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物理课堂"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大学物理课堂中进行研究性教学基本模式,旨在改变大学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界关于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如火如荼.研究性教学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本文以“单摆的研究”课堂教学为例,对研究性教学做了一些探究,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卡诺循环"教学中的潜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鄢红春  周骏  方大群 《物理与工程》2003,13(6):44-45,48
本文以卡诺循环教学为例尝试对其进行了潜科学分析,分析了卡诺循环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提出的过程以及卡诺研究此问题的方法.我们认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地实施潜科学分析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试图完全避免出错,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先有意识地让学生出错,然后再让学生对所犯的错误进行剖析,同时结合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进行自我纠正错误,并且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反思,达到摒弃错误的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对错误的警觉意识和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1探究式物理教学中“得出结论”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物理教学比较注重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通常,科学探究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从现行的“探究式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陈维斌 《物理通报》2006,(11):28-29
高中物理课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应该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探索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习知识的方法很多,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和改进,发现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进行物理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好方法.现就一节“课题研究法”教学过程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7.
电动势是中专物理教材“恒定电流”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又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难点内容.电动势描述了电源内部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功的能力大小,在教学中学生对电源、电动势、电压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混淆,对电源能持续向外供电的原因不理解,特别是对电源内部由于非静电力搬移电荷做功,使电源两极间保持恒定电势差的事实无法体会,同时,也很难利用实验做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因此形成了教学难点.鉴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理论的提出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需要实验的验证.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要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要大胆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实验教学,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计算机作为终端,通过接口电路、传感器、幻灯机、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的新理念--谈物理课程改革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4个省100多万学生将首批参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教育科研课题.具有20多年教材建设和教育科研历史的《物理通报》杂志社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教材编写和研究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教学模式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生学习、求知能力的关注,各中小学都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笔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梳理和思考,感觉到最困惑的现象有几个:  相似文献   

11.
顾康清 《物理通报》2009,(11):40-42
【教学课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人教社2006年第2版)第七章第2节“功”. 【设计思想】 学生对“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等知识.本节课新增的内容主要有功的计算的一般表达式、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合力做功和分力做功的关系等.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这些新内容完全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方法得出.为此,笔者一改以知识主线安排教学内容的传统做法,依据新课程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及相对性;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玉成 《物理通报》2002,(10):12-13
中学物理教学中"光谱及光谱分析",虽然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些方面所需的知识,超过中学的要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提出许多问题.这里选择若干典型问题,作一定性解释,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设计思路 摩擦力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本册书的重点亦是难点章节.  相似文献   

15.
雷宏 《物理通报》2011,(1):95-96
"水沸腾"实验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四节"汽化和液化"中的一个实验."水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学生对其具体特征不一定清楚.这又是八年级刚开始学习物理的一个实验,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因此成功做好这个实验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 "全反射"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实验修定本·必修加选修)第三册"光的传播"一章的第四节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芬 《物理通报》2009,(11):38-40
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创设教与学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既能用眼睛看,也能用身体去感受.  相似文献   

18.
张信军 《物理通报》2001,(10):24-25
中学物理难学,已成广大师生之共识.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把知识传授和结果看得太重,科学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科学的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情况."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是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溯源"教学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根据几年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注重"溯源"教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增丰 《技术物理教学》2004,12(3):14-14,38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科学知识,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理念是从过去学生单纯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通过实践、研究获取知识的学习模式的转化.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拓宽渠道.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释问题、评价结果和验证结果五个环节.其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