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妍  王兵 《化学学报》2012,(14):1569-1575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青莠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两种对除草剂青莠定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光度法研究显示了模板分子青莠定和4-乙烯基吡啶的离子作用强于它和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氢键作用,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和对底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莠定表现出更高的结合能力和更优的选择性.这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样品中除草剂青莠定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磺胺异噁唑为模板分子,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分别用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采用牺牲硅胶法合成了磺胺异噁唑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单体对聚合物识别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对比磺胺异噁唑和磺胺二甲嘧啶的结合特性,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在印迹过程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2.01×10-4和7.30×10-3mol/L.  相似文献   

4.
以丹酚酸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α-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丙酮、乙酸乙酯、乙腈和甲醇为致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丹酚酸A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和选择性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槲皮素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槲皮素与Zn(Ⅱ)的配合物为模板,在甲醇溶液中制备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槲皮素与Zn(Ⅱ)的配位方式及配位比,验证了槲皮素、Zn(Ⅱ)和4-乙烯基吡啶之间的三元配位作用.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平衡结合实验考察了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合物的反应配比.同时对系列印迹聚合物的识别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槲皮素-Zn(Ⅱ)模板印迹聚合物对槲皮素-Zn(Ⅱ)的配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吸附选择性较差,分离因子分别为3.21和1.91.  相似文献   

6.
磺胺异噁唑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选择结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磺胺异唑为模板分子,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分别用甲基丙烯酸和4_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牺牲硅胶法合成了磺胺异唑分子印迹聚合物; 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分析法, 系统研究了不同单体对聚合物识别性能和选择性的影响; 对比磺胺异唑和磺胺二甲嘧啶的结合特性, 以4_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Scatchard分析表明, 该印迹聚合物在印迹过程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计算了离解常数分别为2.01×10-4 和7.30×10-3 mol/L。  相似文献   

7.
以白藜芦醇苷(POL)为模板分子,分别以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白藜芦醇苷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静态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不同底物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MIP1)对模板分子的识别性能最好,其次是以4-VP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2),以HEM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3)以及以MAA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MIP4)的分子识别性能较差。表明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对MIP的识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法表明,MIP1对模板分子呈现较好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7.43×10-5、3.70×10-3mol/L。将MIP1用于虎杖提取物中POL的固相萃取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环丙沙星为印迹分子,以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同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底物选择实验表明,这种聚合物对环丙沙星呈现高的选择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丙溴磷为模板分子,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2种对丙溴磷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光度法研究表明,模板分子丙溴磷与α-甲基丙烯酸之间的作用强于其与丙烯酰胺之间的作用;扫描电镜的研究则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呈微球形,粒径约为0.5 ~2 μm;利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及其对底物的选择性,经Scatchard模型分析,求出了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49.44 μmol/g 和1.05 mmol/L.研究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丙溴磷表现出更强的结合能力和更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以林可霉素(LIN)为模板,利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4种常见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结合能,结果表明4-VP结合能最强为-98.25 kJ/mol。用悬浮聚合法制备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使用气相色谱检测各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结果4-VP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最大为102.8μmol/g,分子模拟结果与吸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分子模拟可以为功能单体选择提供依据。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表征,并进行了Scatchard模型分析。结果印迹因子为2.54,并且在150 min内较快地达到吸附平衡,表明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可用于林可霉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以类雌性激素双酚A为模板分子,选取4-乙烯基吡啶作为功能单体,在极性溶剂甲醇中,通过非共价键完成自组装过程,沉淀聚合制备对双酚A分子具有高度选择性识别和亲和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双酚A和4-乙烯基吡啶的配合方式以及配位比,结果表明双酚A与4-乙烯基吡啶以配位比1∶2的方式,在极性溶剂中,无法以常用的氢键形成超分子配合物,却可以π-π堆积这种非共价键完成自组装过程.通过红外谱图,验证了沉淀聚合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可以完成双酚A的印迹和可逆分离.通过扫描电镜和等温吸附实验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机理,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吸附容量为37.39μmol/g,印迹指数为4.31;对其结构类似物四溴双酚A和苯酚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51和2.06,同时对莠去津,萘普生和槲皮素的分离因子分别为2.14,2.26和2.63,证实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可以对双酚A分子进行很好的特异性识别,并且识别环境更接近天然分子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制备对大叶茜草素具有仿生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建立了紫外光谱法选择大叶茜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功能单体及比例的方法.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大叶茜草素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4-乙烯基吡啶3种常见功能单体在乙腈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大叶茜草素与甲基丙烯酸混合溶液紫外吸收的吸光度值发生了一定的增强,说明两者能够在乙腈中形成一定的氢键作用.通过测定大叶茜草素与不同比例的甲基丙烯酸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发现当大叶茜草素与甲基丙烯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4时,混合溶液紫外吸收与大叶茜草素溶液的差值最大,表明该比例条件下两者之间形成的氢键最强、最稳定.因此,采用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比例为4∶1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对大叶茜草素具有最佳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培民  王兵 《化学学报》2010,68(24):2543-2550
以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与Zn(II)的配合物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水溶性线性聚合物聚乙二醇(PEG, Mw=600)为添加剂,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带支撑的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膜. 使用扫描电镜测定了不同PEG用量下膜的表面形貌. 通过膜渗透实验考察了PEG含量对金属配位印迹膜渗透速率的影响, 系列印迹聚合物膜的识别体系及对不同底物的渗透选择性, 同时考察了阳离子和阴离子对印迹膜渗透模板分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制膜过程中水溶性线性聚合物PEG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膜的透过性能|槲皮素-Zn(II)模板印迹聚合物膜对槲皮素表现出明显的渗透选择性, 对槲皮素结构类似物芦丁和柚皮素的渗透选择性较差|且该金属配位印迹聚合物膜对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也都表现出较好的选择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备对根皮苷具有仿生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本课题组所建立的紫外光谱法筛选并确定了制备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所需的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及其与模板分子间的最佳比例(6∶1).然后以根皮苷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经研磨、过筛、索氏提取去除模板分子后得到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采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根皮苷的结合与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根皮苷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5.
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豆素为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M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 利用分子模板技术分别在甲苯、甲醇、氯仿和乙腈溶剂中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分子模板聚合物(MTP), 研究了聚合体系组成对模板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所合成的模板聚合物中, 以MAA为功能单体, 乙腈为致孔溶剂, 以1∶4∶30的摩尔比加入模板分子、MAA及EGDMA时制备的模板聚合物吸附容量高、印迹效果和选择性好. 此模板聚合物有作为白芷样品中香豆素吸附分离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甲醛为印迹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矿物油包被悬浮聚合法制备高选择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本体聚合法相比,此法很好地保护了聚合物的印迹位点,得到的微球形状规则.利用制备的聚合物微球作为吸附剂填充针式萃取装置,并与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气体中的痕量甲醛.实验考察了一系列聚合...  相似文献   

17.
甲磺隆分子印迹三元共聚物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磺隆分子为模板,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及4-乙烯基吡啶(4-vinylpyridine,4VP)为共单体,乙腈为致孔剂,用封管聚合法合成了甲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填装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中,通过将模板及类似物上样,然后分别用甲醇和乙腈-乙酸混合液(体积比90∶10)洗脱3次,结果表明:以甲基丙烯酸及4-乙烯基吡啶为共单体制得的三元共聚物比用单一单体制得的二元共聚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对三元共聚物的Scatchard曲线分析表明:在该聚合物中有两种类型的结合位点,其离解常数分别为43.67μmol.L-1(高结合位点)和0.67 mmol.L-1(低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8.
以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槲皮素(Quercetin)为印迹化合物,分别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和2-乙烯基吡啶(2-VP)作为功能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利用氮吸附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测定,采用色谱法对印迹聚合物的识别能力及分离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聚合条件-聚合物结构-分离效率的关系,探讨了利用活性自由基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及特点;并将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固定相,对维药祖卡木颗粒中的槲皮素进行了分离富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形态结构,对目标分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19.
绿原酸分子印迹体系的计算模拟及复合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芳  钟世安 《化学学报》2011,69(6):693-700
以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4-乙烯基吡啶(4-VP)、2-乙烯基吡啶(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和PM3半经验法, 运用Gaussian 03软件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 以讨论不同功能单体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 结果丙烯酰胺的印迹效应最好.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 绿原酸为模板分子, AM, AA, 4-VP, 2-VP四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 用紫外光引发表面修饰聚合制备了绿原酸分子印迹复合膜, 测量底物绿原酸在几种印迹膜上吸附量的大小, 得出的实验结论和理论计算的结果相一致. 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复合膜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Kd2分别为0.151和0.480 mmol/L. 底物(绿原酸)的结合和渗透选择性实验表明, 分子印迹复合膜对绿原酸有较好的结合性能, 结合量分别是14.934和28.123 μmol/g.  相似文献   

20.
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特异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丽  樊静  魏娅方 《应用化学》2009,26(8):971-975
以泻药酚酞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不同比例的一系列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了表面形态分析,采用静态平衡实验法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 3 h 后基本接近最大吸附量,其中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 1∶6∶20的MIP2的印迹因子为 2.30,效果最佳。Scatchard 分析表明, 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吸附过程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一类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Kd1= 0.63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1 = 25.4 umol/g,另一类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 Kd2 =3.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 Qmax2 = 61.9 umol/g,通过与酚酞类似物质在酚酞分子印迹聚合物上的吸附行为比较,表明对酚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