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溶剂气浮法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溶剂气浮法去除水中的腐殖酸,该技术可以作为生物处理后的填埋渗出液的后处理方法。腐殖酸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生成离子缔合物气浮进入有机溶剂异戊醇而从水中去除。大于计量比的表面活性剂的量在10 m in之内可达92%的去除率。气浮速率在一定程序上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基本上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无关。同时,还考察了电解质、乙醇及溶液的pH值对水中腐殖酸的溶剂气浮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溶剂气浮过程遵从一级动力学。气浮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作为一个特征参数被提出来,其值为2.87 kJ/mol。  相似文献   

2.
溶剂气浮法去除水中的刚果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 与阴离子型染料刚果红形成缔合物, 对该缔合物的溶剂气浮过程进行研究. 研究多种参数对溶剂气浮过程的影响, 如气浮速率、共存溶质的量、pH等参数对溶剂气浮去除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与染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约24 min水中刚果红的去除率可达97%;NaCl会大大降低溶剂气浮的去除率;溶剂气浮的速率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但高速率反而降低溶剂的去除率;共存溶质乙醇存在会使去溶剂去除率降低, 有机溶剂的量对溶剂气浮影响较小;pH中性去除率最佳;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溶剂气浮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研究表明, 溶剂气浮过程遵从一级动力学, 计算了该过程中的气浮表观活化能为7.48 kJ/mol.  相似文献   

3.
以双硫腙为配体,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对Zn离子在无机相中形成的Zn-双硫腙-CTAB体系的溶剂气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与Zn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约1h水中的锌离子去除率可达98%。0.5mol/L NaCl大大提高体系的溶剂气浮的去除率,溶剂气浮的速率随着气流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共存溶质乙醇存在会使去除率降低,有机溶剂的量对溶剂气浮影响较小,溶剂气浮过程遵从假一级动力学。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溶剂气浮的回收速率,计算了该过程中的气浮表观活化能为9.037kJ/mo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HPC)的溶剂气浮回收动力学及热力学规律。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及浓度下HPC的表面张力, 得到了HPC在气-液界面的标准吸附表面自由能为-33.17 kJ/mol。HPC的溶剂气浮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表观速率常数k的值随气体流速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苏少明 《分析测试学报》2001,20(Z1):304-305
固相微萃取是1种可取代常规样品提取方法的快速、而又无需溶剂的样品提取技术.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与GC-MS技术成功地对水中的香料进行快速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快速、准确,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灵敏度高、无需萃取溶剂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6.
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离子液体应用于气浮溶剂浮选分离/富集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建立了一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PF6)取代传统有机溶剂气浮溶剂浮选分离/富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新方法.TCs与镧能形成疏水性络合物,易于浮选至离子液体相,考察了在离子液体中加入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体积,试液的pH值、La的加入量、气体流速、浮选时间以及共存物质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化了浮选条件,与溶剂萃取方法相比,离子液体溶剂浮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富集倍数高,且无毒,无污染,试剂用量少,实测了鱼塘水和辽河水样,RSD分别为3.0%和4.3%(n=5),回收率为97%.本方法适合于环境水样中痕量四环素总量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溶剂浮选是一种被气泡传质效应强化的液-液萃取技术,具有高分离效率、高富集系数、传质温和、低有机溶剂消耗、操作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天然产物中活性物质分离等领域。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溶剂浮选技术的通用模式、分离参数、应用现状和理论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近些年溶剂浮选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分离模式和应用领域:新的分离模式主要是"双水相浮选"和"气浮络合萃取",新的应用领域主要是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新应用以及对天然产物提取液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8.
气浮络合萃取分离富集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溶剂浮选和络合萃取,提出了气浮络合萃取(floatation complexation extraction)的概念,应用该方法实现了对L-苯丙氨酸的分离富集。在试液的pH为11、NaCl浓度为0.20 mol/L、有机相为80%P204的正己烷溶液、通气流速为40 mL/min、通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对水相中L-苯丙氨酸进行气浮络合萃取。在分离富集的基础上,用pH<1的HCl水溶液对L-苯丙氨酸进行反萃取,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分离产物为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艳红X-3B作为研究实样,对活性染料的溶剂浮选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在较低的流速下,速率常数的增加与气体流速成正比,溶剂浮选过程中-ln(At/Ao)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所选3种活性染料同时进行气浮溶剂浮选,其萃取率均大于96%;与常用的溶剂萃取法相比较,溶剂浮选法具有富集倍数大,回收率高,溶剂用量少等优点.将浮选后有机相直接用于光度法分析.将此方法应用于测定某印染厂废水中活性艳红X-3B的含量,测得其浮选率为98.1%,回收率为93.6%.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固相萃取(SPE)技术快速富集表层水中的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水中7种常用磷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考察了SPE小柱和洗脱溶剂的影响,最终选择Oasis HLB(200 mg)作为固相萃取小柱,乙酸乙酯为洗脱溶剂。对实验室纯水加标实验、实际环境水样加标实验的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在实验室纯水加标实验中,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4±12)%~(118±3.0)%;在实际环境水样加标实验中,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62±6.9)%~(121±2.2)%。仪器检出限为4~15μg/L。采用该方法考察了珠江表层水、东江表层水和广州某污水处理厂出水中7种常用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布现状和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The solvent sublation technique, a non-foaming technique, is originated by Sebba[1] as an option for ion flotation, in which the surface active solute in water i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ascending bubbles and then collected in an immiciable solvent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features that make the technique more advantageous than that of the solvent extraction:the possibility of easy handling of large volumes of aqueous sample; the equilibrium state established not in the bulk of system but only at the aqueous-organic interface and the recovery of trace elements eventually reaching 100%; no emulsion formation[2-3]. Furthermore, the effluent water from a sublation column doesn't require further treatment to remove residual solvent. The handles are single and expenses are cheap, so the solvent sublation has the potential in the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and the 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process[4-6].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mental possibilities of the solvent sublation and its inter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in order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on widely applic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2.
精氨酸的溶剂浮选分离技术及其分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捕收剂(DBSA),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为萃取剂,正庚烷为有机溶剂,采用溶剂浮选法对水溶液中精氨酸进行分离富集,并与气浮络合萃取法、泡沫浮选法和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常温下,0.09 g/L精氨酸水溶液250 mL、初始pH 7.0,DBSA浓度0.15 g/L,正庚烷体积10 mL, P204体积4.5 mL,气体流量200 mL/min,溶剂浮选法分离水溶液中精氨酸的富集比为16.2,回收率为97.2%.溶剂浮选法分离精氨酸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精氨酸的溶剂浮选过程阶段性明显,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第三阶段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探索了溶剂浮选法分离精氨酸的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13.
溶剂浮选分离富集麻黄草中有效成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董慧茹  王士辉 《分析化学》2004,32(4):503-506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麻黄草中的有效成分。考察了浮选溶剂、氮气流速、试液pH、浮选时间及电解质NaCl等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对照;对麻黄草有效成分的浮选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浮选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葛根中的大豆甙元。考察了浮选溶剂、氮气流速、试液pH、浮选时间及电解质(KC1)等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对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茶叶中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了茶叶中的茶多酚。考察了浮选溶剂、氮气流速、试液pH及浮选时间等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比对,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体中痕量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含量的新方法, 即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水体中的痕量 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类环境激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考察了浮选溶剂、试液 pH、氮气流速、浮选时间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 采用所述方法对石化地区水体中 4-硝基甲苯、二苯甲酮和正丁苯类环境激素进行测定,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7%~114.3%, RSD为4.8%~8.4%.  相似文献   

17.
溶剂浮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厚朴中总厚朴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测定厚朴中总厚朴酚的新方法,即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厚朴中的总厚朴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考察了浮选溶剂、试液pH、氮气流速、浮选时间及电解质NaCl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采用所述方法对不同产地厚朴样品中总厚朴酚含量进行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9%-100.8%,RSD为2.8-4.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污水中痕量羧酸类有机污染物和胺类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的pH值、通气速度、离子强度、浮选时间、相比以及不同溶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在优化了浮选条件下溶剂浮选效率达到95%以上。采用本法对石化工业污水中的痕量羧酸类和胺类物质进行分离富集和鉴定,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separating and enriching pyrethroid pesticides from vegetables by solvent sub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yrethroids is perform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effects of organic solvent, pH of the solution, nitrogen flow rate, and sublation time on the sublation efficiency of pyrethroid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the solvent sublation are selected. The floated product of vegetables in the optimal conditions is determined by HPLC. The limit of detection values range from 1.4 microg/kg (for bifenthrin) to 4.2 microg/kg (for fenpropathin). The recoveries of spiked vegetable samples are from 85.7% to 110.4%,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values are from 1.70% to 6.19%.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