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包载地塞米松(Dex)的聚L-丙交酯-b-聚乙二醇(PLLA-PEG)微球, 以热致相分离/粒子洗去法制备聚乙交酯-co-丙交酯(PLGA)多孔支架, 通过复合溶结法将载药微球固定于PLGA多孔支架中, 制得载药微球-支架(记为MS-S). 另外, 在支架制备过程中将Dex直接加入PLGA溶液中, 制得对比的直接载药支架(记为D-S). 以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和支架的微观形貌, 在循环压应力与水浴摇床两种环境下分别对上述两种载药支架进行控制释放Dex的实验,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Dex的累积释放量. 结果表明, Dex及微球的载入对PLGA支架的整体形貌影响较小; 循环压应力显著提高了Dex从载药支架中的释放速率, 与D-S相比, MS-S延缓了药物的释放. 研究模拟体内循环压应力下支架控制释放药物规律对于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腙键连接的壳聚糖阿霉素前药偶联物(Chitosan-hz-DOX)为载体,通过物理包埋法制备了负载喜树碱(CPT)的双药共传递纳米输送体系(CPT-CS-DOX).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透射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的粒径、形貌、药物负载及释放性能,发现制备CPT-CS-DOX纳米颗粒的最佳CPT投放量为20%,其粒径随着Chitosan-hz-DOX中阿霉素(DOX)含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共传递体系有效地抑制了DOX和CPT的早期泄露,并呈现出显著的p H依赖药物释放行为.利用Peppas方程对释放曲线进行分析,发现第一阶段DOX和CPT在中性环境中的释放遵循Fick扩散控制和溶胀控制机理,在酸性环境中CPT的释放机理保持不变,而DOX的释放则转变为聚合物松弛机理;第二阶段则两者均符合Fick扩散机理.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PEG 6000在水溶液中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可形成稳定的类磷脂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可以作为模板来合成磷酸钙纳米空球颗粒。所制备的磷酸钙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通过TEM,SEM,FTIR,XRD进行了表征,是尺寸为100~150 nm左右的无定形磷酸钙空心颗粒。磷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这些具有空心结构特征的磷酸钙可发展为理想的载药体系。我们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体系研究了材料的载药和释放性能,发现所获得的空心纳米磷酸钙不仅具有良好的蛋白质负载量而且还具有优异的可释放性,明显优于传统的羟基磷灰石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IRGACURE2959为光引发剂,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AD)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单体,通过紫外光引发光聚合,合成了PEGDA/NIPAM共聚物水凝胶,研究了凝胶于不同酸度介质及不同温度中对阿司匹林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模拟胃肠液中,随释放时间的延长,载药凝胶对药物的累积释放率增加。NIPAM单体的引入增大药物累积释放率,药物缓释时间延长,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性能。凝胶对药物的缓释受温度与释放时间的影响,在37℃和45℃时,随释放时间增加,药物累积释放率增大;在30℃时,随释放时间的增长,累积释放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对乙酰苯甲酸的负载与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沉淀-微波晶化法合成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后, 用不同方式将乙酰苯甲酸(ASP)组装到LDH层间制成载药体LDH-ASP, 通过对合成及药物释放前后的液相分析与固相表征数据研究了LDH对ASP的负载及载药体LDH-ASP在磷酸盐介质的溶释现象. 结果表明: LDH层间通道是负载、贮存及控制药物释放的微观基础; 载体选择、药物配比、反应能量供给方式及搅拌强度是决定并影响LDH-ASP载药效率的基本因素, LDH-ASP结构参数可以反映药物负载情况、并与其释放性能明确相关; LDH对ASP的负载与释放均致晶胞参数改变、结晶度下降; 载药体与前体的晶态属性、热力学行为及表面特性相似, 而释放药物后固相的晶态性征减弱、无定形性增强、通道吸附活性降低, 有利于使命后载体在体内降解消除.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g-聚甲基丙烯酸凝胶粒的制备及其药物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壳聚糖-g-聚甲基丙烯酸(CS-g-PMAA),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的结构,以柠檬酸三钠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S-g-PMAA载药体系。 用UV/Vis检测了CS-g-PMAA粒子对模型药物的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CS-g-PMAA接枝率为12.21%时药物释放速率最慢,其在pH=1.8介质中药物累积释放量(11 h)为44.18%,而壳聚糖粒子的累积释放量高达65.24%,即接枝改性壳聚糖粒子对药物的缓慢控制释放性能较好; CS-g-PMAA粒子的释药行为还依赖于介质的pH值和盐浓度,在低pH值和低盐浓度下,药物释放速率较快;酶环境下由于载体材料的降解使药物释放速率加快。 分析了不同条件下CS-g-PMAA载药粒子中药物的释放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全亲水接枝共聚物PPEGMEA-g-PMAA为载体材料,以甲氨喋呤(MTX)为模型药物,通过物理包埋和化学键合法制备MTX药物缓释体系,探讨了pH值、制备方法等对载药量、包埋率和释药行为等的影响,两种体系均可以通过改变pH值来控制药物的释放和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材料,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羧甲基淀粉(CMS)。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包埋阿司匹林制备了载药羧甲基淀粉微球。通过热重、X-衍射以及扫描电镜对羧甲基淀粉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淀粉经过羧甲基改性后结晶度降低,聚集形态变得更加不规则,说明淀粉羧甲基后在水相中溶解度增大,有利于制备淀粉微球。将羧甲基淀粉与阿司匹林溶于水中,配成浓度为8%的水相溶液。以环己烷与氯仿的混合溶剂(V_(环己烷):V_(氯仿)=3:1)作为油相体系,经过反相乳化成球,实现了对阿司匹林的包埋。羧甲基淀粉微球经载药后呈圆形,表面光滑,粒径为200~800nm,且实现了在不同p H值溶液中对小分子药物的控制释放。有望用于口服药的载体,实现在体内的控制释放,从而增加药物利用率以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壳聚糖-g-聚丙烯酸/埃洛石/海藻酸钠(CTS-g-PAA/HT/SA)凝胶小球。研究了HT含量对载药凝胶小球的溶胀性、包封效率和释放性能等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凝胶小球的pH敏感性和双氯芬酸钠(DS)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HT含量对载药凝胶小球的溶胀率、包封效率和累积释放率有明显的影响,在HT含量为30%时,溶胀率、包封效率和12h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32.84%、91.07%和100%;另外,载药凝胶小球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在pH=2.1的释放介质中DS几乎不释放,而在pH=6.8的释放介质中缓慢释放;DS释药机理为溶胀控释。  相似文献   

10.
盘登科  张慧 《化学学报》2011,69(13):1545-1552
通过调变镁铁尖晶石的含量,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滑石型磁性纳米载药粒子, 对其微结构、热稳定性、磁性和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磁性纳米载药粒子是一种具有以镁铁尖晶石为核层、双氯酚酸(Diclofenac, DIC)插层水滑石(DIC-LDH)为壳层的复合纳米粒子, 粒径在90~180 nm之间. 其中壳层DIC-LDH的晶粒尺寸D110和层板电荷密度随磁核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磁性纳米载药粒子的载药量随磁核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而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则随着磁核含量的增大逐渐增大.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 无外加磁场时, 磁核含量增大, 壳层DIC-LDH粒径减小, 磁性纳米载药粒子药物释放速率逐渐增大|外加1500 G磁场时, 磁核含量增大, 磁致团聚程度增大, 其药物释放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液法预先制备壳聚糖(Cs)-蒙脱土(MMT)复合材料(Cs-MMT),以Cs-MMT、Cs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药物缓释体系阿司匹林-蒙脱土-壳聚糖载药微球(Asp-MMT-Cs)。采用FT-IR、SEM表征了Cs-MMT和Asp-MMT-Cs载药微球的结构及形态;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Asp-MMT-Cs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实验探讨了载药微球在不同模拟释放液中的释药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微球球形度好,粒径分布较均匀;最优工艺制得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为81.20μm,载药量为9.61%,包封率为76.78%。该缓释体系具有pH敏感性,更倾向于在pH较高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  相似文献   

12.
在离子液体均相体系中合成了一种新型两亲性窄分子量分布的低聚壳聚糖衍生物月桂基-琥珀酰化壳聚糖(LSCOS). 以LSCOS为载体材料, 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板蛋白,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用油包水(W/O)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包载BSA的BSA/LSCOS缓释载药微球.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BSA/LSCOS比率和戊二醛/LSCOS比率对微球的形貌结构、 包埋率、 载药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离子液体中合成的LSCOS包覆了BSA, 形成的微球粒径约为1 μm, 微球表面随BSA用量的增加变得光滑, 随戊二醛用量的增加变得粗糙. BSA的累积释放率与BSA包载量成正比, 与交联剂添加量成反比, 因此, 可通过控制蛋白质药物的添加比率和交联剂用量来控制蛋白质药物体外释放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可包载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OQCMC)乙醇脂质体,研究了OQCMC乙醇高分子脂质体的相图、粒径和电位、对药物的包封及释放能力及共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荧光染料后的细胞内递送能力.结果表明:OQCMC上长链季铵盐分子的取代度和共乳化剂乙醇的加入量对相图中微乳区域的面积影响不大;微乳液法可制备包载水溶性长春新碱(VCR)、脂溶性消炎痛(IMC)或二者共载的OQCMC载药微球,微球粒径为(52.40±0.55)nm,分布均匀;微乳液体系对VCR的最大载药率为22.7%,对IMC的最大载药率为20.1%,二者共载时,VCR的最大载药率为12.2%,IMC的最大载药率为10.0%;载药微球对药物具有缓控释功能.OQCMC乙醇高聚物脂质体可有效地包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水溶性)和尼罗红(脂溶性),并将二者递送到卵巢癌HO8901细胞内.  相似文献   

14.
多重响应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载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油酸稳定的Fe3O4为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的磁响应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 通过孔道内修饰羧基和巯基, 链转移反应修饰线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得到多重响应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P(NIPAM-co-NHMA)@M-MSN(-COOH). 利用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光谱(UV/Vis)表征了微球的物理化学性质. 阿霉素(DOX)被用作模型药物研究了这种多重响应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及药物释放行为, 结果显示这种纳米微球载药率高达48%, 药物释放呈现对温度和pH的双重响应性, 可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相似文献   

15.
采用蠕动泵、钕铁硼永磁铁、聚乙烯管、恒温水浴锅和玻璃管组装了一种模拟人体血液循环的磁靶向装置,并应用于模型磁性载药粒子Fe3O4@DFUR-LDH(DFUR:去氧氟尿苷;LDH:硝酸根插层水滑石)的磁靶向定位和药物释放性能的分析。 研究发现,该装置对磁性载药粒子的滞留量最高可达85.3%,并随载药粒子与磁场的间距增大而减小,随释放介质的流速增大而减小。 而装置中模型磁性载药粒子的药物释放速率随释放介质的流速增大而增大。 同时,通过修改该装置的管路系统模拟了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被消耗情形下的磁靶向治疗过程。 该装置不但可以实现磁性载药粒子的滞留,还可以分析磁性载药粒子被滞留后的定位释放行为,是磁性载药粒子临床试验前性能分析测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功能化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诗  张琰  陈杰  王朝华  郎美东 《化学学报》2009,67(19):2205-2209
将合成的含有羧基侧基官能团的己内酯类聚合物, 用溶剂挥发与超声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成表面可供修饰的纳米粒子. 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纳米粒子在水溶液中的形态. 使用5-氟脲嘧啶(5-FU)作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子,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XRD)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载药及释放性能. 研究表明, 载药纳米粒子可以控制5-FU的释放速率. 释放时间可持续至96 h 以上, 符合Higuchi 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李洋  宁志刚  谭颖  孙淑苗  王丕新 《应用化学》2011,28(10):1114-1121
以淀粉为原料,用乙酸酐酰化后,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接枝到淀粉醋酸酯大分子链上,以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包载布洛芬的淀粉基荧光微球,同时考察了淀粉基荧光纳米微球对布洛芬的控制释放性能。 荧光淀粉酯的用量、布洛芬的加入量及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可影响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药物释放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当荧光淀粉酯用量为200 mg、布洛芬的量为60 mg、水和丙酮体积分别为50和20 mL时所合成的载药微球包封率最高,为69.5%,其药物体外释放也最快,48 h可释放62.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包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麦饭石含量对载药复合凝胶小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瓜尔胶-g-聚丙烯酸/麦饭石复合水凝胶(GG-g-PAA/M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双氯芬酸钠(DS)为模拟药物,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载药复合凝胶小球,考察了pH敏感性以及MS含量对复合凝胶小球的包封率、载药率、溶胀性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在不同pH介质中溶胀率和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界面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含水核载牛血清白蛋白 (BSA)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 (PBCA)纳米微囊 .分别研究了纳米微囊的粒径及其分布 ,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 .并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药物包裹率和载药量的变化以及载药纳米微囊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微囊平均粒径为 2 0 0nm ,多分散度为 0 2 2 6;表面Zeta电势的变化证明了BSA是包裹于纳米微囊的内部而不是吸附在其表面 ;包裹率和载药量取决于水相中BSA的初始浓度 ,当BSA的浓度为 0 8mg mL时 ,包裹率和载药量分别为 3 5 %和 0 485× 1 0 - 9mol mg;药物的释放速率取决于纳米微囊的壁厚 ,通过调节壁厚可以达到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温搅拌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以苯扎氯铵为杀菌药物模型,研究了ZIF-8对苯扎氯铵这种药物的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ZIF-8是一种具有规则十二面体方钠石结构的晶体,BET比表面积为2 643m2/g.载药及体外释放实验表明,ZIF-8对浓度为4mmol/L苯扎氯铵的载药量为43g/100g ZIF-8,载药后的ZIF-8在释放90h后,释放率达84.82%,说明ZIF-8对苯扎氯铵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