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化学》2021,36(3)
结合无机化学特点,分析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挖掘无机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无机化学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2021,36(7)
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提出课程思政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讲解思政内容、在实验报告中总结思政内容,加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期望为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2021,36(3)
如何在化学核心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经验与思考,围绕化学分析各部分的教学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同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2021,36(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深化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融入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化学学科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当代科技研究前沿等内容,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以配位化学基础中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General Chemistry”是面向中外合作办学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引入国外经典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风险。因此,必须通过“General Chemistry”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本文中,“General Chemistry”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积极挖掘中国思政元素,将中外思政元素合理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打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结合结构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哲学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目标为切入点,提出结构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发挥结构化学课程的"育德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莉  范勇  徐家宁 《化学教育》2023,44(4):27-30
教学团队立足元素化学课程特点,设计、建设了“科学”“人文”“思政”三融合的元素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将之融入线上线下混合递进式教学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以同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同时,建立课程思政的集体教研制度,确保课程思政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周庆峰 《化学教育》2022,43(20):92-97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政资源。以药物化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在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基础上,将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主线设置为“定目标、拆内容、寻热点、挖元素、隐融入、明效果、做评价”等7个环节。进一步以青霉素专题为例,展示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其他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玲  王娟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2):34-39
基于本校无机化学的课程特色,拟定课程思政目标,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对应。在无机化学课程的资源端(MOOC平台)、教学端(超星学习通)、服务端(微信公众号)等均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三端合一”显隐结合的课程思政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化学》2021,36(9)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分析化学实验一般开设时间较早,如何早期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络合滴定实验为例,介绍了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构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体现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依托SPOC的“自主学习+合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到SPOC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SPOC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有机化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着力构建三维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让“课程思政”进课前、驻课中、留课后,挖掘有机化学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并在探索与实践中实施教学效果调查、跟踪学生发展、深化反思总结,努力发挥有机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积极成效,实现通过有机化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来达到育人目的,助力培养卓越未来教师。  相似文献   

13.
刘睿 《化学教育》2022,43(6):111-115
对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设计与探索。首先,改革后的教学目标除知识目标外,增加了5个素质目标;其次,围绕素质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融入五大思政要素,在专业课中引入“狭义”思政元素,即思想品德教育;再次,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广义”思政元素;最后,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增大素质目标考核的比例,促进素质目标的达成。通过以上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完成了专业课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14.
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本文分别从高分子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构建思政目标,设计思政环节,对典型教学思政案例进行剖析,采用调查问卷和产出效果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在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化学是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化学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设好一门课程。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程度低、教师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以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概论课为试点,完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探索化学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剖析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与难点,构建专业概论课实施方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有利于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责。本文通过多个视角梳理无机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之融入课堂教学,以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出发,讨论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以及课程思政实施与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结合实验教学过程探讨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梅群波  宋娟 《化学教育》2022,43(18):16-23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精神,在分析学校大环境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既丰富了有机化学课堂内容,也有助于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发挥课堂教书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如何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体系高度契合,使课程思政有温度、有共鸣,是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创新。围绕仪器分析培养目标和各部分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相应的思政教学案例,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多渠道模式,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仪器分析教学全过程,实现仪器分析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之间的有机统一,终达到使学生脑中有专业知识、胸中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丰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思政育人元素。本文以醇、酚教学为例,从醇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硝化甘油与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渊源、醇与氯化亚砜的反应、苦味酸的应用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理念、唯物辩证观念、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