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生助教是对研究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补充了本科教学教师资源。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强对研究生助教的培训、指导、管理和考评,也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的统一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本文探讨了基础化学实验研究生助教的教学经验,并对今后实验教学管理以及研究生助教的培养等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实验助教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步构建起一套研究生助教规范化体系,使得研究生助教辅助教学和实验管理的工作更为科学且高效。同时,阐述了此项工作对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及培养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积极意义, 期望能为高校本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助教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研究生助教的情况,从招聘程序、培训工作、上岗情况、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我系现有研究生助教制度进行了具体探讨;分析和讨论了以往的相关助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廖一平 《大学化学》2012,27(3):9-12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内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很多原来由讲师或刚毕业留校的助教承担的课程辅导工作被导师们交给自己的研究生来完成。研究生助教工作不仅能缓解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而且可以培养和挖掘研究生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加强研究生助教的培训、管理和评价。本文结合10多年来的实验教学经历就此谈谈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助教培养是高校化学本科生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解决助教培训时间仓促、定位不清、内容不连续、工具性倾向明显,以及在助教聘用、考核、激励、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规范性和系统性不足等问题,仪器分析实验室以《GB/T 19028–2018质量管理人员参与和能力指南》为理论依据,探索提高研究生助教深度参与实验教学的方法。连续三年追踪助教培养改进效果反馈数据表明,实验室采取的一系列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助教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助教管理的改革创新与“过程增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助教培训和管理方面所开展的举措,从助教申请及培训流程、教学方法与技巧、考核制度、奖励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实验助教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实验助教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荣三 《化学通报》2001,64(4):251-252,239
我于 1 95 6年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 ,从师戴安邦教授。他指定我参加“硅酸及其盐的研究”课题小组。 1 960年研究生毕业后 ,留在南京大学化学系工作。在教学上 ,我是戴先生的助教 ;在科研上 ,我是他的主要助手和他的研究生的副导师。在以后 ,即使我本人晋升了副、正教授 ,并且自己也招了研究生 ,仍一直在他的指导和关怀下工作着。从 1 95 6年 8月第一次见到先生 ,到 1 999年 4月他逝世 ,我和他有 40多年的朝夕相处 ,亲身领受到他在教学、科研、做人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 ,他为我们树立了光彩永存的榜样。1 治学态度戴先生的治学态度可用“勤奋…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对研究生担任助教(TA)进行全方位培养的方式;同时,对培养计划的进一步完善、提高TA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学报》2017,(9):1379-1381
<正>钱人元先生1917年9月19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34年从苏州中学(高中部)毕业后入学浙江大学化学系,并兼修物理课程;1939年毕业后被聘为该校物理系助教.1940~1943年任西南联大(昆明)理化系助教.1944~1948年赴美,先后在加州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衣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研究助理,同时选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游效曾先生因病于2016年11月19日17时1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游效曾院士,原籍江西吉安,1934年1月出生于南昌市。195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7月在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62年9月至1964年9月在吉林大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物质结构讨论班"学习。1978年12月任讲师,1979年7月任副教授,1980年6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