感到初学有机化学的同学常对于分子结构不容易捉摸到一个立体概念,因此接触到很多问题,例如写同分异构物的结构式或检查分子是否对称的时候,便感觉有困难。现在虽然有些模型可以买到,但价值都很昂贵,不是每一个单位更不是每一组同学可能有一份的。为此,我在这里介绍一套容易制造的,每套价值约合人民币一万元的模型。这套模型是建立在下列两点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