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系列9-氧化芴酮金属Ru配合物氧化还原过程的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过程影响配合物的几何结构和电荷分布,配合物的二阶NLO效应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调节.配合物副配体取代主配体后,电荷转移程度减小,βtot值减少.与本征态相比,氧化过程可提高配合物的二阶NLO响应,还原过程中含有2个主配体配合物的βtot值减小,而含有2个副配体配合物的βtot值增大.分析主要电子跃迁过程可知,氧化还原过程影响了配合物的供受体性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在经热处理的载于石墨粉上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石墨)电极上研究了溶液pH值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溶液中经热处理的Co-TMPP/石墨对胱氨酸还原反应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该电极上胱氨酸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测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还原反应的标准速度常数.当pH<4时,胱氨酸还原对[H~+]的反应级数为1;pH>9时,反应与[H~+]无关.提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还原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卤离子存在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用氧化形成的卤化银的电化学还原时间τ进行测定。本工作用银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在改变氧化时间,反应物浓度和电极旋转速度的情况下,Fe(Ⅲ)络合物与金属银之间反应动力学,并测定了形成溴化银的初始速率与pH的关系。 该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反应,对于Fe(Ⅲ)EDTA和卤离子来说均为一级反应。Fe(Ⅲ)EDTA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可由极限电流与Fe(Ⅲ)EDTA的浓度和银旋转圆盘电极的旋转速度的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求算出来。  相似文献   

4.
严宣申 《化学教育》2012,33(8):84-88
以实验为例讨论电极电势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总结出如何通过电极电势差判断反应倾向;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无关;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性的关系以及运用电极电势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在经热处理的载于石墨粉上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石墨)电极上研究了溶液pH值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溶液中经热处理的Co-TMPP/石墨对 胱氨酸还原反应均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且该电极上胱氨酸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测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剂原反应的标准速度常数.当pH<4时,胱氨酸还原对[H^+]的反应级数为1;pH>9时,反应与[H^+]无关.提出了不同pH值溶液中胱氨酸还原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对十三种稀土双酞菁(LnPc2H)在邻二氯代苯中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全部氧化还原反应的半波电位(E1/2)。由循环伏安曲线上的电化学参数及电子转移数测定结果来判断,四个氧化还原反应均为可逆(准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各种稀土双酞菁的四个反应半波电位变化规律是:随稀土离子的原子序数增大,其中二个氧化反应,E1/2往负电位方向移动分别约为110和170mV,而对二个还原反应,轻稀土双酞普和重稀土双酞善的E1/2各为一定值,由此可认为轻、重稀双酞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还测定了十三种稀土双酞普在CH2Cl2和DMF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半波电位,结果表明,溶剂供体数(Donor Number)的增大,溶剂化作用的加强,使得稀土双酞普二个氧化反应的半波电位往正电位方向移动。而对二个还原反应的半波电位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顾新贤 《化学教育》1981,2(4):22-24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与过去的大纲和教材相比,对中学化学教材的体系作了改变;氧化还原方面,中学阶段不引入氧化数、电极电位、奈斯特(Nernst)方程、元素电位图等概念和知识,不作定量计算。但对定性描述的要求较高。这些实际情况,给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8.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值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成树 《化学教育》2005,26(12):61-61,F0003
用氧化值的概念讨论了有机氧化还原反应,并把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值法推广到无机氧化还原反应中。  相似文献   

9.
探讨在高一年级氧化还原反应新课教学中,使用口诀教学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能力的影响,涉及简单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广度和速度、不同复杂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深度.结果显示:口诀教学对实验组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即时效果和保持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均获得显著提高,但表现出不同...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生产实践很有好处。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法则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体系内有关各种物质的元素原子参与电子得失过程所引起的化学变化。得电子的过程叫还原,失电子的过程叫氧化。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与失电子是一对矛盾。没有失电子,就无所谓得电子;一物质失去电子的同时,必有另一物质获得电子。假如没有氧化剂存在,还原剂就不会无的放矢地把电子释放出来;没有还原剂放出电子,氧化剂就不可能获得电子。在 S~(2-)离子变成 S 的反应中失去了两个电子,但这仅仅是反应的一半,必须有另一物质获得  相似文献   

11.
有机物的阴极间接电氧化(Ⅱ)——烯酸的阴极间接环氧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雪英  崔宝秋  顾登平  李玮 《电化学》2000,6(3):324-328
建立一种新的阴极间接电氧化体系 ,以VO(acac) 2 OOH/VO(acac) 2 为氧化还原媒质 ,通过催化阴极由O2 电还原产生的H2 O2 对某些烯酸如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和丁烯酸等进行间接环氧化 .研究了 pH值、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本文是继前文[1]之后所建立的又一新的氧化还原媒质 .此研究对有机电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氧化还原滴定可行性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运清 《大学化学》1991,6(1):18-21
一、问题的提出从平衡的观点考虑,判断一氧化还原反应可否用于滴定分析法,是从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出发,用反应体系的log K′或△E~(0′)值大小来判断的。由于反应类型不同,为达到一定反应完全程度,对log K′或△E~(0′)值的要求也不同。现行分析化学教材一般只讨论对称氧化还原电对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一种统一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登柏 《大学化学》1986,1(4):36-39
关于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公式近年来讨论较多。这些文献所提出的计算式,大多是将氧化还原滴定分为参加反应的两个电对都是对称性电对和有不对称电对参加反应等情况,加以分别讨论,计算公式的形式和推导过程都较为复杂,缺乏统一性。有的计算式以滴定剂O_T、被滴定剂R_x的克式量电位和终点电位E_(ep)表示;有的以终点电位E_(ep)和等当点电位E_(εq)之差△E表示。正如文献所指出的那样,终点误差固然和终点电位与等当点电位的差别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有关,即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有关。因此,终点误差公式应该同时反映这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自由焓-氧化态图是以自由焓(G~0)为纵坐标、以氧化值(N)为横坐标所绘出的曲线图(简称G~0-N图)。例如,图1为锰的G~0-N图。这一图解用于说明元素的不同氧化态以及它们之间的氧化还原关系,在阐述单质、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应用此图判断歧化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计算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进行讨论,并纠正某些书刊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以前,有必要先谈一下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意义:(1)它能表示出反应前后的相对分子数和原子数;(2)反应前后各种分子和原子的相对重量关系;(3)如生成物或作用物中有气体物质的,则能表示出容积的关系;(4)若反应中伴随着热效应的,则亦能满足对内能增减的表示要求。总之,化学方程式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写化学方程式,应先知道某化学反应的作用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的化学式。平衡化学方程式主要是如何选择它们的系数,使符合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互换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价不变,亦即复分解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价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ACF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释出气体的问题采用气相色谱和压力测定等方法对气体的组分、气体释出的规律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首次证明了ACF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CO_2气体,其CO_2的释出开始速度较快,随后逐渐减慢,最后达到压力平衡。释出CO_2的反应,表观上与ACF氧化生成羟基和羧基等是平行反应。ACF反应释出CO_2的量随所用氧化剂电极电位上升而增加。但无论何种ACF与何种氧化剂反应,生成CO_2的反应仅是氧化还原历程的一部分。改变ACF的制备工艺或改变ACF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可使CO_2生成的规律改变。体系压力增大,CO_2的释出受到抑制,达到压力平衡后,再放出体系中的气体使之恢复到大气压力时,CO_2释出反应又可继续进行并达到新的压力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化学镀铜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 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化学镀铜体系.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 检测了温度、pH值、镍离子含量对次磷酸钠阳极氧化和铜离子阴极还原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升高温度能够加速阳极氧化与阴极还原过程; pH值的提高可促进次磷酸钠氧化, 但抑制铜离子还原; 镍离子的存在不仅对次磷酸钠的氧化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而且与铜共沉积形成合金. 该合金有催化活性, 使化学镀铜反应得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负载型ReOxZrO2催化剂,将甲醇选择性氧化并一步合成二甲氧基甲烷。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铼负载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甲醇的转化率,但对二甲氧基甲烷的选择性不利;催化剂上所负载铼的质量分数对甲醇转化率影响较大,在铼的质量分数为1.64%时转化率达到最大值25.1%;负载于ZrO2上的ReOx 具有双功能催化性质:它既可作为氧化中心氧化甲醇,在还原后又可作为酸中心催化醇醛缩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黑荆树单宁对V(V)的吸附。采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进行吸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柱动力学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对V(V)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 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该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V(V)的吸附过程可能存在三个反应,即V(V)与吸附剂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V(IV),V(IV)和-COOH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以及V(IV)与单宁的邻位羟基发生螯合。  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和聚吡咯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Fe(Ⅱ)和Sb(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在聚苯胺(PAn)和聚吡啶(PPy)膜电极上比在铂丝电极上高出一倍至数倍。在膜电极上氧化峰电位与还原峰电位之差值(△Ep)也比在铂丝电极上显著减小.说明两种膜电极对Fe(Ⅱ)和Sb(Ⅲ)离子的电极反应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在电位扫描速度较低时,两种离子在聚合物膜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