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专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实用性为主要目标,它与初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中专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启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具体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基本技能,增强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1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新的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第一节,是一节典型的教学探究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对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有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在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概念 ,验证规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1 由演示实验引新课讲授新课时 ,教师应想办法引入一个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的演示实验 ,由实验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场中的导体”一课 ,教师可把正在收听的收音机用金属罩罩住 ,声音立即减弱 ,为…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行"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分类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与之相适的"层次化"虚拟仿真物理实验资源平台,并对应现有大学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开展教学实施。在明确的课程要求及有效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下,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资源,促进"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在辅助实体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知识广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作用.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实验入手来研究各种物理现象,找出其中运动变化的物理规律,并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家探究的方式体验物理知识获得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熊力 《物理通报》2017,36(12):13-17
以通识课“ 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为例, 探讨了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的构建. 将演示实验融入课堂教学, 辅以实验课、 小制作、 课外实验小组、 创新竞赛等层层深入, 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 研究表明只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构建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灵活、 科学的教学手段,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7.
对现行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了课上课下"1+1"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式,实施学生实验课上完成一个自己选定的实验题目后,在课下业余时间自愿组成一个由3-5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再完成一个相关的拓展实验。该教学体系和模式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物理》2021,40(8)
以大学物理绪论课为例,给出三大系统指向下的"混合式"教学构建.旨在课前定目标、课中启智慧、课后求产出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动力和愿景诉求.其中包括课前启发力、课中调动力、课后追加力承载动力系统,以及课前"我是谁"、课中"我要怎样"、课后"我该如何"对标愿景系统.借助沁入思政、启迪智慧的混合式教学,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新时代教学理念.用教学实施、学生成长、实验对比诠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物理实验教学,构建"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连动式物理实验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过程,有效引导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研究,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追求创新。克服在实验过程中盲目单纯追求实验数据的被动学习方法,真正做到通过修读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热爱基础学科,善于自主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素质,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实验需求。研究成果已经在本校系列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Highly localized, dynamic particle-like excitations are observed in a dc-driven, quasi-two-dimensional gas-discharge system.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undergo a transition from isolated to aggregated state as the discharge current is increased. Although they provide us a macroscopic analogue of microscopic atoms and molecules, they are quite distinct from the latter in the point that they exhibit a rich variety of complex dynamics. The fact that these localized excitations can show synchronous dynamics even in distant places, together with recent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s that a global coup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dynamics of such localized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最近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初中物理课,在一些老师的“内能”概念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他们总是在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强调如下两个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13.
The hypothesis that fullerenes grow in a carbon plasma by the addition of C2 units (the "fullerene road") has been widely acclaimed as the most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formation of larger fullerenes including C60 and C70.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C2 with fullerenes proceeds through two classes of intermediates, "sticks" and "handles." Here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these species using high-resolution ion-mobility measurements for C(n) cations generated by laser vaporization of graphite and laser desorption of C60. Sticks with up to eight-atom chains have also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引力"七问     
1 引力是什么 牛顿在17世纪就认识到宇宙中任何地方的一切物体的引力作用方式是相同的,且两物体间的吸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比例,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著名的"引力的平方反比律."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发表的广义相对论是研究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如何进行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它将平方反比律解释成时空因物质和能量的存在而发生畸变的结果,并把牛顿理论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