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对金属镍、镍镀层及Nl-La2o3复合愤层于900℃、1000℃时的恒温氧化实验,发现Nl-La2O3复合镀层的氧化行为明显改善。高分辨电子显徽镜(HREM)的观测研究表明,Ni-La2O3复合铰层氧化时,纳米尺寸的ka2O3颗粒掺人到氧化层中,形成了NiO-La2O3复合氧化物层;在氧化层晶界发现了异常原子排列的新现象。由此认为,Ni-La2O3复合镀层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小尺寸的纳米颗粒可微量溶解,成为La(3+)的晶界们聚“源”,阻止Ni(2+)的短路向外扩散,从而改善了氧化层的微观结构和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2.
La2O3弥散强化的扩散渗铝涂层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镀Ni-La2O3扩散渗铝制备的La2O3弥散强化的NiAl型复合涂层,在1273K氧化20h,比单镀镍渗铝的NiAl型涂层的氧化增重速率低;扫描电镜研究表明,NiAl型涂层掺入La2O3质点后,表面氧化物层形貌明显改观;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测复合涂层氧化物层的精细结构,发现纳米级的La2O3颗粒(10~40nm)掺入α-Al2O3氧化物层。La2O3质点通过影响氧化层的显微结构而改变氧化膜生长  相似文献   

3.
ABO3,A2BO4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CH4,NH3完全氧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CO,CH4和NH3在LaNiO3,La2NiO4和LaSrNiO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2BO4型氧化物(La2NiO4,LaSrNiO4)比A  相似文献   

4.
Li—Ni—L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Li-Ni-La-O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活性的影响。在780℃、CH4:O2:N2=2:1:7、空速15000h^-1时,C2烃收率可达25.8%。XRD、IR、XPS及SEM等的结构分析表明,在LiLa1-xNixO2催化剂中,当0.1≤x≤0.9时,该催化剂由LiNiO2和La2Ni1-yLiyO4-λ两相组成,x<0.3时出现了LiLaO2相,La2Ni1-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相似文献   

6.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烷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性能最好.催化剂NiO-CuO-Al2O3,NiO-MnO-Al2O3,NiO-Cr2O3-Al2O3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顺序,与金属Cu,Mn,Cr上CO和H2脱附的顺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La2—xSrxNiO4上氧的TPD及其氧化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a2-xSrxNiO4上O2的TPD研究表明,氧的脱附性能与催化剂结构中Ni^2^+和Ni^3^+的性质及含量有关。晶格氧直接参与了CO的氧化与甲烷的氧化偶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金属氧化物(La2O3,CeO2,Pr6O11和Nd2O3)对Ni/α-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X光粉末衍射和活性考察结果表明,稀土氧化物使Ni/α-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稀土氧化物与活性组份Ni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催化剂表面Ni晶粒的生长和迁移,由于这种作用也抑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在实验中还发现CeO2容易进行Ce3+Ce4+氧化还原反应而对反应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改进的双面氧化弯曲方法,研究在不同氧化阶段,La_2O_3对NiAl型涂层表面上形成的a-Al_2O_3膜内应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试样的偏转行为可以确定试片两侧不同涂层热膨胀系数的差异;900℃恒温氧化50h时,La_2O_3通过细化氧化膜晶粒,增加其塑性,使a-Al_2O_3膜内的生长应力降低约3.432x10 ̄3MPa;降温过程中,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对氧化膜的热应力有影响,且NiAl涂层上的氧化膜内应力主要在中温区(400~600℃)以膜开裂的形式释放,而会La_2O_3的涂层上的氧化膜较致密完整,应力释放较少.  相似文献   

10.
利用DTA、TPD-MS、XRD、TPR及TPSR-MS等手段对La_2O_3和含La_2O_3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含La_2O_3的催化剂的一个特点是其容易吸水,此时,催化剂中除含La_2O_3外,还有La(OH)_3及La_2O_3CO_2存在。TPR及TPSR结果表明了催化剂的起始氢气还原温度与纯甲烷的程序升温反应开始温度的一致性,这说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甲烷的活化过程。不同的氧化物由于其晶格氧的活性不同,因而其活化甲烷的温度不同。La_2O_3中的晶格氧非常活泼,它在730℃时即可以与甲烷或与H_2反应而本身被还原。甲烷和氧气共进料时的程序升温反应(TPSR-MS)表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C_2烃的选择性有一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氧化镍/莫来石-刚玉催化剂中添加La2O3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RD,TPR,TG-DTA考察了氧化镍/莫来石-刚玉催化剂添加La2O3对NiO性质的影响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La2O3使得催化剂中NiO的晶格常数及分散容量增大,而晶相含量减少,还发现,添加La2O3,使一次TPR过程中NiO还原温度升高,耗氢量增加了La2O3对二次TPR中NiO还原温度的影响减小,耗氢量不受影响,La2O3的添加方式及含量不同,对NiO性质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利用DTA、TPD-MS、XRD、TPR及TPSR-MS等手段对La2O3和含La2O3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含La2O3的催化剂的一个特点是其容易吸水,此时,催化剂中除含La2O3外,还有La(OH)3及La2O3CO2存在。TPR及TPSR结果表明了催化剂的起始氢气还原温度与纯甲烷的程序升温反应开始温度的致性,这说明催化剂的晶格氧参与了甲烷的活化过程。不同的氧化物由于其晶格氧  相似文献   

13.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14.
La2O3/ZnO催化剂体系在以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具有很高的C2烃选择性和稳定性.采用CO2-TPD-MS和TPR技术考察了La2O3/ZnO对CO2的吸附性质及其氧化还原行为.结果表明:(1)La2O3/ZnO催化剂体系存在着强、弱两种碱中心,其中弱碱中心数量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减少,强碱中心强度随样品中La2O3含量增加而增强.(2)由于组分相互作用,高温下,La2O3/ZnO易产生晶格氧空位,使之对CO2的吸附增强,吸附后的CO2与晶格氧作用形成立方晶型La2O2CO3.(3)La2O3/ZnO表面的La3+和Zn2+可以部分被还原,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的还原都较单一组分存在时更难.(4)H2-CO2-H2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明,La2O3/ZnO表面被部分还原后,CO2可以将部分被还原的表面再氧化.在此基础上对La2O3/ZnO催化剂上甲烷与CO2转化为C2烃的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氧化镧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5种不同制法的La_2O_3对甲烷氧化偶联的催化性能,其C_2选择性和C_2收率的相对顺序为:La_2O_3(1)>La_2O_3(2)>La_2O_3(4)>La_2O_3(5)>La_2O_3(3)。并运用XRU、XPS、CO_2-TPD、NH_3-TPD和IPA转化反应等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表面酸碱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导致了La_2O_3晶体表面结构的差异,这是影响催化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发现,催化剂的活性和C_2选择性与表面酸碱性存在着相依性,La_2O_3表面的总碱位数与总酸位数的比值,与其催化性能有较好的直接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Fe26Cr1Mo不锈钢在900℃氧化时,生成的氧化层在冷却过程中大量剥落,经表面共电沉积NiLa2O3复合镀层后,抗热循环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Ni-Cu-Al2O3催化剂的活性相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鲜和700℃反应过的Ni-Al和Ni-Cu-Al催化剂的XRD、XPS表征结果表明,新鲜NiO-Al2O3催化剂体相中的NiO,NiAl2O4经700℃反应后转变成金属Ni,同时表面的镍物种由单一的NiAl2O4变为NiAl2O4,NiO和金属Ni的混合物,经反应后NiO-CuO-Al2O3催化剂体相和表相中的NiAl2O4,CuAl2O4均转变成为Ni-Cu合金,这是此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反  相似文献   

18.
傅利勇  吕绍洁 《分子催化》1999,13(5):367-372
在CH4、CO2 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 Ni/Al2O3 催化剂在高温下生成NiAl2O4 尖晶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向载体(Al2O3)中添加各种氧化物, 使得催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 并运用TPR、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发现催化剂的抗氧化性顺序为: Ni/CaO-Al2O3 > Ni/MgO-Al2O3 > Ni/CeO2-Al2O3 > Ni/La2O3-Al2O3 > Ni/Y2O3-Al2O3 > Ni/TiO2-Al2O3> Ni/Al2O3> Ni/Fe2O3-Al2O3.  相似文献   

19.
在220℃和50-60大气压条件下,利用固定床对NiO/SiO2、NiO/Al2O3、NiO-La2O3/Al2O3和NiO-Bi2O3/Al2O3催化剂上的乙炔与甲酸甲酯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进行了研究。镍基催化剂对乙炔的加氢酯化合成丙烯酸甲酯具有很好的活性。用浸透法制备的Mo/SiO2催化剂的活性和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均比离子交换法差。NiO/Al2O3催化剂用La或Bi改性后,其催化活性大大提高。XPS、XRD和TPR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La或Bi改性后,NiO的晶粒明显减小,催化剂表面的Ni/Al原子比增大,催化剂的第二个还原峰温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主要用第四周期金属元素的氧化物与Al2O3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催氧化的结果证实了催化剂设计中的预测,(1)催化剂首先应能解离活化甲烷,(2)催化剂要能较快地活化O2分子,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催化剂才可能有较好的甲部分氧化活性,第四周期元素中只有镍具有这样的性质,Cu,Mn,Cr,La,Ca,Zn等氧化物的添加可明显提高Ni-Al2O3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性能,其中Cu的助催化剂性能最好,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