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定了355nm紫外线光烧蚀AgCl,CuCl和CuCl2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光光谱顺300~500nm范围内的发光谱线可归属为激光态金属原子的发射线,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表明激光烧蚀产生的正,负离子主要有Ag,Cu,Cu2Cl^+,Cu2Cl2^+,Cu3Cl2及Cl,AgCl,AgCl2,Ag2Cl3,CuCl,CuCl2,Cu2Cl3等,对激光烧蚀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XRD、XPS、及H_2—TPD技术对不同Cu/Co比的几个RaneyCu-Co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反应醇选择性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RaneyCu-Co催化剂均由不同Cu/Co比的两个Cu-Co固溶体相组成,还原(H_2,563K,2h)前,表面除有Cu ̄0和Co ̄0外,尚有少量Cu ̄(+1)和显著量的Co ̄(+2)存在,还原后,Cu ̄(+1)几乎消失,Co ̄(+2)仍有一定量存在,在反应温度下(563K),CO和CO_2均能使表面Co ̄0部分氧化,且CO_2氧化能力大于CO,而合成气(H_2/CO=2)表现为还原的性质。三种气氛对Cu ̄0无明显影响。催化剂表面Cu/Co比高于体相Cu/Co比,表面Cu富集显著.RaneyCu-Co催化剂表面有四种吸氢中心:Cu(弱吸氢中心),高配位Co(弱吸氢中心),低配位Co(活化吸氢中心),及强吸氢中心;对不同催化剂,表面低配位Co中心的比例与醇选择性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基于上述结果,就CO播入中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C_4H_4,C_6H_6,C_8H_8,C_(10)H_(10),C_(20)H_(20),C_4(CH_3)_4,C_8(CH_3)_8,C_(10)(CH_3)_(10)八个典型的多面体碳烷和C_4H_4,C_4Li_4,C_4Na_4,C_4Cl_4,C_4F_4,C_4(CH_3),C_4(PH_3)_4,C_4(PCl_3)_4,C_4(PF_3)_4九个四面体碳烷的系列体系,进行了半经验水平的量子化学研究,试图为四面体碳烷取代基行为与其紧凑张力间的关联提供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YBa2Cu3Ox(x=6-7)薄膜被合成在YSZ基底上,用FTIR,XPS,XRD等手段原位研究CO在薄膜上的吸附及加氢行为。CO吸附在Cu位置上,与YBCO体相中的O作用,生成表面CO2或-COO基团,导致YBCO中生产氧空位,使YBCO发生昌型转变,Cu^2+被还原为Cu^+或Cu^0.YBCO中的氧空位有利于CO、CO2及H2的吸附。CO、CO2在YBCO膜上的加氢产物为CH3OH、CH3  相似文献   

5.
ECHELE/CCD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中信噪比和分析动态范围的研究杨原,王小如,应海,覃事栋,万婷,黄本立(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CCD模式噪音,ICP-AES,CCD动态范围扩展电荷感应耦合器件(CCD)和中阶梯光栅(EC...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过渡金属的亲硫性,通过Cp*-W(CO)3Cl(Cp*=C5H5,C5H4CH3)与HFe2Co(CO)9(μ3-S)反应,得到四种含硫异核金属羰基原子簇化合物Cp*WFeCo(CO)8(μ3-S)(Cp*=C5H5,Ⅰ-a;Cp*=C5H4CH3,Ⅱ-a),(Cp*W)2Fe(CO)7(μ3-S)(Cp*=C5H5,Ⅰ-b;Cp*=C5H4CH3,Ⅱ-b)。对合成的簇合物进行了IR,1H/13C-NMR,C/H及金属分析,并对Ⅰ-a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和条件下以亚碘酰苯为氧源,非对称性的和对称性的Mn(Ⅲ)Schiff碱配合物「Mn(Ⅲ)(CBP-phen-Xsal)Cl,X=H,Cl,Br,No2,Ch3,OCH3」和「Mn(Ⅲ)(CBP-R-CBP)Y,R=CH2CH2-,-CH(CH3)CH2-,-C6H4-;Y=Cl,OCH3」催化非官能性烯烃苯乙烯,环己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非对称配合物Mn(Ⅲ)的电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8.
钕在含NdCl3体系中溶解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金属钕在NdCl3-MCln体系、NdCl3-(90.0wt%KCln)(M=Li,Na,K,Ca,Sr,Ba;n=1或2)截面和NdCl3-LiF体系(富NdCl3区)中的溶解损失。发现钕在NdCl3-KCl,NdCl3-CaCl2和NdCl3-(90.0wt%KCl,10.0wt%CaCl2)体系中溶解损失较小,而在NdCl3-KCl体系中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当体系中NdCl3浓度<50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高效吸附剂CuCl/分子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将CuCl分散在载体表面制备高效的CO吸附剂,将CuCl与γ-Al2O3,4A,13X,NaY,CuY分子筛等高比表在载体混合,在350℃焙烧数小时,XRD和EXAFS研究证明CuCl可在载体表面达到原子水平的分散由于Cu^+可与CO生成配位键。由此可制得对CO有高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吸附剂,其中CuCl/NaY和CuCl/Cu^+Y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在20℃,CO分压为60kP  相似文献   

10.
张宝宏  陈猛 《电化学》1996,2(1):79-83
应用交流阻抗,恒电流,SEM等方法,研究了Ca-SOCl2电池中CaCl2(SEI)膜的性质,不同电解质和添加剂对电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SEI膜在阳极反应电阻下降,CuCl2,CuBr2可改变CaCl2沉积形态,提高阴极性能,组装的Ca-SOCl2电池可高速率放电,在50mA.cm^-2的条件下,达到了17.5mAh.cm^-2。  相似文献   

11.
借助DTA研究了YbCl3-CaCl2-Na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有对应于YbCl3、CaCl2,Na3YbCl6的4个液相面,5条二次结晶线,1个三元低共熔点E(87.0%YbCl3,1.0%CaCL2,12.0%NaCL;450℃)和三元转熔点P(61.0%YbCl3,19.0%CaCl2,20.0%NaCl;474℃)。  相似文献   

12.
刘琦 《大学化学》1994,9(4):17-17
氟化烃会破坏高空臭氧层吗?自从氯氟烷(CFC)因破坏自氧层而在全球范围逐渐停产以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代替品,氟化烃(HFC)是主要的一大类。目前所用的氟化烃主要有CF3CF2H,CF3CFH2,CF3H,CF3CH3和CF2HCH3,大多含CF3基团...  相似文献   

13.
C14BE与NaCMC之间的相互作用(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aCMC与C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纯水介质中,NaCMC对C14BE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但NaCl的存在对C14BE与NaCMC间的缔合有促进作用,混合体系的σ-C曲线出现两个转折点。二者开始缔合的浓度小于cmc,完成缔合的浓度大于cmc,PH=2,形成C14BE/H-CMC复合物,使C14BE的表面活性降低,σ-C曲线亦出现两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二(三)苄基锡不饱和烃基膦酸酯的合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合成了10种二(三)苄基锡不饱和烃基膦酸酯[(PhCH2)nSn]n-1O2P(O)R(n=2,3;R=—C≡CPh,—C≡CC5H11-n,—C≡CCH2OCH3,—C≡CCH2OC2H5,—CH=CClPh),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TG-DTA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有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杀螨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在位ESCA表征不同状态下Cu-Co类晶石催化剂表面状态和组成。氧化态催化剂表面富铜,钾表面浓度较低。Cu为Cu^+2;Co大部为Co^+3,部分为Co^+2。还原态催化剂表面形成富钾层。Cu为Cu^0或Cu^+1,Co为Co^0。Cu、Co间有强相互作用,合成气通过Cu、Co的协同催化作用形成低碳醇。解析反应后脱附的C1s峰表明存在三种类型的碳物种;非解离吸附CO,解离吸附的CO物种,表面碳酸钾  相似文献   

16.
B4C2,B2C4簇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B4C2,B2C4簇各种可能的几何构型,计算了相应的振动光谱。B4C2的稳定构型除直线,平面构型外还有三维模型,而B2C4的稳定构型均为直线、平面构型,因此,B4C2与B6接近,B2C4与C6接近。B-C和C-C多重键及强共轭效应是B4C2和B2C4簇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DTA研究了ErCl_3CaCl_2Li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相图有对应于ErCl_3、CaCl_2、LiCl和Li_3ErCl_6的4个液相面,5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58.5%ErCl_3,23.7%CaCl_2,17.8%LiCl,397℃),一个三元转熔点P(52.5%ErCl_3,27.2%CaCl_2,20.3%LiCl,428℃)。相应的4相平衡反应为:L=ErCl_3+Li_3ErCl_6+CaCl_2;L+LiCl=Li_3ErCl_6+CaCl_2.  相似文献   

18.
左霞  杨素苓 《合成化学》1998,6(2):208-210
以1,4-萘醌为原料,通过溴代,氰化和烷基化三步合成了1,4-二烷氧基萘-2,3-二腈(R=CH3(CH2)2-;CH3(CH2)3-;CH3CH2CH(CH3)-CH3(CH2)4,各产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证,与文献方法相比,本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借助DTA研究了YbCl3-CaCl2-Na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有对应于YbCl3、CaCl2、NaCl、Na3YbCl6的4个液相面,5条二次结晶线,1个三元低共熔点E(87.0%YbCl3,1.0%CaCl2,12.0%NaCl;450℃)和三元转熔点P(61.0%YbCl3,19.0%CaCl2,20.0%NaC1;474℃)。  相似文献   

20.
余长春  路勇 《分子催化》1997,11(4):261-267
报道了用脉冲反应研究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的结果。脉冲反应显示,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CH4在673K就开始发生分解,并有C2H6、C2H4生成,1023K下,CH4几乎完全分解,单纯的CO2则很难在还原的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在973K以上的高温下才会有少量C胜成CO.CHCO2的脉冲反应表明,当CH4在较低温度下开始分解时,CO2也会发生分解,并生成CO。脉冲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