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选用阳离子型乳化剂(CTAB)和非离子型乳化剂(AEO-9,AEO-3)进行复配,通过预乳液剪切技术,结合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得透明、稳定、粒径分布窄、且粒径小于30nm的改性纳米氨基硅油乳液.实验发现,该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9%(质量分数);乳化剂m(CTAB)∶m(AEO)为1/3~2;AEO-9∶AEO-3为1∶1;预乳液剪切时间为15min.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分布均匀,与光散射粒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所得乳液室温下储存6个月,乳液稳定性不变.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乳液对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TritonX-10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连续油相,0.20mol/LBi(NO3)3·5H2O(NaBr)为水相,在环己烷/Triton X-100/正戊醇/水相(体积比20:6:4:6)的微乳液介质条件下制备BiOBr(BiOBr-m)光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法制备Mn-Zn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正己醇为油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FeSO4、MnSO4、ZnSO4混合溶液为水相先制成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NaOH溶液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再在微乳液中制备Mn-Zn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了溶液的浓度、表面活性剂(CTAB)和水的不同质量比对样品的物相、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超稠原油热敏性降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不但可以改变乳状液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相转变温度,测定了原油的HLB及PIT等参数,确定了适宜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研制出易乳化、脱水的新型乳化降粘剂,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稠油降粘中普遍存在的脱水难题。  相似文献   

5.
摘要:针对水吸收法难于处理非(弱)水溶性有机废气的问题,以煤油为油相,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 85)为乳化剂,制得水相/油相(W/O)乳化液膜,进行了吸收模拟乙酸乙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膜体系对乙酸乙酯废气吸收效率最高可达89%,1 h内吸收效率大于50%以上;低温、低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和高废气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吸收速率,在实验条件下存在最佳油水比1∶1.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选择耐温性较好的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MADS)与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复配.结果显示,其表面性能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且耐盐性较好;在以7∶3的质量比复配时,SDBS-MADS,MADS-OP10的耐盐性表现较突出.将MADS与SDBS,OP10的复配体系分别与聚丙烯酰胺溶液混合,发现表面活性剂在形成胶束之前先在高分子链上吸附直至达到临界聚集浓度,且MADSOP10与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的粘度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热水可溶性淀粉(HWS)是一种新型天然乳化剂。为了便于储运,HWS需要干燥。研究了热风、冷冻、醇沉和喷雾干燥对HWS复溶性质和乳化能力的影响。4种干燥方式所得的HWS粉末,在100℃下均能完全复溶。以复溶后的HWS为水相,制备O/W乳液,比较其离心和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HWS所构建的乳液的稳定性最高,原因是能够更充分地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产生更低的界面张力和更小的乳液粒径。此外,由于热风干燥的HWS在界面上的充分吸附,抑制了HWS分子的回生和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构建的O/W乳液的黏度在90 d的储藏过程中几乎保持不变。热风干燥的HWS不仅能有效稳定O/W乳液,而且不改变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的流变性质,有利于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在体实验法研究W/O/W型薏苡仁油复乳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特性。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称重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乳液剂型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以及累积吸收量(Q),并做t检验考察其差异性。W/O/W型薏苡仁油复乳稀释2倍组和稀释4倍组的K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Papp值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Q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浓度越高越利于肠道的吸收,符合Ficks扩散原理,推测肠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运输。在考察不同剂型对肠吸收的影响时,发现W/O/W型薏苡仁油复乳和普通乳液的Ka值和Papp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Q值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结果提示将薏苡仁油制备成W/O/W型复乳有利于肠道吸收,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文献[1]报道了,Ag~ 与5-Cl-PADAB(4-[(5-氯-2-吡啶)偶氯]-1,3-二氨基苯)在水相能生成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无实用价值.文献[2—4]报道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该体系的协同增敏作用,并建立了在水相直接测定矿石中微量银的方法.本文就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烷基聚乙二醇醚硫酸酯)对Ag~ 与5-Cl-PADAB显色反应的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发现用此法测定银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肉桂油微乳体系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将肉桂油制备成O/W型微乳,通过比较伪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大小对影响微乳形成的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对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微乳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通过模拟人工肠液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肉桂油微乳的最佳配方为表面活性剂Tween 80/EL-40(3:1,w/w)、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无水乙醇(1:1,w/w)及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为4。肉桂油微乳的离心和冷热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恒温加速6个月后,肉桂醛的保留率为92.79%,是普通肉桂油保留率的2倍。肉桂油在pH 6.8和pH 7.4的人工肠液中8小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1.21%和16.82%。释放机制遵循非Fickian扩散,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大于碱性介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3O4颗粒,在其表面包覆一层SiO2后,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备了氨基键合磁性硅球(NH2-Fe3O4/SiO2),并表征了材料的表面功能基团、形态、粒径分布以及磁性特质.将该磁性硅球作为磁固相萃取(MSPE)材料,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联用,建立了环境水样中铜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0.50ng/mL,定量限为1.66ng/mL.该方法用于长江水中铜离子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5.6%,相对标准偏差为8.2%.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室合成的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12HDAB)和N-十二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C12DHAB)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溴化钠复配,构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系统双水相.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的双水相(ATPS-C)为例,着重研究温度对ATPS-C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可在一定的温度区域内形成;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双水相区的组成宽度有所增大,相区位置略微移向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大的方向;改变温度会使双水相发生相倒置现象,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相倒置温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草酸沉淀法制备Y2O3:Eu3+粉体,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Y2O3:Eu3+氧化物的形貌、分散性、粒径分布及粒度的影响;对加与不加表面活性剂制得的Y2O3:Eu3+粉体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1%-2%分子量为40000的PEG,所得Y2O3:Eu3+粉体的粒度更细、分布更窄,可更好地满足荧光粉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PEG对草酸沉淀法制备Y2O3:Eu3+粉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草酸沉淀法制备Y2O3:Eu^3 粉体,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Y2O3:Eu^3 氧化物的形貌、分散性、粒径分布及粒度的影响;对加与不加表面活性剂制得的Y2O3:Eu^3 粉体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1%-2%分子量为40000的PEG。所得Y2O3:Eu^3 粉体的粒度更细、分布更窄,可更好地满足荧光粉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转向乳化法和伪三元相图以优化柚子籽油微乳配方,并对其外观、类型、理化性质、粒径及微观形态进行考察。最终得到的柚子籽油微乳由RH40/Span80/正丁醇/IPM/柚子籽油/去离子水组成,所制备的微乳为O/W型微乳,亮黄色、澄清透明、流动性好,透射电镜下液滴呈圆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19.1nm,电导率329μS/cm,黏度230mpa·s,折光率1.338nd,pH值为6.8。  相似文献   

16.
乳化-热交联法制备明胶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化-热交联法制备了明胶微球,研究了乳化条件对微球粒径大小和溶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条件为:明胶溶液质量分数为20%,水油比为1:5(体积比),乳化温度为50℃,乳化时间为30 min,冷却时间为1.5 h,冷却温度为4℃.采用该方法可制备出粒径为50~1400 μm,溶胀率为150%~400%的明胶微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无机盐存在下从水相到油相传质的规律,发现无机盐强烈地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型和Sp型的传质行为,而且因无机盐性质的不同,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差异,传质行为亦会有很大的不同。中外,利用此技术研究解决了连续定量测定微量表活剂的问题,为系统研究表面传质问题开辟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比表面积Ce-Zr-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 Ce(NO3 ) 3 · 6 H2 O和 Zr(NO3 ) 4· 5 H2 O为原料 ,采用共沉淀法 ,合成了高比表面积的 Ce- Zr- O复合氧化物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溶液的 p H值及陈化时间等对比表面积的增加影响较大 .当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 70 % ,p H值为 9.5 ,陈化时间为 12 0 h,92 3K焙烧 2 h后 ,样品的比表面积达到 2 79.6 9m2 / g.FT- IR分析显示 ,样品经 92 3K焙烧后 ,Ce- Zr- O上残留的活性剂已基本除去 .TG- DTA分析表明 35 3K干燥后的样品在 TG曲线上有两个明显的失重过程 ,与 DTA曲线相对应有两个吸热峰 ,第一个表示吸附水和丙酮的脱去过程 ,温度在 393K,失重率为 7.4 3% ;第二个吸热峰在787K,可能是表面活性剂的分解峰 .氮气的吸 -脱附实验揭示 ,该吸 -脱附等温线属于 型等温线 ,是中孔多孔物质的吸附类型 .另外 ,样品经 973K焙烧 ,比表面为 2 30 .6 9m2 / g;10 73K焙烧后 ,比表面为12 0 .5 5 m2 / g;经 1173K焙烧 ,仍有 5 3.5 3m2 / g.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DS-TritonX-100存在下,用Cadion 2B分光光度法测定银,发现DMF介质的增溶、增敏、增稳效果均好.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23×10~5L·mol~(-1)·cm~(-1),Ag(Ⅰ)在0—18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废水中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选用Mn(CH3COO)2.4H2O为前体,以十八烯为溶剂,在表面活性剂油酸和油胺存在时,在高温条件下通过"一锅法"制得类四角星形状MnO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的尺寸、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可制得50~100 nm的纳米粒子,并且尺寸可控、粒径均一.该MnO纳米粒子经部分氧化后不仅保持类四角星的形状,且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远优于商用的Mn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