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配体N-(2’-羟基)苄基乙醇胺(HL^1)和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与Zn(Ⅱ)离子2:1配位热力学,合成了它们的配合物。在pH=7~9(50mmol/L缓冲溶液)范围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NA酯催化水解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结果表明:HL^1和HL^2的2:1Zn(Ⅱ)配合物催化NA酯水解时,五配位配合  相似文献   

2.
运用 pH电位滴定法,在 25±0.1℃ T, I=0.1(KNO_3)条件下,研究了 Cu(Ⅱ)与三吡啶胺(L’)和队(2’-羟基苄基)-二乙二胺(HL~2)的配位行为。结果表明,L’以二齿的形式和 Cu(Ⅱ)形成稳定的 2:1(L: M)配合物。其配位水分子的离解常数 p Ka为 7.54。对于 HL~2,三个氮原子和酚氧负离子与 Cu(Ⅱ)配位,酚羟基离解常数 p Ka为4.44。在25±0.1℃,I=0.1(KNO_3)条件下,pH=6~9(50mol·L~(-1))范围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L~1的Cu(Ⅱ)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行为,发现配合物催化NA酯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_(NP)与溶液 pH呈 Sigmoidal型曲线, k_(NP)最大值为 2. 53×10~(-2)L· mol(-1)· s(-1)。说明 L~1的 Cu(Ⅱ)配合物中的 Cu(Ⅱ)-OH~-是有效的亲核试剂,对底物NA酯的水解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2-苯并咪唑甲基)胺-锌(Ⅱ)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拟物催化乙酸对硝基苯酯(NA)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NA及配合物浓度呈一级反应。水解速率遵循速率方程v=(kcat[Zn]+kOH[OH^-]+k0)[NA]。在298K,I=0.10mol/L KNO3,0.02mol/L Tris,40%CH3CN水溶液中,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cat和kOH分别为0.12、1.45mol^-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咯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35.0±0.1)℃,I=0.1mol/LKNO3条件下,用pH法测定了3,3,9,9-四甲基-4,8-二氮杂十一烷-2,10-二酮肟配体(PnAO)和α-氨基酸(AA)的质子化常数,Zn(Ⅱ)、Cd(Ⅱ)和Hg(Ⅱ)分别与PnAO和α-氨基酸二元体系的稳定常数以及Zn(Ⅱ)-、Cd(Ⅱ)-和Hg(Ⅱ)-PnAO-α-氨基酸三元体系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三元体系中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从三元配合物构型上讨论了存在线性关系的原因.发现标题体系的稳定性趋势为Zn(Ⅱ)>Cd(Ⅱ)<Hg(Ⅱ),并从金属离子的角度讨论了这种趋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pH法在25.0±0.1℃、I=0.1mol/L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12-(2'-羟基-5取代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所形成的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探讨了大环配体的取代基效应及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链型五齿配体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二乙烯三胺(HL),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0(KNO3)条件下,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配体与Cu(Ⅱ)和Zn(Ⅱ)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得到了配位酚羟基和水的离解常数。运用分光光度法,在pH=7.0-9.0范围内,研究了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NA酯水解的配合物催化速率常数kc.结果表明,Cu(Ⅱ)与配体的氨基和酚羟基配位,生成四配位配合物,配位酚羟基的pKa值为4.79,对NA酯水解基本上没有催化效果;而Zn(Ⅱ)则可以分别与配体的三个氨基,一个酚羟基和一个溶剂水分子配位,形成五配位配合物,配位酚羟基和水的pKa分别为5.99和9.17,催化NA酯水解时,存在Zn(Ⅱ)…-OH和酸羟基的协同作用,有很好的催化效果,pH为9.0时,kc可达8.50×10-2mol-1·L·s-1.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罗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298K,I=0.1mol/LKNO3条件下测定了L-苏糖酸-α-氨基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实验表明,生物配体α-氨基酸及L-苏糖酸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相应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三元配合物的含量显著大于二元配合物的含量.即L-苏糖酸能作为金属离子的载体,使金属离子易于与氨基酸或蛋白质结合而被动物吸收利用.α-氨基酸及L-苏糖酸间的相容性及其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α氨基酸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增加而增加,二者间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而在L-苏糖酸-5-取代邻菲咯啉-铜(Ⅱ)三元配合物中,由于d-p反馈π键的存在,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取代邻菲咯啉质子化常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也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肢开链配体L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核磁和质谱表征。在(25 ±0.l)℃,I=0.1mol·dm-3NaNO3条件下,运用pH电位滴定技术测定了双核混配体系C u(Ⅱ)(或Co(Ⅱ)-L-5-取代邻菲罗啉合铜(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物种分布曲线和文献结果对配合物可能的配位方式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在Cu (Ⅱ)-L-5.取代邻菲罗啉体系的质子化过程中,开链二氧四胺与Cu(Ⅱ)存在微弱配位,而邻菲罗琳和8-羟基喹啉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结合力远大于开链二氧四胺,因此在金属离子与配体比合适的情况下能稳定存在双核或异双核配位化合物。在质子化过程中,直线自由能关系尚成立而在多核混配体系中,直线自由能关系不存在,这说明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中很可能存在有趣的配体-配合物-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MCM-41分子筛修饰电极对铁(Ⅱ)和钌(Ⅱ)的1,10-氮杂菲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由于MCM-41中孔分子筛孔表面存在非常活泼的羟基,使其具有很高的活性,它能使分子筛本身作为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并使原来的配体部分解离.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简称NTB)及一水合硝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锌(Ⅱ)C26H23N9O7Zn。由红外光谱分析得出锌(Ⅱ)与配体中的氮发生配位。其单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2d(NO.122),晶胞参数为a=22.349(3)b=22.349(3)c=22.255(4)。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R=0.061。分子由NTB和锌(Ⅱ)及一分子水、两个硝酸根组成。整个分子呈现不规则的C3v对称特点,配合物中锌(Ⅱ)的配位构型为扭曲的三角双锥。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Cu(Ⅱ),Zn(Ⅱ),Pb(Ⅱ)和Al(Ⅲ)-EDTA配合物的方法。对影响M-EDTA配合物分离的主要因素,如pH值、EDTA用量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等进行了讨论。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动态寻优对影响[Al-EDTA]-形成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在pH9.20的NH3.H2O-NH4Cl介质中,铍与均三溴偶氮胂(TBA)的形成配合物,于-0.55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与Be浓度在8.0×10^-8~2.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测得铍与均三溴偶氮胂的配合比为Be(Ⅱ):TBA=1:1,稳定常数β=3.0×10^,电子转移数n=2,峰电流由配合物中配位体TBA还原产生。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矿样中铍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铜(Ⅱ)与苯基羧酸根[PCA-=苯甲酸根(Bz-),2-苯乙酸根(PAc-),3-苯丙酸根(PPr-),4-苯丁酸根[PBu-)]和2,2′-联吡啶衍生物(dpx:2,2′-联吡啶胺dpa、2,2′-联吡啶酮dpk、2,2′-联吡啶甲烷dpm)三大系列12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差热分析等实验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确定该系列配合物化学组成为Cu(PCA)2(dpa)、Cu(PCA)2(dpm)、Cu(PCA)2(dpk)·nH2O(n=2-4)。它们具有相似的组成和配位方式。它们的可能结构为:二个PCA-与Cu(Ⅱ)单齿配位,一个dpx与Cu(Ⅱ)N,N二齿螯合配位。dpk的羰基在金属离子Cu2+的存在下发生水化作用成dpk·H2O。用1HNMR法研究了Cu(Bz)2(dpx)·nH2O和Cu(PAc)2(dpx)·nH2O二个体系其分子内或分子间可能存在的非共价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汉芳  王洪  丁天惠  傅若农 《色谱》1998,16(6):523-525
 建立了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Cu(Ⅱ),Zn(Ⅱ),Pb(Ⅱ)和Al(Ⅲ)-EDTA配合物的方法。对影响M-EDTA配合物分离的主要因素,如pH值、EDTA用量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等进行了讨论。采用控制加权可变步长单纯形算法动态寻优对影响[Al-EDTA]-形成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25℃、离子强度为0.1(KNO3)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六个2,3-二羟基-5-甲氧羰基苄基胺羧酰胺螯合剂与铀酰离子及生命体系中一些必需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讨论了金属配合物的配位物种、可能的配位结构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链酚胺型 N3O配体 N-(2-羟基苄基 )-二乙烯三胺 (HL),用元素分析 ,IR和 1H 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 pH电位滴定法,在 25± 0.1℃ ,I=0.10(KNO3)条件下,研究了该配体质子化及其与 Zn?离子配位热力学。在 25± 0.1℃ ,I =0.10(KNO3), pH =7~ 9(50mmol· L- 1缓冲溶液 )范围内,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 (NA)水解动力学,得到了 NA催化水解二级反应速率常数 kc。结果表明: Zn?离子与配体的氨基和酚羟基配位之后,还与一个水分子配位。配位酚羟基和水分子的离解常数 pKa值分别为 5.22和 9.47。在中性 pH值可以产生亲核试剂 Zn?…- OH,对 NA水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pH=9.0时, kc=3.2× 10- 2mol- 1· L- 1· s- 1。  相似文献   

20.
用pH电位法在25℃,离子强度为0.1(KNO3)条件下研究了铀酰离子和六种2,3-二羟基-5-甲氧羰基苄基胺羧酰胺螯合剂、五种在人体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小分子配体的三元配位反应,得到混配配合物的生成常数,讨论了其稳定性.通过分布计算说明促排过程中可能形成铀酰离子的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