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普通高中学生化学问题解决归因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永红  李长华  吴星 《化学教育》2005,26(5):14-16,28
本文在理论探讨归因对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基础上,自编了以问题解决为重点的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量表,通过初步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整个化学学习归因无性别差异,都归为能力、努力、运气、教师、环境、基础等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成功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及经验(内在稳定因素),女生倾向于努力及教师的作用(外在不稳定因素);在化学问题解决失败归因中,男生倾向于努力归因(不稳定可控因素),而女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稳定不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化学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稳定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化学学业成败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以84名高一学生为被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探讨高一学生化学学业成败的总体归因倾向以及检验学习兴趣等12个归因在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重点、非重点班级等因变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抽取653名城乡中学生进行测查,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倾向于外部归因;城乡之间中学生化学学业成败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学业成败归因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通过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5.
《大学化学》2021,36(6)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X师范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简称“国考”)的现状,揭示了考试通过率较低;学生认识程度不足、备考方式单一;课程学习与考试进度不匹配;教学内容方法待更新;教学实践训练不足等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师关注度、课程设置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教学实践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化学师范生积极应对国考以及提升教师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 3个维度 :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 ,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 ,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 ,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3种期望维度(“教师支持”、“教学互动”和“学业反馈”)、性别两个方面分析初三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差异,考察教师期望、性别对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教师期望和性别两种因素对化学学业成绩预测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初三学生知觉到的来自化学教师的期望偏低,维度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相比于性别差异,教师期望对学生化学成绩的预测作用更大,其中“教师支持”维度的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3个维度: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归因理论”的3个维度: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并根据统计的结论,得出今后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习焦虑是普遍存在于学生群体当中的一种负面心理情绪。以化学学科为切入点,选取108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化学学习焦虑、化学应用焦虑、化学教师焦虑和化学考试焦虑4个维度深入分析高一学生化学学科焦虑问题。结果表明,高一学生化学学科焦虑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化学学习焦虑最高,化学考试焦虑最低;6名高焦虑个体中有5名均为男生,化学考试焦虑最严重,应该引起教师关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访谈法与质性资料分析法,测查了6名(3名新手与3名熟手)高中化学教师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主题的PCK。结果表明:(1)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CTO,KoL与KoS组分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新手教师倾向于采用“教师-传授”教学取向,对学生知识的把握相对不足,更强调使用习题巩固策略;而熟手教师倾向于采用“学生-建构”教学取向,对学生知识的把握更为全面,更强调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2)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KoC与KoA组分上存在较明显的相似之处。在课程知识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主题内容具有较好的理解,但对化学基本观念、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尚浅;在评价知识方面,教师偏向于传统的评价方式,且集中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相对缺乏对学生的课前诊断性评价。文末据此对我国化学教师教育及其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薇  吴晗清 《化学教育》2017,38(7):22-28
以自编问卷对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一年级的254名学生进行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化学实验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兴趣、学习压力、知识难度、作业难度、思维方式等。尽管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成绩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于化学学习,男生显得比女生更有信心。男生更期望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而女生则更喜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男生将成绩归因于个人努力,而女生则多归因于个人能力。基于此,建议促进基于学生“学”的化学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关注学生基础,要基于性别差异针对性地提升学习信心,要关注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最后要重视以实验为核心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以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和专业认证实施为背景,在分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上,以培养既具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化学教育知识,又具有化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未来中学化学教师,并能保证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为目的,构建了化学专业知识、化学教育知识、化学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及科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林佳依  陈凯  陈博 《化学教育》2020,41(10):98-104
国际职前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对我国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以47篇《化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上职前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分析,并与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发现在发文量上,本领域文献产量都不高,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是近5年来才开始蓬勃,但在作者分布、研究主题、研究范式上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国外学者注重跨专业、跨校、跨国合作研究职前化学教师教育;国外学者倾向于从学生的视角展开调查或测试,基于证据为学生的学习乃至教师教学改革提供策略;国外学者擅长实证研究,和国内经验总结的研究范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5.
沈渊宁 《化学教育》2020,41(5):78-83
以本校全体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完成的微课被上传至线上供实验组学生自学使用;经过2个月的实践,对学生的自学化学能力进行调查、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借助微课进行自学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化学能力;在性别差异上,女生自学化学能力依旧好于男生,男生自学化学能力获得明显进步,实践效果好于女生;在学业水平差异上,学困生自学化学能力提升幅度最大,中等生次之,而优等生自学化学能力提升幅度最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提出下列建议:建构具有中学化学学科特色的“微课链”;搭建学生反馈和教师交流的平台;构建家校联合体监督学生自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杨剑  李佳 《化学教育》2016,37(1):52-57
首先用《化学教师教学观调查问卷》对广东省的103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选择教学观存有差异的7个高二化学教师作样本, 对他们进行课堂观察。经问卷调查发现, 不同类别高中的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取向存在差异, 一类高中的化学教师更倾向于发展式教学观取向, 二类高中的化学教师更倾向于灌输式教学观取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 化学教师的教学观会影响教学方式, 因此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判断化学教师的教学观类型;同种教学观类型的不同高中教师的各项观察指标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朱君  周礼  周青  沙涛 《化学教育》2022,43(7):77-83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建构的基本框架,研究初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分化水平和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初中化学学科能力”专项测试题,对132名男生、108名女生进行纸笔测试,并用SAS.9.4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处理,发现初中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男生和女生在化学学科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尤其在模型思维能力、定量化能力上男生比女生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某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344名高中生的化学价值观现状,采用比喻的形式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并对不同性别、年级和化学选考倾向的学生进行化学价值观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发现,学生选择的食物比喻十分丰富,化学价值观的总体情况较为良好;男女生的化学价值观整体上基本一致;高一学生的化学价值观相较于高二学生更加积极;对于化学选考倾向不同的学生,选考化学的学生具有更加积极的化学价值观,但没有选考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学科同样也持认可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宋洁 《化学教育》2007,28(10):39-41
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辅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问卷调查了普通中学高中生对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得出学生希望教师能多用计算机辅助的4个方面。说明化学教学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计算机辅助,并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以及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佳组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抒 《化学教育》1998,19(8):19-21
一、问题的提出人都向往成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人生早期的成功可促使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增加对成功的希望,不轻易被困难压倒。相反在早期的学习中,学生不断地遭受失败,就会导致成就动机低落,学习情绪萎靡,这必然影响学业成绩。严重的会影响学生毕业的人生态度。应用美国心理学家韦纳(1975年)建立的归因理论,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可以改善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二、理论根据归因学说韦纳(B.Weiner)通过对经验进行逻辑分析,确定了用于归因的三个因果关系的”成分:即内外因、稳定性、控制性。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