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谓物理,就是通过"物"--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以"物"明了"理"的内涵,以"物"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志恒 《物理通报》2018,37(2):103-104
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了2 0 1 7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1 5题的物理过程, 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图像, 理 清解题思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既见物,又见理”是物理教学的本质所在。但在目前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实际经历和体验的缺乏而造成“只见理,不见物”的现状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结合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实际认知情境出发,阐述如何在物理实验的演示、优化和完善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物理课件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 焦耳 汤姆逊效应” 课件设计实例, 指出在设计与制作物 理课件时, 要准确把握设计理念, 依据科学的设计原则, 遵从物理教学规律, 同时注重制作方法和技巧. 最后总结了 课件制作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5.
“ 工作室物理”教学模式已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中广泛使用. “ 工作室物理”将学生的探索 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大学物 理课程中使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创造性的思维、 高水平的推理和批评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 工作室物理不仅培养了学生 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还全面培养了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自我学习、 自我成长、 自我完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地方性二本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应用物 理专业为例,通过对新形势下应用物理学的发展状况、学生入学情况,以及公司和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结果表 明,为了培养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地方二本院校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亟需改革,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降低 课程难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修订教学大纲成为当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服务学习理论是源于美国2 0世纪8 0年代中后期并逐渐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 它强调学生为主体、 服 务与课程学习并重、 过程性反思. 通过分析服务学习理论的内涵、 特征、 理论基础、 实施原则、 实施程序, 探讨了在物 理师范教育中开展服务学习的可行性, 介绍了服务学习在物理师范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 服务学 习对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 职前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建刚  任新成 《物理通报》2016,35(5):107-111
本文就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分析, 对比国内外对于愉快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现物 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分析研究愉快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 要意义以及愉快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实践应用, 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顾锋  倪敏  刘群群 《物理通报》2017,36(6):118-120
掌握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心理是教师上好实验课的基础. 从物理实验心理学角度出发, 探讨中学生物 理实验学习心理. 系统阐述中学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障碍, 提出解决学生实验学习心理的问题对策, 有助于提 升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堂的有效性, 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张愉  张雄  蒋灵 《物理通报》2017,36(7):116-119
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就昆明第十中学蒋灵老师提出的针对“ 解决物 理问题的技能培养”所创立的“ 三步状态法”进行理论的科学研究, 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物理问题解决的能力 与思维习惯, 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雪 《物理通报》2015,34(11):113-115
本调查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界定“ 物理过程模型”的概念, 并对我校高二学生的物理过程模型问题解 决能力进行了测试, 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科学分析导致高中生物理过程模型构建能力低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新华 《物理通报》2016,35(2):59-62
结合“ 万有引力定律( 包含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的主要教学过程, 尝试了关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理 性探究教学, 利用情感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积极地思考, 体会由“ 物”到“ 理”不断升华的认识过程, 养成好奇、 追求、 体验、 经历、 分析、 思辨的好习惯, 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何旺强 《物理通报》2012,(3):127-128
物理学“寓”理于“物”,而世间的万物又呈现于生活并服务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学会用心观察生活,以使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力学 1.用1/2KA2表达振动系统能量的条件化端瑞《物 理通报》86.12.5.(按年、卷、期、页顺序)2.物理上功的意义和作用肖绍祥《广西师院学 报》86年63页 3.关于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问题的计算孙国庆 《曲阜师大学报》86.4.133.二、电磁学、电动力学 1.点电荷和介质系统的镜像电荷分布江映海等 《物理》80.15.12.762. 2.电磁波性质的一种形象解释  徐家康《物理教学》 86.11.3. 3.带电体系与感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李梅《物 理通报》86.12.7. 4.接地导体上的感应电荷于国安《曲阜师大学 报》86.3.79. 6.洛仑兹力——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  相似文献   

15.
依据有关教育理论,开展了《高中物理课程理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工作中,主要讨论了理物理教学内容、物理习题分层设置的问题,并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兴趣、个性、物理化素质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6.
图象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沟通,启发学生开展想象,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德和培养思维能力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谈谈几种图象在力学中的运用. 1 物理过程图在力学解题中的运用物理过程图是对于抽象的物理过程,采用形象的图示,可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直观的物  相似文献   

17.
潘永 《技术物理教学》2011,19(2):32-33,封3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为顺应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物理理象及其规律的课堂环境,逐步形成探究式课堂教学特色,使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物理教学的一个特色.本文着重于从以下几点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从用分解法展示物理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过程,用推理法阐述解题思路,用物理模型联想法进行模型再造,激发学生进行跳跃性思维等方面出发,阐明了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模型再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的物理机制,采用理论方法对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各物理过程的能量分配进行了分析,涉及到熔化相变、气化相变及等离子体形成过程的能量消耗。揭示了碰撞喷出物形成过程中各物理阶段对气化、等离子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碰撞的附加热机制、材料碰撞后等离子体羽的形成及等离子体羽膨胀的物理机制,并给出了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理想模型的教学,学生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做理想化处理的经历,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很弱.基于两种理想模型和模型建构素养学业水平的分析,从物理对象的真实化和物理过程的真实化两条途径设计情境化习题,让物理习题从理想模型回归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