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健  黄雅妮  毛聪  龙春光  邵毅敏  付俊庆  彭平 《化学学报》2010,68(20):2077-208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 计算了过渡金属元素Ti, V, Nb掺杂MgH2储氢体系的几何构型、能量与电子结构. 结果显示: Ti, V, Nb掺杂原子较Mg表现出更强的“亲氢性”, 掺杂原子在吸引周围H原子同时却削弱了体系中的H—Mg键强|掺杂体系相结构稳定性降低, 放氢性能提高, 且体系放氢能力按MgH2-Ti, MgH2-V, MgH2-Nb顺序依次增强|放氢过程中, 掺杂原子与周围H原子所形成的氢化物团簇对改善体系放氢性能表现出主要的催化活性|掺杂元素改善MgH2体系放氢性能的微观机理在于掺杂体系在费米能级附近能隙的变窄、低能级区成键电子数的减少以及H—Mg间相互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2.
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V2O5-Sb2O3-TiO2,考察了V2O5、Sb2O3负载量、pH值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V2O5- Sb2O3-TiO2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催化剂V2O5-Sb2O3-TiO2抗H2O和SO2毒化性能。结果表明,V2O5和Sb2O3负载量分别为5%和2%、焙烧温度为400℃、pH值为4时,催化剂SCR活性最好,反应温度220℃时,可达97%。Sb2O3的加入不仅能增强V2O5/TiO2的催化活性,而且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抗H2O和SO2毒化性能。SO2、NO吸附暂态反应和TG-DTG测试表明,Sb2O3的促进机制主要是促进了催化剂在SO2存在条件下对NO的吸附,同时,减弱了硫酸铵盐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硫酸铵盐更容易分解。  相似文献   

3.
钱建华  董清华  李君华  刘琳  邢锦娟 《应用化学》2016,33(11):1295-1302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Ce掺杂的TiO2,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得一系列V2O5/Ce-TiO2催化剂,并用于甲醇选择性氧化制二甲氧基甲烷(DMM)。 采用XRD、UV-Vis、 H2-TPR、NH3-TPD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Ce掺杂改性后的TiO2负载V2O5更有利于催化剂表面钒氧物种的分散,且钒氧物种主要以孤立的和聚合态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V2O5晶相结构。 Ce掺杂改性后,改变了TiO2载体与钒氧物种间的作用力,Ce掺杂量越大,钒氧物种的还原温度逐渐向高温移动,使得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减弱。 Ce改性的TiO2负载V2O5,Ce的改性量对催化剂的酸性质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催化剂的酸性却随着V2O5负载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当Ce和Ti的摩尔比为0.01,V2O5的负载量为10%所得催化剂10V/1Ce-TiO2具有较为适宜的氧化还原性和酸性,在反应温度160 ℃时,甲醇的转化率为39.6%,DMM的选择性高达99.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MgH2粒径对2LiBH4+MgH2体系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能球磨方式对50~100 μm 粒径的MgH2预球磨96 h, 其粒径可减小到100~200 nm.结果表明, 对MgH2进行预球磨可使2LiBH4+MgH2体系的两步放氢温度分别降低58和24℃, 并可明显提高体系的放氢动力学性能.XRD结果表明, MgH2粒径的减小有利于放氢过程中MgB2 的生成, 从而提高体系放氢产物的可逆吸氢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外掺杂碱土金属Mg的B40硼笼的储氢性能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B40笼含有2个六元环与4个七元环. 多个Mg原子对B40笼进行外掺杂时不会发生成簇现象, 有利于进一步储氢. Mg原子外掺杂的B40笼对H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0.1~0.8 eV). 体系的储氢密度达到7.60%(质量分数). 储氢结构能在常温常压下释放H2分子, 因此, Mg原子外掺杂的B40笼比Mg合金具有更好的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Pr掺杂量的Pr6O11-TiO2载体, 并以浸渍法制备了V2O5-MoO3/Pr6O11-TiO2催化剂. 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在220~400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脱硝效率和N2选择性以及较强的抗SO2和H2O性能. 表征结果表明, 掺杂Pr可以提高V2O5-MoO3/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浓度、 桥式硝酸盐物种和Brönsted酸位数量,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上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活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储氢材料——改性四氧化三铁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属Mo, Al, Cr, W可溶盐为添加物, 通过共沉淀法由FeCl3和(NH4)2Fe(SO4)2•6H2O的水溶液制备了单金属添加的Fe3O4改性储氢材料. 采用循环储氢性能评价方法, 研究了材料的储氢性能;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SEM扫描电镜和BET比表面积测试手段, 分析了材料储-放氢前后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添加了Mo金属的Fe3O4材料四次循环的放氢温度最低, 为310~314 ℃(放氢速率为300 μmol•min-1•Fe-g-1), 低于目前同类最好的储氢材料(50 ℃左右); 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采用本文方法制备的金属添加的Fe3O4储氢材料其粒度大约在50~70 nm. 此外, 材料的催化活性主要与掺杂的金属类型和材料粒度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多壁碳纳米管的改性及其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空气处理、混酸处理、H2O2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等化学改性和多种活性金属修饰对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影响,采用TPD-H2评价装置测试了不同样品吸附的氢气在程序升温后的脱附情况,用峰面积和氢气的校正因子计算出样品吸附氢气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碳纳米管的储氢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改性和金属修饰均能明显提高碳纳米管的储氢性能,其中经过混合酸和H2O2化学处理并负载质量分数为20%Ni的碳纳米管,在常温常压下的氢气储存的质量分数达到2.55%,比未做任何处理的碳纳米管的储氢容量提高了7倍.  相似文献   

9.
丙烷氧化脱氢催化剂V2O5/MPO4(M=Al,Zr,Ca)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制备了3种磷酸盐(MPO4,M=Al,Zr,Ca)载体,并在其上负载0.6%~6.0%的V2O5.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负载型V2O5/MPO4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丙烯选择性按V2O5/Ca3(PO4)2>V2O5/Zr3(PO4)4>V2O5/AlPO4顺序降低,这与载体的碱性强弱顺序变化一致.载体的性质和钒的负载量影响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ESR结果表明,V4+离子能可逆存在于催化剂中,暗示V5+/V4+氧化还原偶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连续流动进H2S气体系统,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用Xe灯照射含有催化剂的NaOH水溶液时,H2S光催化分解为H2气和元素S的反应。分别采用CdS、V2O5/TiO2和V2O5/Al2O3为催化剂,考察了产氢量与介质中NaOH含量及照射时间的关系,讨论了光催化分解H2S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连续流动通入H2S气体进行光催化分解的方法是可行的,并接近实际可能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3d过渡金属修饰是改善石墨烯储氢性能的最有效途径, 但仍存在金属团聚和H2解离导致难以脱附的问题. 提出了B/N掺杂单缺陷石墨烯(BMG/NMG)的策略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N掺杂可以使Sc, Ti, V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4倍, B掺杂可以将Sc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倍. Sc/BMG和Sc/NMG吸附的第一个H2不会解离. Sc/BMG中Sc吸附5个H2, 平均氢分子结合能为-0.18~-0.43 eV, 并且可以通过在同侧锚定多个Sc原子形成Sc/C3B2五元环增加H2吸附位点. Sc/NMG中每个Sc吸附6个H2, 平均氢分子结合能为-0.17~-0.29 eV, 还可以通过在异侧修饰形成Sc/N3/Sc单元进一步提高储氢能力. 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基于3d过渡金属修饰碳材料的储氢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Al2O3-SiO2,Al2O3-TiO2,TiO2-SiO2和TiO2-ZrO2双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研究Ni基催化剂的愈创木酚加氢脱氧性能. 重点考察了催化剂载体、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愈创木酚转化率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重复利用性能和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通过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X射线衍射(XR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物相结构、表面酸性、可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Ni/TiO2-ZrO2催化性能相对较优. 在300 ℃、初始氢压4 MPa、以十氢萘为溶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愈创木酚的转化率为100%,环己烷选择性高达86.4%. 该催化剂还具有抗积碳性能,反应后的催化剂上仅检测到3.2%(质量分数)的积碳量.  相似文献   

13.
以Y分子筛为母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Y2O3/Y、CeO2/Y和La2O3/Y三种吸附剂.以脱除正辛烷中的苯并噻吩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稀土金属氧化物负载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剂油比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氧化物最佳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所得吸附剂在50 ℃、1 h、剂油比1∶30条件下,脱硫率均达到60%以上.甲苯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稀土金属氧化物在吸附过程中发生流失,在相同的条件下,三种稀土金属氧化物中,Y2O3的流失量最小,而CeO2的流失量最大,CeO2的流失量是Y2O3的10倍.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改善催化剂酸性,利用共沉淀法对20V2O5/Al2O3催化剂载体进行Ce改性制备了不同CeO2质量分数的双功能催化剂,并对其催化甲醇选择性氧化制二甲氧基甲烷(DMM)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表征结果证实,经Ce改性后在催化剂中有效引入了中强酸位点是DMM选择性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增强了钒氧化物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eO2质量分数为8%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反应温度对甲醇氧化产物有较大影响,低温更有利于DMM的生成。在反应温度为170 ℃时,经20V/8Ce-Al2O3催化,甲醇转化率为23.6%,DMM选择性达99.9%。催化剂经循环反应5次后DMM选择性依然为99.9%,研究为改善催化剂酸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V2O5/AC捕获的Hg在再生和程序升温脱附(TPD)过程中的释放行为,考察了再生后V2O5/AC对Hg0的捕获能力。结果表明,热再生(Ar,400℃)或NH3再生(NH3/Ar,300℃)过程会使V2O5/AC捕获的大部分Hg重新释放,释放率分别为81%和94%。由于AC的还原作用,再生过程中释放的Hg以Hg0的形式为主。TPD结果表明,V2O5/AC捕获的Hg在Ar和NH3/Ar气氛下的释放行为明显不同。气氛中NH3对Hg的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Hg的释放在300℃前基本结束。但在Ar气氛下,Hg在400℃后仍有释放,致使热再生时Hg的释放率低于NH3再生时的释放率。但当NH3的体积分数由1%增加到5%时,汞的释放率变化很小。温度足够高时,两种气氛下Hg的释放率趋于一致。再生方法对V2O5/AC二次捕获Hg0的能力影响不大,两种气氛下再生后的V2O5/AC对Hg0的捕获能力差别很小,较新鲜V2O5/AC对Hg0的捕获能力有所降低,但仍高于载体AC对Hg0的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0 到12 mL·L-1 (体积分数φ=0.00%-1.20%) 范围内考察了不同H2S 浓度对25% (质量分数, w)MoO3/Al2O3和5% (w) CoO-25%MoO3/Al2O3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5%CoO-25%MoO3/Al2O3的甲烷化活性随H2S浓度的增加单调上升, 而25%MoO3/Al2O3对H2S浓度并不敏感. 对比这两种催化剂发现, 只有在H2S浓度高于0.40% (φ) 时, 在25%MoO3/Al2O3中添加Co助剂才会有促进作用; H2S浓度低于0.40% (φ)时, Co助剂会抑制25%MoO3/Al2O3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 分别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表征发现, H2S浓度的改变不会对两种催化剂的物理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是通过影响催化剂表面的金属硫化物活性位来影响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 耐硫甲烷化反应体系中较高的硫含量下Co助剂才表现出对25%MoO3/Al2O3催化剂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明确了在MoO3/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助剂的硫化氢浓度范围, 为工业上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 对掺杂TiF3前后和不同TiF3掺杂量LiAlH4的放氢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在TiF3存在下, LiAlH4在球磨过程中有少量分解. TiF3对LiAlH4放氢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 但放氢量会明显减少. 掺杂2%(摩尔分数)TiF3的LiAlH4从80 ℃开始放氢, 比未处理的LiAlH4的起始放氢温度降低了70 ℃, 放氢量高达6.6%(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室温下, 在水溶液中将铵根离子和水分子插入到商用V2O5纳米颗粒的层间, 制得了层状的钒青 铜[(NH4)2V6O16·H2O]纳米片. 该纳米片的尺寸为2~10 μm, 厚度为50~250 nm. 与商用V2O5纳米颗粒相比, (NH4)2V6O16·H2O纳米片用作锂离子电池(LIBs)的阳极材料时, 其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包括大的可逆放电容量 (0.1 A/g时为1148 mA·h/g)、 出色的循环性能(循环70圈后在0.1 A/g时具有1002 mA·h/g的高容量)和高倍率性能(在0.1 A/g时具有1070 mA·h/g的可逆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NH4)2V6O16·H2O纳米片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优良的阳极材料, 也有望应用于其它(如钠离子电池和锌离子电池等)可再充电电池.  相似文献   

19.
宽工作温度烟气脱硝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借助BET、NH3-TPD、H2-TPR、SEM、活性评价、In-situ FT-IR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酸性、还原性、脱硝活性及反应机理等。介孔TiO2载体比表面积为158.6 m2/g,制成催化剂后比表面积略有降低,约为136.7 m2/g。针对模拟烟气在φNH3NO=0.8的条件下测试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温度窗口为250~400 ℃,脱硝转化率达到80%。NH3-TPD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具有典型的表面酸性位,载体TiO2与V2O5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V2O5还原温度降低。利用In-situ FT-IR研究NH3和NO在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发现,NH3可同时吸附在L酸位和B酸位,NH3在活性位上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SCR脱硝反应的控制步骤。研究NO+O2+NH3反应时发现,吸附NH3的催化剂引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或弱吸附态的NO之间,该反应遵从Eley-Rideal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O2含量的TiO2-Al2O3复合载体,并通过浸渍法制备了NiO/TiO2-Al2O3催化剂。分别考察了不同TiO2含量的NiO/TiO2-Al2O3催化剂及反应温度对CO甲烷化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载体中TiO2质量分数为30%,反应温度为350~450 ℃时,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利用N2吸附-脱附(BET)、X射线衍射(XRD)及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TiO2能抑制镍铝尖晶石NiAl2O4物种的生成,改善NiO的表面分散性能,避免大晶粒NiO的形成,也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从而提高催化剂的CO甲烷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