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进入了大众化时代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飙升到2011年的675万招生数量是过去的六倍多。大量学子享用高等教育扩招的盛宴的同时,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最引人注目。众所周知,大学物理实验课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惟一单独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学生进人大学后最先接触的对其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基础必修课。而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2006年招生规模:540万(1998年108万) 在学总规模:2500万 毛入学率:22% *高等教育的规模:世界第一 *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强国 *应着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种有效的提高复杂网络同步能力的自适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廷祥  吴晔  肖井华 《物理学报》2012,61(4):40502-040502
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节点状态来调节网络中边权重的自适应方法(MDMF)来提高网络的同步能力, 总结了网络规模与网络平均速度对同步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 通过这种自适应方法, 得到网络的同步能力与网络规模成幂率关系. 在相同网络规模下, 此方法能使网络的同步能力高于无权重网络几个数量级.当网络规模越大时, 提高同步能力越高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5年的9.8%提高到2008年的23.3%,高等教育事业步人大众化发展阶段.我们根据青岛大学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型阶段的特点,适应大众化教育的形势,认真分析了基础物理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普通物理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基础物理课程工程技术基础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科学文化传播的3大功能的作用,在加强物理基础课程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2006年招生规模:540万(1998年108万) 在学总规模:2500万 毛入学率:22%  相似文献   

6.
谈谈美国科学教育发展和高等院校教学与教材的情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个具体情况 下面我们就(1)学制,如何组织教学和科研;(2)教学计划,质量保证;(3)选课和开课情况;(4)课程内容,反映最新科学成就和反映人类科学活动;(5)课外科学活动和物理实验等方面,就麻省理工学院和伊利诺斯大学为例作些具体情况介绍和评论。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院校分布大致是:高等院校约3,000所,四年制大学占 (其中州立大学三倍于私立大学),二年制初级学院或社区学院则占 .在学学生约1,200万,每年博士生毕业人数已逾10万. (1)学制,如何组织教学和科研. 美国学制虽然受到1957年以来所谓循苏联模式或循(苏联模式所由来的)德国模式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六年前,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辛普森报告其在氚的β衰变实验中找到了质量为17keV的中微子,这个质量为电子的1/30,大大高于其他人在氚衰变电子能谱末端测得的非零中微子质量值.但辛氏的实验结果很快受到一批新实验的否定,只给人们留下了怀疑.然而最近几个月来,这一问题又一次成了物理学家们的热门话题.全世界共有五个核β衰变新实验获得了结果.  相似文献   

8.
1958年第一个平面型晶体管的诞生,为集成电路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翌年,集成电路问世,其后集成规模以每年翻一番的高速度迅速发展.现已有能在几毫米见方的小硅片(又称芯片)上集成包含百万只元器件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二十多年中,一个芯片中集成的元器件数增加了几十万倍,而芯片的面积仅扩大了一个数量级左右.因此集成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缩小芯片中每个器件的尺寸来实现.实际上器件的线度缩小了近三个数量级,并已采用1-3微米宽的线条尺寸作为器件制造的设计规则.人们指望着进一步缩小器件的尺寸以获得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种努力…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系的物理课程,几十年来都是作为一门普通基础课开设的.它的内容是按照理工院校普通物理课的模式,根据医学系授课时数和专业特点,确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上一些较浅的医学实例所组成.由于学时很少,其结果只能是理工科普通物理课的缩影,处处“蜻蜒点水”而已.三十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的编写,都打不破这种禁锢.结果使学生没有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 然而,近一、二十年来,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突飞猛进,这是人所共知的.医学物理学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学术活动,我国自81年成立医学物理学会以…  相似文献   

10.
孟桂菊  高和之  杨昌权  兰志高 《物理》2004,33(8):619-62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期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成为全面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课题 .文章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物理课程学习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 ,结合中学和大学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与课程改革的要求 ,就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脱节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教学衔接的相应措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