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来敏 《数学通讯》2000,(15):27-28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 (必修 )P6例 2为 :△ABC中 ,AO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 :|AB| 2 |AC| 2 =2 ( |AO| 2 |OC| 2 ) .该结论可作如下推广 .定理 1 在△ABC的边BC上取一点O ,使 BOOC=λ (λ≥ 0 ) ,则有 |AB| 2 λ|AC| 2 =( 1 λ) |AO| 2 |BO| 2 λ|OC| 2 .图 1 定理 1图证 建立如图 1所示的坐标系 ,设A(a ,b) ,C (m ,0 ) ,则B( -λm ,0 ) ,  |AB| 2 λ|AC| 2= (a λm) 2 b2  λ(a -m) 2 λb2=λ2 m2 (a2 b2 m2 )λ  a2 b2 .  ( 1 λ) |AO| 2 …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 ,解析几何中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是 x0 =x1 λx21 λ ,在各类数学问题中有与此相类似的结构 .命题 1 梯形的上底长为 l1,下底长为 l2 ,过腰上一点 P作底的平行线 ,交另一腰于 Q.且 APPB= λ( λ≠ - 1 ) .设 PQ长为 l0 ,那么 l0 =l1 λl21 λ.证明 :设 BA 延长线交CD延长线于 E,如图 1 .由△AED∽△ PEQ 可得 :AEAE λPB=l1l0( 1 )由△ AED∽△ BEC得 :AEAE λPB PB=l1l2( 2 )由 ( 1 ) ,( 2 )可得 l0 =l1 λl21 λ.特殊地 :当λ=1时 ,即可得到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  命题 2 棱台上底面积为 S1,下底面积…  相似文献   

3.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引出的几个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向线段P1P2 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λ≠ - 1) ,这是一个结构整齐、对称、富于数学美的公式 .该公式是点分线段得到的 ,若用线段分面 ,用面分体会有什么结论呢 ?笔者就λ >0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结论 1 梯形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 ,b ,平行于底边的线段长为x ,此线段把梯形的高自上而下分成m∶n两段 ,记λ =m∶n ,则x =a λb1 λ .图 1 梯形证 如图 1,设梯形AEFD的高为h ,梯形EBCF的高为h2 ,作DQ∥AB交EF ,BC于点P ,Q ,作FG∥AB交BC于点G …  相似文献   

4.
陈胜利 《中学数学》2002,(10):40-41
在文 [1 ]中 ,笔者给出了三元四次对称不等式λ( ∑x) 4 μ∑ ( yz) 2 υ∑x .∏x k( ∑x) 2 ∑yz≥ 0  ( x,y,z >0 )成立的一个充要条件 .它等价于下面的命题 记σ1=x y z,σ2 =xy yz zx,σ3 =xyz,则F( x,y,z)≡λ0 σ41 λ1σ21σ2 λ2 σ22 - ( 2 7λ0 9λ1 3λ2 )σ1σ3 ≡λ0 σ1(σ3 1- 2 7σ3 ) λ1σ1(σ1σ2 - 9σ3 ) λ2 (σ22 - 3σ1σ3 )≥ 0 ( 1 )对任意 x,y,z >0成立的充要条件是λ0 ≥ 0 ,λ1≥ - 5λ0 ,1 6λ0 4λ1 λ2 ≥ 0( 2 .1 )或λ0 >0 ,λ1<- 5λ0 ,λ0 λ2 ≥ ( 3λ0 λ1) 2( 2 .2 )本文进而…  相似文献   

5.
宋庆先生近年发现了一个新颖、奇特的三角不等式 :[1]在△ ABC中 ,有cos2 A cos B cos C >34( 1 )经探讨发现 ,( 1 )式可推广为如下两个定理 ,并由此轻而易举地解决几个与之相关的Apl问题 .定理 1 在△ ABC中 ,对λ≥ 1 ,n∈ N,有  cosn A λ( cos B cos C)  >λ - ( n - 1 )λn2 .n- 1nn- 2 λ. ( 2 )证明  cosn A λ( cos B cos C)   =cosn A 2λsin A2 cos B - C2   >cosn A 2λsin2 A2   =λ cosn A λcos A.当 A为钝角或直角时 ,- 1 相似文献   

6.
一个猜想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寅 《数学通报》2002,(11):37-37
文 [1 ]提出并证明了下述的猜想 :设ai,bi∈R+,i =1 ,2 ,…n ,α>0 ,则有 :∑ bα+1iaαi≥ (∑bi) α+1(∑ai) α ,当且仅当 aibi =∑ai∑bi时等号成立 .本文给出上述猜想的推广并证明 :定理 设ai,bi∈R+,i =1 ,2 ,…n .1 )当α >0 ,β >0 ,α+β<1时∑aαibβi ≤n1-α- β(∑ai) α(∑bi) β;2 )当 β <0 ,α<0或α≥ 1 -β时∑aαibβi ≥n1-α- β(∑ai) α(∑bi) β.证明 首先有Jensen不等式 (见文 [2 ])设ai ∈R+,i=1 ,2 ,…n.则1n∑aαi ≥ (1n∑ ai)α  (α …  相似文献   

7.
用与底面不平行的平面去截三棱柱,截面与底面间的几何体,称之为斜截三棱柱.如图1的斜截三棱柱记作斜截三棱柱EFABCD,并约定平面ABCD为底面,EF到底面ABCD的距离为高.引理 设三棱柱的一个侧面面积为S,与相对侧棱之间的距离为h,则三棱柱的体积为V=12S·h.该引理的证明见文[1],从略.定理 设斜截三棱柱EFABCD中,EFAB=λ,DCAB=m,底面ABCD的面积为S,EF与面ABCD的距离为h(如图2),则斜截三棱柱的体积为V=图2 定理图m λ 13(m 1)S·h.证 如图2,过F作面FMN∥面ADE,由引理知VADEM…  相似文献   

8.
IMO42-2的推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第 4 2届 ( 2 0 0 1年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第 2题为 :对所有正实数 a,b,c,证明 :aa2 8bc bb2 8ca cc2 8ab≥ 1 . ( 1 )推而广之 ,我们发现以下定理 若 a,b,c∈ R ,λ≥ 8,则aa2 λbc bb2 λca cc2 λab≥ 31 λ. ( 2 )证明 令 x =bca2 ,y =cab2 ,z =abc2 ,则 x,y,z∈ R ,且 xyz =1 .于是 ,不等式 ( 2 )等价于11 λx 11 λy 11 λz≥31 λ( 3)   1 λ[( 1 λy) ( 1 λz) ( 1 λz) ( 1 λx) ( 1 λx) ( 1 λy) ]≥ 3( 1 λx) ( 1 λy) ( 1 λz)   ( 1 λ) [3 2λ( x y z) λ2 ( yz zx …  相似文献   

9.
一个猜想的证明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1 ]利用均值不等式对一类最小值问题进行了研究 ,但限于所推导的不等式 ,未能完全解决这一类问题 ,文末提出了如下猜想 :(以下简记∑ni =1为∑)设ai,bi,∈R+,i=1 ,2 ,… ,n .α >0 ,则有 :∑ biα+1aiα ≥(∑bi) α+1(∑ai) α ,当且仅当 aibi =∑ai∑bi时等号成立 .本文利用凸函数定理证明了上述猜想 ,从而使这一类最小值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证明 首先介绍凸函数定理 [2 ]:设函数f(x)在区间I为下凸函数 ,λi∈R+,且 ∑λi=1 ,则对任意xi ∈I,有 :f(∑λixi) ≤ ∑λif(xi)现取f(x…  相似文献   

10.
一个分式型不等式定理及其应用的注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潮 《数学通报》2001,(7):39-39,15
读《数学通报》2 0 0 0年第 6期《一个分式型不等式定理及其应用》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发现有以下三处错误应予修正 .1 原文定理 1的修正原文定理 1 若ai、bi∈R ,i =1 ,2 ,… ,n ,γ≥ 2或γ <0 ,β>0 ,则∑ni=1aγibβi≥n1 -γ β·∑ni=1aiγ∑ni=1biβ(1 )原文证明的不妥之处 :“ ∑ni=1bβi- 1 ≥n- 1 β· ∑ni=1bi- β(β≥ 1或 0 <β <1 )” .其实 ,当bi>0 (i=1 ,2 ,… ,n) ,β>1时应有∑ni=1bβi- 1 ≤n- 1 β ∑ni=1bi- β.(1 )式反例 :在 (1 )式中令n =2 ,a1 =1 ,a2 =8,…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信箱     
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会成 来信指出 :《数学通报》2 0 0 0年第 6期《一个分式型不等式定理及其应用》一文给出了下面 :定理 :若ai,bi∈R ,i =1 ,2…n ,α≥ 2或α<0 ,β>0则 ∑ni=1aαibβi≥n1 -α β(∑ni=1ai) α(∑ni=1bi)β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事实上 ,我们取a1 =a2=b1 =b2 =1 ,α=2 ,β=3 ,a3=1 0 0 ,b3=1 0则 ∑ni=1aαibβi=1 21 3 1 21 3 1 0 0 21 0 3 =1 2n1 -α β(∑ni=1ai) α(∑ni=1bi)β=3 1 - 2 3(1 0 2 ) 2(1 2 ) 3 =5 4 1 8显然定理结论不成立 .我们再取a1 =a…  相似文献   

12.
《数学通报》2 0 0 1年第 1期刊登了李正君、谭瑞红两老师的文章《公式 2S0 =S+ S′的推广与应用》 ,文中的定理 1主要是 :若台体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是S′,S ,则过它的高的n等分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的面积S1 ,S2 ,… ,Sn- 1 的算术平方根 ,分别为Sk=1n kS+ (n-k) S′(k =1 ,2 ,… ,n- 1 ) .笔者阅后 ,很受启发 ,通过推导 ,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 已知锥体的体积为V ,过它的高的n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锥体分成 1个小锥体 ,n- 1个台体 ,设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k(k=1 ,2 ,… ,n) ,则Vk =Vn3 k3- (k- 1 …  相似文献   

13.
定理设x1,x2>0,x1x2=1,则(1)0<λ<12时,有1(1 λx1)2 1(1 λx2)2≥1-22λ(1-2λ)2①(2)λ>2时,有11 λx1 11 λx2≤λ2λ-1②证明不等式①等价于(1-2λ)2[2 2λ(x1 x2) 2λ(x21 x22)]≥(1-22λ)[1 2λ λ(x1 x2)]2③令t=x1 x2,则x21 x22=t2-2.于是③式等价于2(1-2λ)3 (1-2λ)2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不等式的改进与其"孪生"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潮 《数学通报》2002,(11):35-35
文 [1 ]给出了不等式 .已知a>13 ,b>13 ,ab=29,求证 :a+b <1 (1 )的一个简证 ;文 [2 ]把它推广为 :ai>1n(i =1 ,2 ,… ,n-1 ;n ≥ 3 ) ,∏n - 1i =1ai=2nn- 1,求证 :∑n - 1i =1ai <1 . (2 )本文首先用文 [2 ]的方法得到了不等式 (2 )的改进 :命题 1 已知ai>p>0 (i =1 ,2 ,… ,n ;n≥2 ) ,∏ni =1ai≤pn- 1q,(q >p) ,则∑ni =1ai<(n-1 )p +q. (3 )(证明从略 )其次 ,从另一角度得到了“改进”的一个“孪生”不等式 :命题 2 已知 0 <ai<p(i=1 ,2 ,… ,n ;n≥2 ) ,∏ni=1ai≤pn- 1…  相似文献   

15.
“至少类”问题是数学竞赛中的难点之一 ,解决这类问题同学们一般会感到无从下手 ,本文先介绍一个简单的事实 :定理 若a1+a2 +… +an≥k(或 >k) ,则a1、a2 、…、an 中至少有一个ai,ai 不小于 kn(或大于 kn) .证明 用反证法证明这个简单的事实 .假设没有一个ai 不小于 kn,则所有的ai(i=1 ,2 ,… ,n)都小于 kn,即a1<kn,a2 <kn,… ,an<kn ,所以a1+a2 +… +an<n·kn=k .这与条件a1+a2 +… +an≥k矛盾 .∴ 假设不成立 .∴ 至少存在一个ai,有ai≥ kn 成立 .同理可证当a1+a2 +… …  相似文献   

16.
简超 《数学通报》2001,(11):37-37
文 [1 ]用待定系数法讨论了一类分段函数的统一表达式 ,本文给出此问题的明确结论 .记分段函数f(x) =P1 (x) ,    x≤a1 ;P2 (x) , a1 <x≤a2 ; …     …Pn(x) ,an- 1 <x≤an;Pn 1 (x) ,   an <x .(1 )定理 设P1 (x) ,P2 (x) ,… ,Pn 1 (x)均为多项式 ,且Pi(ai) =Pi 1 (ai) ,1 ≤i≤n (2 )则f(x) =12 P1 (x) Pn 1 (x) S(x) (3 )其中S(x) =∑ni =1Qi(x) (x-ai) 2 ,诸Qi(x)为多项式 ,满足Pi 1 (x) -Pi(x) =(x -ai)Qi(x) ,1 ≤i≤n .证 由 …  相似文献   

17.
题如果棱台的两底面面积分别是S、S’,中截面的面积是S0,那么().此为1998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第(9)题.此题可作如下推广:推广1如果棱台的两底面积分别为S1、S2,一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将棱台的高自上而下分成的高的比为λ,则截面面积满足推广2如果核台的两底面面积分别为S1、S2,一平行于店面的截面将棱台分成自上而下两部分体积的比为λ,则截面面积满足证明(1)如图1,设截面面积为S,截面到上底面距离为λh,到下底面距离为h,将台体补成锥体后,设锥顶P到上底面距离为x,由截锥体性质定理得当λ=1时为中截面面积公式.(2)…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性质的叙述性质已知△ABC及其内部一点P,若λ1PA λ2PB λ3PC=0,λ1,λ2,λ3都是大于0的实数,则△PBC,△PAC,△PAB的面积之比为λ1∶λ2∶λ3.(即S△PBC∶S△PAC∶S△PAB=λ1∶λ2∶λ3)2性质的证明图1证明如图1,设PF=λ2PB,PD=λ3PC,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PF PD=λ2PB λ3PC=P  相似文献   

19.
预备知识 :复平面上的任何直线都可表示为αz+αz +c=0 (α≠ 0 ,c∈R)的形式 .反之 ,这种形式的方程表示复平面上的直线 .事实上 ,设a ,b,c∈R且a2 +b2 ≠ 0 ,z =x+yi,则ax+by +c=0 a -bi2 z+ a +bi2 z+c=0令α =a+bi2 ,则有αz +αz +c=0 .其中α≠ 0 .c∈R .定理 复数z1 与z2 所对应的点关于直线αz+αz +c =0 (α≠ 0 ,c∈R)对称的充要条件是αz1 +αz2 +c=0 .证明 设λ为任意实数 ,则连结z1 与z2 而得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表示为z=z1 +z22 +iλ(z2-z1 ) .这条垂直平分线上的…  相似文献   

20.
敬加义 《数学通讯》2001,(19):28-29
本文给出最近发现的一个关于正项等差数列的一个不等式 ,并举列说明它在解决一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异常困难的一类问题上的有效性 .定理 设数列 {an}是等差数列 ,ai>0(i=1 ,2 ,…,n) ,公差为d ,且 0≤d≤ 1 ,则对任意的正整数k ,有 ni=1a1ki ≥ kkd 1 [ana1kn -1- (a1-d)a1k1](1 )成立 ,当且仅当k =d =1时等号成立 .为方便定理证明 ,先证如下两个引理 :引理 1 设 0≤d≤ 1 ,a >0 ,则对任意的正整数k ,有(1 1ka) k≥ 1 da (2 )成立 ,当且仅当k =d =1时等号成立 .证 根据二项式定理 ,有(1 1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