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旨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题目新颖,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题型难度大,题量多.平时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到奥赛试题的一题多解,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点拨学生思维,又可以较为全面的培养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物理通报》2010年第2期发表的《对第26届物理竞赛一道"角动量"题目的解读》一文(后称[1]文),对第26届物理竞赛一道"角动量"题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标准参考答案加以补充.此问题笔者有不同看法,特提出讨论,并希望得到同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始于1984年,以后每年举行一次.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始于1967年,也是每年一次.国内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命题的依据,基本上符合教育部1983年颁发的全日制高中物理教学纲要.国际物理竞赛大纲相当于我国工科高等院校普通物理的教学水平.国际、国内物理竞赛的命题越来越难了.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降低命题难度,以便有较多的人获奖,同时也避免分数太低的尴尬.国际竞赛奖牌的分数线以及数量都不是赛前设定的.以金牌为例,总分前三名的平均分乘以0.9,再去除小数便是金牌线.如果题目偏难,高分很少,获奖人数便少.如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5届竞赛,就只有6人获金牌.1998年在冰岛举办的第29届竞赛也只有11人获金牌,当年还有得零分的参赛者.  相似文献   

4.
第5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2道实验试题为“质量测量”和“利用双折射测量厚度”.“质量测量”题目借鉴了基布尔秤的基本思想,涉及胡克定律、安培力、电磁感应定律和弹簧振子共振方面的知识,考查选手的基本测量、数据处理(如曲线改直)、作图和不确定度评定方面的能力;“利用双折射测量厚度”题目要求自行搭建类似分光计的装置,借助光栅衍射进行光谱测量,并结合偏振光干涉来测量双折射材料的厚度,题目对仪器调节的要求比较高,测量数据量也比较大.本文主要介绍实验试题和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以其新颖的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开展以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和运用物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该项教学改革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物理》1994,(1)
中国物理学会将于1994年3月举办“迎奥赛物理知识竞赛”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将于1994年7月在中国北京举行。为了迎接这次竞赛,扩大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向广大中小学生宣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以激励他们...  相似文献   

7.
第22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共两道,其中第二道是声学黑匣子。该题目是一道虚拟实验题目,在二维平面上通过探测器对于运动声源的频率信号探测,判断声源的初始位置以及相关运动学参数等。该题目设计新颖,解法巧妙,综合了声波的传播与测量、声学多普勒效应等相关知识。在疫情形势下,非常适合物理专业学生进行线上虚拟实验学习。本文详细介绍了竞赛试题的内容,并给出试题的分析和解答。  相似文献   

8.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河北赛区预赛试题第一大题的第10小题,是一道非常好的题目,但我校有86名同学参赛,无一同学做对.主要原因是考虑问题不周全,没有挖出题目设置的重要物理情景.现将题目及解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理知识》2011,(4):62-63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110年之际,《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从2011年第3期起,杂志连续刊登竞答题目。希望本刊的新老读者积极参与,请将问题答案寄到: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邮编:100049),或发送电子邮件到mp@mail.ihep.ac.cn。答题同时,欢迎大家将自己在阅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关资料时的体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事迹对个人工作、学习上的激励,个人对某个获奖学科领域的了解、认识等)一并发来,本刊将择优刊登。  相似文献   

10.
第52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部分共三道题目,本文主要对理论第二题“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题目进行介绍,给出参考解答以及对中国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物理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国际交流组创办的《国际物理教学通讯》(包括以前的《国际物理竞赛选辑》),向国内物理教学工作者介绍国外物理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信息,是十分及时和主要的。作为一名读者,当我仔细阅读完了《专论》一栏中的由西德杜伊斯堡大学G·Born撰写的“课堂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实施改革成就”一文和《国外教育研究动态》一栏中的由[美]D·F·Holcomb,R·Resnick and S·Rigdem撰写的“基础物理学的新模式”一文后,无论从文章结构、格局;还是从立题、立论上看,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第3期发表了《从现代物理思想展望中医的发展》一文。现在对该文内容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特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记得刚上高中,物理老师对我特别严,给我许多题目,逼着我朝他希望的方向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参加了全国物理竞赛,取得了决赛权.但终因根基不扎实,学习不系统及缺乏临场经验,未能进入集训队.回校后的一年中,我在王世勇老师指导下,反思再学习,弥补知识单一的局限性,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终于在高三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  相似文献   

14.
李兴鳌  尚仁成 《物理》2000,29(10):631-632
由赵凯华、罗蔚茵二位老师主编的新概念物理系列教程《量子物理》卷 (以下简称《新概念量子物理》)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笔者非常有幸在这本著作出版之前拜读了它的讲义 ,并聆听了赵凯华老师用该讲义为清华大学物理系 98级学生讲授这门课的全过程 .赵老师虽年过七旬 ,但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生动的讲授、风趣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全体同学及旁听老师 ) .教材中丰富的内容、详实的史料、诱人的科学前沿绘景 ,促使我们不得不提笔写下这篇短文 ,以表达自己的感想 .题目定为从“窗内”到“窗外”是联想到新概念系列教程的前两…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的编辑们计划在2010年刊载关于“学物理能做什么”的系列文章,指定我也写一篇凑热闹。这让我想起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某期节目中,主持人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不过问题的表述是:“学物理的人,如果日后不做专门的物理研究,能干什么?”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应该换个问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物理,还有什么他不能干的?’” 在试图回答“学物理能做什么”之前,我想回答一下“物理学是什么”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国爱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为了加强近代物理,并积极进行改革探索,特在近代物理中增加了‘自选内容’”,1992年10月沙市会议提出的《高等工业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讨论稿》,又进一步将“自选内容”改为“现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  相似文献   

17.
葛昭华  王若阳  陆申龙 《物理实验》2002,22(12):26-29,33
介绍了第3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力热学与电化学综合实验试题及解答,分析了该实验题目的特点和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物理竞赛的概况,包括竞赛的历史,竞赛的目的和中国地质大学参加竞赛的情况,竞赛前的准备等做了介绍.对2008年第25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试卷试题类型、所属范围、难易程度、与前两届相比的共同点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地质大学的物理教学实际,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首届大学生物理竞赛的回顾,总结了物理竞赛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得知《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将作一个关于WWW的专题,我非常高兴,这段历史作为“现代物理知识”来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知道,不论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高能物理所,还是费米国家实验室,都不是计算机网络的主流,WWW的开发本应该是计算机机构的事;但事实恰恰相反,从电子邮件到WWW,再到网格……正是我们这些物理机构走在了前头,在计算机网络中做出了巨大的开创性工作,而都不是由“主流”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