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用薄层色谱分离四苯基卟啉和四苯基钴卟啉的方法.方法中以石油醚-二甲苯(体积比为2:1)二元溶剂体系为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上分离了四苯基卟啉和四苯基钴卟啉,所得斑点清晰、无拖尾.应用此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了四苯基钴卟啉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某些对称取代的卟啉及其金属卟啉。根据卟啉和金属卟啉在可见区的光谱特征,通过对流出色谱峰的快速扫描就可简便地鉴定它们。考察了几个不对称取代的芳基卟啉和金属卟啉的分离和定性,如中位含不同数目的对羟基苯基和对甲氧基苯基的卟啉混合物(样A)和中位含不同数目的对氯苯基和苯基的卟啉锌混合物(样B)。选用装填YWG-C18(3~5微米)的φ5×150毫米色谱柱,用含水5%的甲醇为流动相,样A和样B都得到良好分离,用两个已知样鉴定出样A中的α-对羟基苯基β,γ,δ-三对甲氧基苯基卟啉,α,β-二对羟基苯基γ,δ-,二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和α,γ-二对羟基苯基β,δ-二对甲氧基苯基卟啉对样B中的三个色谱主峰,在同一柱上用按比例放大方法,收集、浓缩得毫克级结晶,经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紫外—可见光谱综合定性,确定出α-对氯苯基β,γ,δ-三苯基卟啉锌和中位四对氯苯基卟啉锌。上述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的卟啉和金属卟啉的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3.
取代四苯基卟啉锌配合物与咪唑类和吡啶类等含氮化合物轴向配位反应的研究在模拟生物体中锌酶的作用机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文献中 ,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苯基卟啉的苯环上连有如卤素、甲氧基、甲基等较小取代基的卟啉锌上[1~3] ,对于结构不对称且苯环上连有氨基酸的四苯基卟啉锌与含氮化合物轴向配位反应的研究尚不多见。有关尾式氨基酸四苯基卟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我们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4~6] 。本文以 5 ( 4 甘氨酸丁氧苯基 ) 1 0 ,1 5 ,2 0 三苯基卟啉锌 (ZnP)为锌酶的模型化合物 ,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它与吡啶 (…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种在中位上具有不同取代苯基的环己烷并卟啉:5,10,15,20-四(4-甲苯基)环己烷并卟啉,5,10,15,20-四苯基环己烷并卟啉和5,10,15,20-四(4-氯苯基)环己烷并卟啉。利用核磁共振及质谱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它们在二氯甲烷和吡啶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性质,探讨了卟啉大环周边的取代基和溶剂对化合物的光谱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发现β-位上的环己烷取代基对化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薄层色谱研究反-α-苯基邻-硝基肉桂酸合成反应终点李怀娜,李峰,尤进茂,刘翠(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山东曲阜273165)关键词薄层色谱,均匀设计法,反-α-苯基邻-硝基肉桂酸反-α-苯基邻-硝基肉桂酸是菲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重要中间体[1]。为了合成荧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氯离子滴定过程中四苯基卟啉合锰氧化过程的常规循环伏安、薄层循环伏安及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行为。发现在1摩尔比的Cl^-存在下, 四苯基卟啉合锰经历了Mn(III)/Mn(III)环阳离子自由基及进一步氧化为环两价阳离子的过程, 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的后行化学反应, 当2摩尔比的Cl^-存在时, 反应机理转变为Mn(III)/Mn(IV), Mn(IV)/Mn(IV)环阳离子自由基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反应的两个氧化步骤。提出了与这一滴定过程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李志丽  林祥钦 《化学学报》1993,51(11):1099-1105
本文研究了氯离子滴定过程中四苯基卟啉合锰氧化过程的常规循环伏安、薄层循环伏安及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行为。发现在1摩尔比的Cl^-存在下, 四苯基卟啉合锰经历了Mn(III)/Mn(III)环阳离子自由基及进一步氧化为环两价阳离子的过程, 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的后行化学反应, 当2摩尔比的Cl^-存在时, 反应机理转变为Mn(III)/Mn(IV), Mn(IV)/Mn(IV)环阳离子自由基并伴随有异卟啉生成反应的两个氧化步骤。提出了与这一滴定过程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黄冠  郭灿城 《分子催化》2005,19(1):36-40
首次采用甲壳素和四苯基铁卟啉制备高分子金属卟啉固载物 甲壳素四苯基铁卟啉 ,并用电镜 ,紫外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它进行表征 ,测定了铁卟啉在甲壳素上的表观吸附常数 ,研究了其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四苯基铁卟啉能牢固地固载在甲壳素上 ,其表观吸附常数为 6 .80× 10 4L·mol-1.在无溶剂 ,无助催化剂和还原剂的体系中 ,它能高效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 ,在 4 18K和 0 .8MPa的反应条件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为 74 .5 % ,环己烷的摩尔转化率为 14 .79% ,催化剂转化数达到 3.80× 10 5.相对未固载的四苯基铁卟啉催化剂转化数 (按铁卟啉计 )提高了 2 1倍 .  相似文献   

9.
聚2-对丙烯酰氧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对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Ⅰ)和2-邻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Ⅰ′)分别与丙烯酰氯反应,生成了2-对丙烯酰氧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Ⅱ)和2-邻丙烯酰氧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Ⅱ′),在引发剂作用下,前者聚合生成了聚2-对丙烯酰氧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镍(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薄层色谱扫描测定光诱导SRN 1反应产物N-苯基吩噻嗪和N-(α-吡啶基)-吩噻嗪的方法。采用硅胶薄层线形小孔展开技术和薄层色谱扫描仪,用反射吸收、锯齿扫描、外标一点法定量,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XPS、DTA、和TG分析了解四苯基铁卟啉和四苯基铁卟啉化学修饰电极的热分解行为。由XPS谱图揭示了玻璃炭与四苯基铁卟啉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而阐述了经热处理的四苯基铁卟啉化学修饰电极的表面结构与电催化稳定性的关系。从四苯基铁卟啉化学修饰电极的XPS价态谱发现Fe中心离子的3d电子在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苯骈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卟啉类化合物作为电子给体在光合作用模拟研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卟啉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以增大共轭体系 ,常有利于卟啉环的给电子作用 ,过去常用的卟啉化合物为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 ,但由于空阻作用 ,四个亚甲基上的苯基不能很好与卟啉环共平面而降低了共轭效应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利于卟啉环共轭大Π键形成的结构 ,我们合成了比四苯基卟啉共平面效果更好的卟啉化合物———四苯骈卟啉 (H2 TBP)及其与Ni2 + 、Co2 + 、Zn2 + 的金属配合物以及研究它的给电子作用效果。四苯骈卟啉配合物早在 1 92 8年就为人们所认识[1] ,但其研…  相似文献   

13.
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性质与其催化氧化α-蒎烯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一系列四苯基金属卟啉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四苯基金属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与其催化氧化α-蒎烯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各四苯基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α-蒎烯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TPPMnⅢCl>TPPCoⅢCl>TPPFeⅢCl>TPPCuⅡ≈TPPNiⅡ≈TPPZnⅡ,除TPPCoⅢCl外,基本与其第一还原电位的大小顺序一致. 随着卟啉环上取代基供电子能力的减弱,各取代基铁卟啉和锰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E1值均逐渐减小,表现在催化体系中是它们越容易被还原而引发反应,催化氧化α-蒎烯的转化率逐渐升高. 四苯基铁卟啉和锰卟啉的第一还原电位E1与其卟啉环上对位取代基常数σ*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研究了沾化凹陷原油和沉积岩中卟啉,卟啉化合物分子分布范围、最大丰度卟啉分子的碳数、脱氧植红初卟啉与初卟啉比值等,结果表明原油中义18成熟度最低,沉积岩中下第三系沙河街一段有机质成熟度与之相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将原油与生油岩分为四组,进一步证实沙河街一段沉积岩与原油义18有亲缘关系,浅层孤岛原油和埕子口原油可能主要来自沙河街三段.孤岛、埕子口、义11和义64等原油含钒卟啉可能与原始物质沉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固载的四苯基钴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冠  李喜见  郭灿城 《催化学报》2005,26(9):765-768
 将金属卟啉吸附固载到壳聚糖上,在室温下制备了壳聚糖四苯基钴卟啉催化剂,并用紫外光谱技术测定了四苯基钴卟啉的固载量. 在未加入任何溶剂和还原剂的条件下,研究了壳聚糖四苯基钴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性能. 在418 K和0.8 MPa的空气压力下,壳聚糖四苯基钴卟啉能够很好地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环己烷转化率为11%,相应的主产物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选择性为87%,转化数为2.9×105,与未固载的四苯基钴卟啉相比,其催化性能大大提高,环己烷转化率和转化数分别提高了10倍和27倍. 研究结果表明: 壳聚糖对四苯基钴卟啉不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之免遭氧化破坏,而且还有重要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属四苯基卟啉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容易制备而广泛用作自然界中叶绿素、血红素、细胞色素和维生素B1 2 等生物大分子的模型化合物 ,特别是锌卟啉作为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模型化合物近来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生物体中多种酶含有锌且锌常与组氨酸、半胱氨酸等氨基酸的残基配位 ,因此 ,研究尾式苯丙氨酸卟啉锌 (Ⅱ)与咪唑类配体的光谱和热力学性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有关取代四苯基卟啉锌与咪唑类配体的热力学研究已有很多报道[1~3] ,但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苯环上连有较小基团的四苯基卟啉锌上 ,对于空间结构不对称且卟啉环中苯环上含…  相似文献   

17.
李晔  韩伟伟  廖明霞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12):2493-2500
四苯基卟啉锌在完全无水的乙氰中发生自聚现象, 聚集体的形成可以通过稳态光谱来证实. 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红移表明四苯基卟啉锌的聚集体是卟啉之间以头对头的方式排列, 即J-聚集体. 进一步研究表明聚集体的形成还依赖于溶剂. 光谱和激发态寿命的测定结果表明聚集体的辐射跃迁速率比单体快两倍, 这表明形成的J-聚集体存在超辐射. 四苯基卟啉锌的晶体呈现出杆状的结构. 通过X射线的结构分析, 提出了一个四苯基卟啉锌J-聚集体的结构模型. 四苯基卟啉锌中的一个苯基和相邻的四苯基卟啉锌中的吡咯垂直并通过C—H…π键相互作用. 最后讨论了乙氰配位后对四苯基卟啉锌中Zn—N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不同pH水溶液中在四苯基铁、钴和锰卟啉化学修饰玻碳电极上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行为。用旋转圆盘电极测定了在四苯基铁卟啉修饰玻碳电极上氧的电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提出了氧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合成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前文献中合成四苯基卟啉(TPPH_2)和取代四苯基卟啉都是采用 Adler 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一些对酸敏感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受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中位不对称四苯基卟啉的氢谱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安新 《大学化学》2006,21(5):57-61
剖析两种结构不对称氰基取代四苯基卟啉(5-对氰基苯基-10,15,20-三对甲基苯基卟啉(triCH3,CN-TPP)和5-对甲基苯基-10,15,20-三对氰基苯基卟啉(triCN,CH3-TPP)的核磁共振氢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