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涛 《物理》2011,40(4):216-222
文章综述了粒子物理中标准模型理论的历史发展、面临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阶段物质结构最小组成单元是夸克和轻子,量子色动力学是描述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它具有渐近自由和夸克禁闭的特点.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一起构成粒子物理中标准模型理论.标准模型理论成功同时也面临两大挑战:对称性破缺的本质和夸克禁闭难题,这意味着标准模型理论需要发展和突破.人们期望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和宇宙学交叉发展联手解决物质结构和早期宇宙研究中面临的难题,最终揭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2.
二、规范理论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粒子物理主要研究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以及这些基本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转化规律.利用对称性对粒子物理进行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方法,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认识粒子物理起了积极有效作用. 规范理论实质上也是一种对称性理论,它要求系统在一些么正么模群变换下具有不变性,即具有么正么模对称性.由于这种要求会自动给出粒子间相互作用形式,这就十分有利于粒子物理的研究.70年代以来,规范理论已经成为研究基本粒子的主要理论工具. 物理学家认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是轻子和夸克.轻子…  相似文献   

3.
当前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正向着深度、广度迅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微观物质世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粒子物理学是当前微观世界研究所达的最前沿学科.过去十年,粒子物理研究由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和互相促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进展.粒子物理实验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丰富了人们对粒子种类和基本性质的了解,深化了人们对粒子结构和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对有关的粒子物理理论、假设作出检验、判定,对理论提出新课题,推动理论发展.若干年来理论界比较重视粒子理论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因此有关粒子理论的专著,…  相似文献   

4.
戴元本  顾以藩 《物理》1999,28(9):548-557
文章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回顾了50年来我国粒子物理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成就 。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东生教授编著的新书《CP 不守恒》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杜东生,196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他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层子模型、大统一理论、重味物理和CP 不守恒、QCD 和弱电标准模型唯象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理论物理     
我所理论物理研究包括粒子物理理论、中高能核物理理论、引力理论、宇宙学和数学物理等方面,1998年共发表105篇学术论文(其中63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主要研究领域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年,当代物理学的前沿——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原因是粒子物理实验手段和方法的进步。粒子物理实验的迅速发展丰富了人们对粒子的种类、基本性质的了解,深化了人们对粒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认识;有效地对有关粒子理论、假设作出检验和判决;对粒子物理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理论发展。随着粒子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杜东生和杨茂志合著的新书《粒子物理导论》已经于2015年1月出版。该书着重介绍粒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尽可能的介绍了粒子物理前沿的研究进展和新的实验结果。书中从对称性出发相继介绍了强子的夸克模型、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弱电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中微子振荡、超出标准模型的各种新模型,如大统一理论,超对称和超引力,以及超弦和膜理论等内容。书中对中性介子K、B、D介子的混合及弱衰变  相似文献   

9.
在现在粒子物理理论研究中,多数人认为,最成功的理论是“标准模型”,它是u(1)×Su(2)×Su(3)规范理论,有12种传递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1种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光子,  相似文献   

10.
吴岳良 《物理》2004,33(12):882-889
简要地介绍了与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和夸克一轻子味物理有关的一些重要进展.从1964年发现CP破坏和提出夸克理论至今,这个领域就一直成为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已研究和发展了整整40年,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这篇文章中,着重评述了目前仍然热门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直接CP破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CP破坏机制和新的CP破坏源,中微子物理和新的味物理,夸克味物理和有效量子场理论,标准模型中味物理参数的预言和超对称大统一理论.同时对我国有关研究组在这些前沿方向做出的重要贡献作了重点简述.可以看出,在CP破坏和味物理这个重要前沿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使得粒子物理在21世纪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有着不断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通告     
《Chinese Physics C》主要发表粒子物理、核物理与重离子物理、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探测器与实验方法、加速器及同步辐射等学科在理论、实验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2.
弦上的世界     
 人们所熟悉的任何一种物理理论,从麦克斯书的电动力学理论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到标准模型理论和超引力理论,都把物质世界的基本组分粒子,像轻子、夸克、光子和引力子等,看作没有大小的点粒子或模模糊糊的类点粒子。  相似文献   

13.
冼鼎昌院士     
冼鼎昌1935年8月出生,广东省广州市人。理论物理学家和同步辐射应用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62年在丹麦尼.玻尔研究所任博士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及丹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回国后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曾长期担  相似文献   

14.
康艳霜  孙宗利 《物理学报》2014,(13):283-289
基于Nordholm关于等离子体的库仑关联孔穴的概念,提出了描述荷电流体的有效库仑势模型.采用经典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受限于纳米微腔中荷电流体的平衡结构.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了粒子间的关联效应对体系平衡密度分布和剩余吸附量的影响.此外,计算并研究了较大尺寸受限空间中荷电粒子的关联效应对体系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有效两体势模型可有效地预测荷电粒子间的库仑关联对体系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和理解其他复杂的势模型体系中的关联效应提供可能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大学物理》2006,25(1):F0004-F0004
量子理论是关于微观客体的理论。它基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凝聚态物理理论。它统一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各种光谱,统一解释了元素周期表,统一解释了各种分子键,统一解释了各种物性、现象,它推动了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学的统一进程。但是它不能处理粒子的产生、湮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格点QCD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向前 《中国物理 C》1999,23(2):188-194
格点QCD是量子场论中最可靠的非微扰方法,是粒子物理最前沿课题之一,被应用到多个交叉领域,对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报告综述该领域突破性新进展、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验意义的几个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TeV能区物理     
邝宇平  何红建 《物理》2006,35(5):373-375
文章简要介绍研究TeV能区物理的意义、重要性和当前国际上的发展形势,以及清华大学粒子物理理论组为发展TeV能区物理研究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往事回忆     
 1976年秋,文化大革命结束,理科大批判组撤销.1975至1985年我被选为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其后被选为其名誉理事长.由于逐渐对外开放,我受命多次接待科学界上层外宾(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并在市内主持其学术报告.在担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期间,我积极支持组织“近代物理讨论班”,主持一系列关于粒子理论的讲座,后来不少活跃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就是听了这些讲座产生兴趣的.1978年我应《自然杂志》要求撰写了《蓬勃发展的现代物理学》长篇文章,在其5月创刊号发表.1978年底我还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要求,撰写了《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一书,1979年11月出版.  相似文献   

19.
吴岳良 《物理》2004,33(12):882-889
简要地介绍了与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有关的一些重要进展.从1964年发现CP破坏和提出夸克理论至今,这个领域就一直成为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已研究和发展了整整40年,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这篇文章中,着重评述了目前仍然热门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直接CP破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CP破坏机制和新的CP破坏源,中微子物理和新的味物理,夸克味物理和有效量子场理论,标准模型中味物理参数的预言和超对称大统一理论.同时对我国有关研究组在这些前沿方向做出的重要贡献作了重点简述.可以看出,在CP破坏和味物理这个重要前沿领域,仍然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使得粒子物理在21世纪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有着不断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在电弱统一理论有关问题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最大进展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w粒子和Z粒子的发现.1983年1月和6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先后宣布发现了W粒子和Z粒子,这是对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电弱统一理论的直接验证.这些发现是三十年来粒子物理探索中所取得的最重大进展之一.得知发现W粒子和Z粒子之后,国际上粒子物理学家们纷纷议论:在这些重大发现中有重要贡献的人将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金. 1984年 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意大利的鲁比亚(Carlo Rubbia)和荷兰的范德梅尔(Simon van der Meer)由于对发现W粒子和 Z粒子的决定性贡献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