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本文就如何上好数学基础课,谈一些个人感受,欢迎批评指正.1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第一,传授知识.教师应将书本知识讲活,讲透,使学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第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动手能力,使他们善于获取新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的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立体几何引言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卫星 《数学通报》2005,44(5):21-22,24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3.
郭存娣 《工科数学》1998,14(3):73-77
旧的传统式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以听懂,会做题为满足,这种“填鸭式”的教和“被动式”的学的过程沉闷枯燥,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死板.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目前要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核心是问题和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拓展问题.教学设计应该顺应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知识的深入应符合其思维发展空间,使其大脑中固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一经点拨便能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面对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回应,才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3)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究、解决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养成数学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6.
孙丽华 《工科数学》1998,14(2):127-128
数学教育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他们学会应用这些知识.工科院校的学生尤其应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做了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如: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教学手段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慧 《数学通报》2004,(10):4-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将在全国高中普遍实施.“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主要从人的发展上对课堂教学活动做了较大的改革,即“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也就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工科高等数学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研究性教学"是比较提倡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性教学",教师应研究数学史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应研究数学教学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以及进行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研究,完美的逻辑体系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的考核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季东升 《数学之友》2013,(24):33-34
数学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效习题教学能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如何充分发挥数学习题的功效,对数学习题进行有效教学,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手段,即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此类教学将问题解决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途径或者媒介.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给r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冯菊英 《数学通报》2005,44(5):25-27
无论是直线方程的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对对称问题进行教学或复习.但若仅仅是简单罗列,就题论题,不易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应充分发挥基本题的教学功能,对其发散、变通、挖掘、演变,培养学生应变、求异、探索能力,启迪学生综合运用发散思维,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与接受的和谐 探究学习比较开放,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强调过程,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过分强调之,教学就会走向无目标的误区,演变为信马由缰的活动,概念教学中,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针对学生个体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必要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板演、强调、订正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目标,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和解题能力的高效,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开放题、错题,利用解题后的反思和在解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都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使学生步人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掌握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文体几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这一目标的实施多年来在全国并不理想.主要标志是,在多年来的“高考”题中,虽然立体几何大题的难度未超过中档题,但得分率却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把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与现行教材中具体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渐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只是抽象单一地讲授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或用贴“标签”的方式去解决一两个数学问题.多年来已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数学…  相似文献   

16.
自高中数学课程把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提升为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来,高考卷中频现类比的开放性探究题型.但是,由于类比知识本身的非严谨性,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讲不清、学不好、用不会等现象.为了克服以上教学不足,笔者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设计和展示了简明实用的类比教学的问题引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J·Flayell)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简言之是“认知的认知,反思的反思”.元认知概念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的实质在于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解题者在执行解题策略时,均会接受元认知的指示和指导:通过元认知体验,在元认知知识的基础上检验、回顾解题方法,调控解题策略,最终逼近问题目标状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从而最终达成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身处在这个信息大爆发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学媒体和教学传递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彭清峰 《数学通讯》2023,(4):4-6+46
课堂教学是数学关键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培养和发展高中生数学关键能力需要在长期教学中逐步渗透,开展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知识结构与研究方法、关键能力与育人价值等因素进行整体分析与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要以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为导向,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要不断被激发使之螺旋式上升,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旧的传统式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以听懂、会做题为满足,这种“填鸭式”的教和“被动式”的学的过程沉闷枯燥,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死板,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目前要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科学研究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