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利用柱层析法(硅胶,C18)从日香桂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女贞苷(1),连翘苷(2),(+)-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3),(+)-环橄榄树脂素(4),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对羟基苯乙醇(6),(-)-橄榄脂素(7)和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5为首次在木犀科植物中发现,4为首次在木犀属植物中发现,2,3,7和8为首次在日香桂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柱层析法(硅胶,C18)从日香桂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8个单体化合物[女贞苷(1),连翘苷(2),(+)-羟基松脂醇-1-O-β-D-葡萄糖(3),(+) 环橄榄树脂素(4), 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对羟基苯乙醇(6),(-) 橄榄脂素(7)和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8)],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5为首次在木犀科植物中发现,4为首次在木犀属植物中发现,2, 3, 7和8为首次在日香桂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从中药南鹤虱(Fructus carotae)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ethoxy-4(15)-oppositen-1β-ol(1),11-乙酰氧基-8β-当归酰氧基-15-甲氧基-4α,5α-环氧愈创木烷-3-酮(2),11-乙酰氧基-8β-丙酰氧基-4-愈创木烯-3-酮(3),1-oxo-5α,7αH-eudesma-3-en-15-al(4),1β-hydroxy-4(15),7-eudesmadiene(5),1β-hydroxy-4(15),5E,10(14)-germacratriene(6),1β-hydroxy-4(15),5-eudesmadiene(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的化合物,新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光谱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4.
以滇桂艾纳香枝叶为原料,经陶瓷膜、有机膜分离,醇沉、Sevag法除蛋白,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G- 10,SephadexG-50凝胶柱色谱纯化得到的BROS;经HPGPC检测分析表明,BROS为均一寡糖,MALDI-TOF-MS测定分子量为1314.用IR,HPLC,甲基化分析,GC-MS,NMR (1H NMR,13C NMR,1H)HCOSY,HMQC和HMBC)等方法对BROS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寡糖由1个葡萄糖(α-D-Glcp)和7个果糖(β-D-Fru组成,残基间以→2)Fruf-(1→链接,分子末端链接为a-Glcp-(1→,→2)-β-D-Fruf推出BROS的结构式为:β-D-Fruf1-(2→1)-β-D-Fruf2-(2→1)-β-D-Fruf3-(2→ 1)-β-D-Fruf4-(2→1)-β -D-Fruf5-(2→1)-β-D-Fruf6-(2→ 1)-β-D-Fruf7-(2→ 1)-a-D-Glcp.  相似文献   

5.
阿尔泰狗娃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已知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4),α-波甾醇(5),槲皮素(6),3'-甲氧基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阿魏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没食子酸乙酯(12)。其中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法对八月桂花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八月桂花籽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9个单体化合物[熊果酸(1),苯甲酸(2),对羟基苯乙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红景天苷(6),红景天苷酯(7),(-)-methylelenolate(8)和4,4'-二甲基-3,3'-二甲氧羰基-5,5'-(1″-甲基-1,3″-丙基)-二吡啶(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DEPT,HMQC和HMBC确证。1~9均为首次从八月桂花籽中分离得到,其中7~9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从中国南海海绵Polymas tia sobustia中分离得到5个纯化合物,经过MS,IR,1H NMR,13C NMR (DEPT),HMQC和HMBC等波谱技术鉴定为:豆甾-5-烯-7-羰基-3β-甾醇(1 ),N-(1-羟甲基-2,6-二羟基)十七烷基-5-羟基二十四脂肪酰胺([ ST5”HZ 2),胸腺嘧啶(3),尿嘧啶(4[ ST5”BZ ),对羟基苯甲酸(5);其中化合物1和化合 物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熊娟  黄亚  唐宇  尤梅  胡金锋 《有机化学》2013,(6):1304-1308
首次对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根部(岗稔根)的化学成分展开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上述化合物的结构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3-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23-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3β-O-反式-阿魏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3β-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3β-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5),山楂酸(6),阿江揽仁酸(7)和2α,3β-dihydroxytaraxer-20-en-28-oic acid(8).其中化合物1和3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2,4~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对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个新的甾体类化合物,(3S,22R,24R)-stigmast-5-ene-3β,22α-diol(1),和10个已知化合物,stigmast-5-ene-3β,7α,22α-triol(2),24-ethylcholest-5-ene-3β,4β,22α-triol(3),stigmast-5-ene-3β,7α-diol(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1R,2R)-1-(4-hydroxy-3-methoxyphenyl)-1,2,3-propanetriol(7),(1S,2S)-1-(4-hydroxy-3-methoxyphenyl)-1,2,3-propanetriol(8),丁子香酚(9),甲氧基丁子香酚(10)和methyl(E)-ferulate(11).通过波谱分析和Cu靶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新化合物1的结构及其绝对构型.测试了化合物1~11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1,5和6能显著抑制刀豆A诱导的小鼠T细胞增殖,6和9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B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从棠梨枝叶(Pyrus pashia Buch.-Ham.ex D.Don)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采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pashinin A(1),天麻苷-7-O-顺式咖啡酸酯(2),天麻苷-7-O-反式咖啡酸酯(3),山奈酚-3-O-β-D-(6′′-O-对香豆酸酯)吡喃葡萄糖苷(4),山奈酚-3-O-β-D-(6′′-O-顺式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5),天麻苷-7-O-对羟基苯甲酸酯(6),熊果苷(7),robustaside B(8),委陵菜酸(9),蔷薇酸(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2R,3R-二氢槲皮素(1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芹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染料木素(16),咖啡酸(1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除化合物17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实验表明其没有体外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IC50>40μmol L-1);抗HIV病毒(HIV-1IIIB)实验显示:化合物1有极弱的抗HIV-1的活性,化合物4有弱的抗HIV-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南海的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有免疫调节活性的乙醚可溶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 COSY和MS等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0-烯孕甾烷乙酸酯(1),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2),3-酮-20-烯孕甾烷(3),1,2-环氧-3-酮-20-烯孕甾烷(4),1,20-二烯-3-酮孕甾烷(5),1-烯-3-酮-20S-甲基-21-羟基孕甾烷乙酸酯(6),1-烯-3-酮-20β-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1-烯-3,22-二酮胆甾烷(8),1,24-二烯-3-酮-22,23-二羟基胆甾烷(9),O-methylisogrifolin(10),(1R,3S,4S,7E,11E)-3α,4α-环氧-7,11,15-三烯西松烷(11),玉米黄素12和6-溴-3-羧酸吲哚(13),其中化合物4,6和10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6,7和10的波谱数据进行了报道,而且利用2D NMR对其进行了全归属.对化合物1~7可能的生源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化合物6和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3和6.3 mol/L;化合物7对肝癌细胞(BE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也显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1和0.26mol/L;化合物11对COX-2显示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为0.455 mol/L.  相似文献   

12.
狗枣猕猴桃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狗枣猕猴桃叶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 经1D NMR, 2D NMR和MS等波谱分析, 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山柰甲黄素-3-O-芸香糖苷(Ⅰ)、 山柰甲黄素-7-O-(4"-O-乙酰基鼠李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山柰甲黄素-7-O-(4"-O-乙酰基鼠李糖基)-3-O-芸香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山柰酚-3-O-芸香糖苷(Ⅴ)、山柰甲黄素-3-O-β-D-葡萄糖苷(Ⅵ)和山柰甲黄素-7-O-鼠李糖基-3-O-芸香糖苷(Ⅶ). 其中化合物Ⅰ, Ⅱ和Ⅲ为新化合物, Ⅳ, Ⅴ和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藏药翼首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经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将化合物鉴定为5-[3-(1-羟乙基)吡啶],7-马钱苷酯(1),林生续断苷I(2),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和8′-羟基-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4).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2是二聚体环烯醚萜苷,化合物3和4是两个木脂素.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西南石韦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技术进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通过NMR、MS等分析方法对西南石韦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从西南石韦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1)、3',5',5,7-四羟基二氢黄酮(2)、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狗枣猕猴桃叶中分离出4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 经1D NMR, 2D NMR及ESI-MS等波谱分析鉴定了其结构, 分别是4'-甲氧基-槲皮素-7-O-(4"-O-乙酰基-鼠李糖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1), 山柰甲黄素-7-O-(3"-O-乙酰基-鼠李糖基)-3-O-芸香糖苷(2), 山柰酚-7-O-(4"-O-乙酰基-鼠李糖基)-3-O-芸香糖苷(3)和4'-甲氧基-槲皮素-7-O-(4"-O-乙酰基-鼠李糖基)-3-O-芸香糖苷(4).  相似文献   

16.
玉米苞叶中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Zea mays L)苞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 采用UV, IR, MS, 1D NMR和2D NMR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它们分别为苜蓿素(1)、苜蓿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2)、苜蓿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和苜蓿素-7-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4). 其中, 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枯委陵菜(potenjtilla viscosa J.Don)根中分离出七个鞣质成分, 经波谱分析, 化学降解和衍生物制备等手段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分别为(+)-儿茶素(1), (+)-儿茶素3-O-β-D葡萄糖苷(2), afzelechin-(4α-8)-儿茶素(3), 原花色苷元B-3(4), 原花色苷元B-33'-O-β-D-葡萄吡喃糖苷(5), 原花色苷元C-2(6)和枯委陵菜素(potentillanin)(7), 其中5和7是首次发现的天然化合物,化合物1及2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破骨风(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为研究对象,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手段,从中分离获得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Jasminlanoside A(1)、(+)-环橄榄树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环橄榄树脂素-6-O-β-D-葡萄糖苷(4)、(+)-环橄榄树脂素-4'-O-β-D-葡萄糖苷(5)、橄榄素4″-O-β-D-葡萄糖苷(6)和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一维核磁共振谱(1D NMR)、二维核磁共振谱(2D NMR)和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HR-ESI-MS)对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5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活性最强,IC_(50)值为(0.148±0.005)μmol/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滇产玉米须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和纯化,采用EI-MS、HR-ESI-MS、1D-和2D-NMR以及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从滇产玉米须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2-[(2’R)-2’-hydroxydo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1),ent-rosa-ne-5β,15,16-triol(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5-烯-3β,7α-二醇(4)。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玉米须中分离得到,并采用化学方法对化合物1进行结构确证,采用2D-NMR对这化合物2和3的碳氢数据进行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从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树皮的7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1),豆甾-4-烯-6β-醇-3-酮(2),蒲公英赛酮(3),蒲公英赛醇(4),乙酰蒲公英赛醇(5),5α-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香草醛(9)。除了化合物(7),其他化合物都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