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叙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水中微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析原理、条件和方法。该法主要是根据聚氧乙烯(PEO)型表面活性剂能与钡盐和磷钼酸铵定量生成络盐沉淀,且络盐中Mo与PEO有较大的摩尔比,因而在试样的萃取液中沉淀表面活性剂,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沉淀中Mo的含量,能间接测定表面活性剂含量。回收实验表明,该法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均较好,适宜测定水中微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样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目前多采用亚甲蓝光度法,但该法灵敏度低,且需要用有机溶剂萃取,操作不便,并造成环境污染。此外还有滴定法和比浊法等,灵敏度均较低。赵书林等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阻抑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溴百里酚蓝褪色的原理,成功地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发现,在硫酸介质中,55℃加热条件下,微量CTMAB能使氨基  相似文献   

3.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通常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本实验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疏水纤维上的接触角,研究接触角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接触角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可行性。同时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分别测出了表面活性剂CTAB的临界胶束浓度,结果与接触角法一致。实验证明,接触角法操作更加简单,溶液用量少,实验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盐酸芦氟沙星的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表面活性剂、缓冲溶液及pH值、表面活性剂等对芦氟沙星荧光强度的影响。提出了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芦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泡沫灭火剂主要含泡沫力较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灭火有效成分。硫酸铵是较常用的灭火成分,它具有价格低、来源广泛、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反应、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采用甲醛法测定铵含量,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甲醛反应生成碱性物质直接影响测定结果,故该法不适用本测试。  相似文献   

6.
电导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耀洪 《大学化学》1997,12(6):46-46
电导率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邹耀洪(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江苏215500)物化实验中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常用表面张力法[1],但精确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受到一些限制,如毛细管升高法中要准确地测定毛细管的半径、溶液的...  相似文献   

7.
常用测定银的双硫腙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和二甲氨基苄基若丹宁法,都要经过萃取,手续较烦。Dagnall等曾用邻二氮菲-溴邻苯三酚红测定银,洪水皆等报导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5-Cl-PADMA测定银,然而利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光度法测定银尚未见报导。作者曾研究了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液中对Ag~+-5-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利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做为抑制剂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新匀相法,将血清标本中的LDL-C、VLDL-C、CM等脂蛋白组分用HLB值为13.2的混合表面活性剂特异性清除,仅剩余HDL-C裂解参加胆固醇反应。结果表明,该法的线性区间为3.90 mmol/L;回收率为96.2%~103.7%;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0.65%~2.88%、1.25%~3.56%;该法与参考方法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1.010 2 x+0.078 8,r=0.976 2,相关性良好;当c(LDL-C)<12.8 mmol/L、c(TG)<12 mmol/L、ρ(胆红素)<320 mg/L、ρ(血红蛋白)<14 g/L对该法测定不干扰。该法实现了用表面活性剂为清除剂的HDL-C匀相法直接测定,在测定过程中既无明显浊度产生,也不堵塞自动分析仪的管道,而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CTMAB存在下铝与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的测定,多以络天青S或络青R作显色剂,或是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络天青S、络青R为显色剂进行测定.而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苯基荧光酮为显色剂的显色体系还未见报道.本文详细研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铝与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络合物在570nm处有最大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8.4×10~4,铝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于水中铝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无探针荧光光谱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新方法,测定了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水溶液中的CMC,并与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荧光光谱法样品用量少,测定的SDS的CMC与传统方法一致,说明采用无探针荧光光谱法能够测定一些物质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11.
表面活性剂的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分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体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技术对表面活性剂的分析表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2,5-二羟基苯甲酸作为基体,考察MALDI样品制备方法如液滴干燥法、快速干燥法及三明治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三明治方法更适合表面活性剂的分析。MALDI可以准确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同时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可以测定其平均聚合度和分子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淡水鱼中痕量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以双硫腙为络合剂、Triton X-100为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浊点萃取体系富集淡水鱼中的痕量铅,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进行测定。探讨了溶液pH、表面活性剂浓度、络合剂用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对浊点萃取及测定灵敏度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测得铅的检出限为0.090μg/L,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已用于淡水鱼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界胶束浓度(简称C.M.C.)是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参量,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电解质浓度有关。测定C.M.C.的常用方法有电导法、表面张力法、光散射法、渗透系数法等。Birch和 Newbery等曾用十二烷基硫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该离子的C.M.C。本文以三庚基十二烷基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生成的离子对缔合物为电极活性物,根据其所试制的液膜型或 PVC膜型阴离子洗涤剂选择性电极(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用巯基棉富集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硒含量的最佳实验条件,在表面活性剂吐温-80溶液存在下,改变酸度、温度、显色剂用量测定了尿样硒含量。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精密度高,用于尿硒、血硒含量测定,均能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Al—CAS—PVA三元体系光度法测定微量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量铝的络天青S(CAS)光度法测定灵敏度高,但稳定性较差。近年来许多分析工作者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改善其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常用的有十四烷基吡啶(TPB)、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等等。这几类表面活性剂增敏作用一般较强,对痕量铝的测定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然而对一般微量铝的测定则显得灵敏度过高,不太适宜。此时如采用增敏作用不强的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作增溶剂则较为理想,由于其与显色络合物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的缔合物,并存在许多氢键,使显色体系异常稳定,其稳定性能甚至较前几种表面活性剂更佳。 本文讨论了Al-CAS-PVA三元体系显色反应的条件,并应用于石灰石中微量铝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法稳定性高,准确度、精密度均好。  相似文献   

16.
吸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用于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国标方法是亚甲蓝吸光光度法。该法不仅操作繁琐、准确度差、易受各种共存物的影响 ,而且灵敏度低 ,最低检测浓度仅为 0 .0 5mg·L- 1,难以满足残留量的测定要求。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Co PADAP方法进行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2mg·L- 1,干扰物质少 ,准确度和重现良好。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72 1型分光光度计Co PADAP的合成 :称取 5 Br PADAP 1.0 0 g溶于 30ml盐酸 (2mol·L- 1)中 ,加入 50 g·L- 1CoCl2·6H2 O…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度法在水相中测定聚碳酸酯树脂中微量铁已有报道,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存在下,用二溴苯基荧光酮测定聚碳酸酯树脂中微量铁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摩尔吸光系数达1.6×10~5,精密度好,干扰元素少,用于样品中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一种测定食品中微量铁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铁的新方法,即在微酸性条件下,铁与邻硝基苯基荧光酮、表面活性剂CPC形成蓝色的三元络合物。该法简便、体系稳定、灵敏度高,用于测定茶叶、大豆中的微量铁,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方海林  袁淑军 《应用化学》2007,24(2):178-182
以对甲酚、月桂酸、乙二胺等为原料,通过酰化、Fries重排、磺化和缩合等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席夫碱结构的新型络合性表面活性剂,合成总产率为39.2%,以该表面活性剂为配体与Cu~(2 )作用形成配合物,产率为87.6%。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在20℃时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和发泡高度,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5×10~(-4)mol/L,其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为30 mN/m;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铜配合物在25℃0.01 mol/L硼砂缓冲溶液中的生成稳定常数β为1.91×10~8,实验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Cu~(2 )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试了该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力最高,其最小杀灭浓度为96.1×10~(-6)g/mL。  相似文献   

20.
萘酚同分异构体;同时测定;表面活性剂;半微分伏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