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为了解决岩石矿物和单矿物中的一些痕量元素的测定,我们曾对钪、铀、钍、锆、稀土等元素与一些含氧含氮的有机试剂如:N-亚硝基芳胲类、茜素红S、二甲  相似文献   

2.
ICP发射光谱法的出现和应用,为岩石、矿物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并且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等优点,因而,也是测定微量单矿物中主要、次要元素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单矿物分析在地质样品分析中属于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原因是现成的分析方法少。而单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又需要矿物成分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铂族元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对岩石学特征和地幔源区的演化提供重要的信息。铂族元素通常采用火试金的方法测定[1-5],需要至少20g以上的样品,而单矿物的样品量通常比较少。这就要求用较少的试样量,不仅提供矿物主成分,而且要测定多种痕量元素,铂族  相似文献   

4.
钨单矿物及钨矿中钨及其伴生元素的分析历来都采用化学法。Harris等指出:钨的比色法可靠性较差,而重量法手续冗长,成本亦高。他们在比较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选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笔者采用熔样法,加入适量的钡和钽作重吸收剂,并以钽作钨的内标,无须借助于数学法校正基体效应,成功地进行了钨单矿物、钨精矿及钨中矿中钨、锰、铁和铌的多元素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可与化学法相比。  相似文献   

5.
单分子膜诱导下的矿物晶体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几年单分子膜诱导下矿物晶体生长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单分子膜诱导下的矿物晶体生长与溶溶中的异同,成膜材料,单分子膜性质和聚集态,矿物晶体的选择性及晶体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微量单矿物钇榍石,文献中尚未见报导。资料介绍,用400毫克试样完成40个元素的测定。本文用1毫克钇榍石单矿物,完成11个元素全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吉林、西乌旗、渑池球粒陨石基质、球粒、单矿物及熔壳微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不同类型原生及次生微结构,据此可以区分陨石原生及次生的特点。它们反映了陨石形成过程中经历凝聚、熔融、热变质、重熔、溶蚀、断裂等作用。陨石单矿物中微结构与基质及球粒中相似。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50年代就开展了锡的物相分析,所用的溶剂与苏联的分析方法相同。此法沿用了相当长一段时期,但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发现除黝锡矿、辉锑锡铅矿、锡石等矿物存在外,还存在有许多含锡的矿物如含锡的硅酸盐类矿物,含锡的硫化矿物(如磁黄铁矿、黄铁矿等),含锡的氧化矿物(如磁铁矿),以及水锡石类矿物等。如果仍按原流程进行物相分析,难溶硅酸盐类矿物中的锡则与锡石一起计量,而易溶硅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纯矿物浮选和Zeta电位的研究,探讨异羟肟酸作捕收剂时各种矿物的可浮性,以及硅酸钠和氟硅酸钠在分离氟碳铈矿、独居石、萤石、重晶石和方解石等矿物时的作用。指出只要调整和控制好硅酸钠和氟硅酸钠的用量及其比例,就可以从中优先浮选稀土矿物。  相似文献   

10.
以硬石膏矿物标样中Ca相对于S的灵敏度因子为基准,将玻璃标样中主量和痕量元素相对于Ca的灵敏度因子转换成元素相对于S的灵敏度因子,建立了多玻璃标样结合硫内标归一定量技术分析硫化物单矿物多元素的新方法。利用本方法分析了美国合成多金属硫化物矿物标样MASS-1中20种元素,主量元素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痕量元素分析结果几乎都落在给定值±不确定度范围内。利用本方法对12个硫化物单矿物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主量元素含量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且多数主量元素甚至优于以MASS-1为外标、内标归一定量法及内标校准法分析结果,而痕量元素与MASS-1校准结果较为一致。本方法克服了基体不匹配的问题,能比较准确地定量分析硫化物矿物中的主成分S,可用于定量校准硫化物矿物。  相似文献   

11.
微量矿物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绝对量薄样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前制订的薄样法至少要10或20毫克样品才能进行分析,而实际工作中有时样品不足10毫克。有些贵金属单矿物从成吨矿石中只能选出几毫克样品,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我们制订了一个绝对量薄样法,用来分析微量贵金属矿物中的Fe、  相似文献   

12.
用酸能快速分解试样,所以分析含锌矿物时,通常采用王水或先用盐酸后用硝酸分解试样,而含硫高的矿物试样,则采取先灼烧后再用碱熔,手续较繁。由以往试验结果表明,即使用碱分解含铅锌量高的方铅矿试样,仍有部份硫化锌析出,严重影响测定结果。本文对单矿物和含硫高的多金属矿物试样中测定锌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某金矿中非金属单矿物的元素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对四川某地区的非金属单矿物(热液脉矿物)的元素进行了测试,并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元素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可以利用元素间的伴生关系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4.
用酒石酸铵掩蔽岩石矿物中的Fe、Al、Ti、Ca、Mg等元素,在pN8.5以乙基黄原酸钾-甲基异丁酮萃取,用同一份有机相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矿物中微Cu、Pb、Co、Ni、Ag、Cd。本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没有用氘灯或塞曼效应扣背景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上测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适用于化探试样和硅酸盐、铁矿等岩石矿物分析。曾用此法测定GSD-1-GSD-8八个化探标样,质量均符合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自制新型螯合捕收剂ADTB对一水硬铝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浮选行为。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该捕收剂对一水硬铝石、铝硅矿物的捕收能力差别较大,能有效分离一水硬铝石与铝硅矿物。通过动电位测试实验研究了捕收剂对矿物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捕收剂在一水硬铝石表面可能是通过-COOH、-NHOH与Al-O形成双环螯合物的化学吸附,而在高岭石、伊利石表面主要是物理吸附。通过与捕收剂油酸进行比较,证明ADTB是一种较好的铝土矿正浮选捕收药剂。  相似文献   

16.
结晶紫比色法测定铊是成熟的方法,但是对于测定辉钼矿单矿物中ppm的铊,由于大量钼的存在而严重干扰铊的测定,用一般方法很难将钼除去。本文试验了以铁作为载体,用氢氧化物沉淀铁、铊而与大量钼分离,残留的钼量低于30毫克时不影响铊的测定。试验表明,从含钼量高达47%的钼单矿物中通过本法分离后残留钼量仅剩0.18—0.19毫克。加入1—100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来说“放射性元素矿物化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书的內容很丰富,涉及面很广,作者对地球构造、地売成分、成矿作用、放射性元素的地球化学、矿床类型、含鈾矿物、鈾矿物的成分、鈾矿物的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找矿标志等都作了論述。作者为此书搜集了許多有价值的实际資料,尤其是鈾矿物的分析結果及其分析方法。最突出的是,作者特別詳細地敍述了鈾矿物的化学成分,并列出了世界各地近于170种的含鈾矿物分析結果。对矿物的鑑定及化学分析也作了非常細緻的敍述,有理論探討,有实际經驗,也有操作步驟。例如,在鈾矿物的分析方法方面,作者由践入深的敍述了鈾化合物的性貭、鈾的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尤其是对鈾矿物的全分析、四价鈾及六价鈾的分析敍述更是詳細,作者敘述了各种分析方法,并举出了单矿物全分析的实例,这是在其他参考书中很难找到的。总之,在化学分析方法及含鈾矿物的化学成分方面的敍述是很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黄土磁学性质与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对陕西渭南黄土剖面古土壤层位S8和黄土层位L8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中国黄土和古土壤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磁铁矿。赤铁矿是次要矿物,对剩余磁性贡献较小。磁性质不稳定的磁赤铁矿存在于黄土和古土壤中。但不影响剩磁稳定性。稳定的天然剩磁载体主要是磁铁矿,而不是赤铁矿。磁性矿物的粒度是以准单畴(PSD)为主。古土壤到黄土之间过渡带磁性矿物的矫顽力、剩磁矫顽力和饱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为渐变过程。这一过渡带记录的气候由温暖逐渐变为干冷。  相似文献   

19.
单分子膜诱导生物矿物晶体生长中的晶格匹配和电荷匹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基质与无机晶体的晶格几何匹配和静电相互作用是导致生物体内矿物有序生长并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但有机基质的作用机理至今没有完全弄清.作为模拟生物矿化的重要模板之一,Langmuir单分子膜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单分子膜诱导下生物矿物碳酸钙(文石、方解石和球霰石)、羟磷灰石、硫酸钡和纤铁矿等生长过程中的晶格匹配和电荷匹配,讨论了单分子膜亲水头基、膜的电荷性质、膜聚集态等因素对膜控晶体生长过程中晶格匹配和电荷匹配的影响,指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甘肃某复杂铌稀土矿石的开发利用价值,为资源综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重要依据,利用MLA, SEM, XRF, ICP等先进的检测手段结合显微镜鉴定、单矿物提纯、矿物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等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对该矿石进行矿物学特性和选矿工艺特性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属碱性花岗岩型铌稀土锆矿石,有用矿物种类繁多,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复杂;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磁性分区和比重差别明显;从原矿中分选稀土矿物、铌矿物和锆石,理论回收率分别为66.97%, 69.95%和82.64%。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磁选为主重选为辅,浮选扫尾的选矿分离原则流程,可实现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和尾矿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