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稳定性良好的肉桂油微乳体系并对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采用相转化法将肉桂油制备成O/W型微乳,通过比较伪三元相图的微乳区域大小对影响微乳形成的多个因素进行研究。对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微乳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通过模拟人工肠液研究其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肉桂油微乳的最佳配方为表面活性剂Tween 80/EL-40(3:1,w/w)、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无水乙醇(1:1,w/w)及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_m)为4。肉桂油微乳的离心和冷热循环稳定性良好,在恒温加速6个月后,肉桂醛的保留率为92.79%,是普通肉桂油保留率的2倍。肉桂油在pH 6.8和pH 7.4的人工肠液中8小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1.21%和16.82%。释放机制遵循非Fickian扩散,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大于碱性介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乳液储存稳定性观察、粒径分布测试,考察了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复配体系浓度、乳化剂的添加方式、乳化方法以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对甲苯/水的水包油(O/W)乳液粒径的影响.当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TX-4)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质量比为3∶7,乳化剂总质量分数为5%,乳化剂的添加方式为将亲水亲油的乳化剂分别溶解在水和油中,然后将油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进行乳化,乳化方法采用超声功率400W,时间为15min时,可以得到粒径为0.72μm的O/W型乳液,该乳液粒径分布和稳定机理符合奥氏熟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n=14,16,18)和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钠基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已成功插入蒙脱土片层间.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Gemini表面活性剂比CTAB表现出更强的插层能力,经CTAB,Gemini 1,Gemini 2,Gemini 3四种表面活性剂改性后,蒙脱土的面间距d001分别为2.18,3.25,3.83,3.84nm,且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蒙脱土的层间距增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用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明显比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量大,在相同条件下,CTAB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为7.29%,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土对苯酚的吸收率分别为41.16%,56.28%和65.14%,表明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碳链的增长,对苯酚的吸附量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溶法研究了由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直链基磺酸钠CnH2n+1SO3Nn(n=8,10,12,14)-正烷烃-正已醇-水组成的四组分微乳液,探论了微乳液体系不同含水量时烷烃链长,表面活性剂链长和盐浓度对正已醇从油相转移至界面相对自由能-△G^00→i变化的影响,发现自由能-△G^0o→i与烷烃 长有线性关系,但含水量不同,烷烃链长对自由能-△G^0o→i的影响不同,含水量越高,烷烃链长影响越大,在  相似文献   

5.
选用阳离子型乳化剂(CTAB)和非离子型乳化剂(AEO-9,AEO-3)进行复配,通过预乳液剪切技术,结合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制得透明、稳定、粒径分布窄、且粒径小于30nm的改性纳米氨基硅油乳液.实验发现,该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9%(质量分数);乳化剂m(CTAB)∶m(AEO)为1/3~2;AEO-9∶AEO-3为1∶1;预乳液剪切时间为15min.透射电镜测试表明,制得乳液的乳胶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分布均匀,与光散射粒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所得乳液室温下储存6个月,乳液稳定性不变.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乳液对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实验室合成的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12HDAB)和N-十二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C12DHAB)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溴化钠复配,构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系统双水相.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的双水相(ATPS-C)为例,着重研究温度对ATPS-C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可在一定的温度区域内形成;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双水相区的组成宽度有所增大,相区位置略微移向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大的方向;改变温度会使双水相发生相倒置现象,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相倒置温度.  相似文献   

7.
对OP-10/n—C4H9OH/c—C6H12/H2O体系W/O微乳液的相组成和性质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液晶相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当OP-10/n—C4H9OH质量比为3:2时,具有较宽范围的W/O微乳相区域,且该微乳液体系对整个pH变化不敏感,在10℃-32℃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微乳液稳定区无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步法合成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Gemini-14,其结构通过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鉴定。采用电导法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分别在水、L-丙氨酸、L-丝氨酸和L-脯氨酸溶液中的胶束形成热力学和聚集行为。结果表明,温度相同时,加入的氨基酸极性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越高,Gemini-14越不易形成胶束;体系相同时,胶束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ΔGm)和焓变(ΔHm)均为负值,而ΔSm为正值,为自发放热过程;在同一体系中,293.15~308.15K范围内,ΔGm和cmc的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而ΔHm和ΔSm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胶束形成过程中存在焓-熵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选择耐温性较好的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MADS)与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复配.结果显示,其表面性能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且耐盐性较好;在以7∶3的质量比复配时,SDBS-MADS,MADS-OP10的耐盐性表现较突出.将MADS与SDBS,OP10的复配体系分别与聚丙烯酰胺溶液混合,发现表面活性剂在形成胶束之前先在高分子链上吸附直至达到临界聚集浓度,且MADSOP10与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的粘度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无机盐存在下从水相到油相传质的规律,发现无机盐强烈地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p型和Sp型的传质行为,而且因无机盐性质的不同,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差异,传质行为亦会有很大的不同。中外,利用此技术研究解决了连续定量测定微量表活剂的问题,为系统研究表面传质问题开辟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值化方法,讨论一个具锥预不变凸映射的向量类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将所得的结果用于具锥预不变凸映射的向量优化问题,得到其解的存在定理。  相似文献   

12.
函数拟凸性是分析众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有效工具。下次微分可用于刻画拟凸函数的解集特征,并用于设计非线性规划的求解算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下次微分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如可加性、连续性等。然后,将求解可微凸函数极值的最速下降法进行拓展,定义了可下降方向和最速可下降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映射的Fréchet可微的概念研究具约束的向量均衡问题的弱有效解,Henig有效解,超有效解以及全局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在不具任何凸性条件下给出了的向量均衡问题的K-T必要性条件,在加上凸性条件下给出了向量均衡问题的K-T充分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些悖论,着重指出,悖论暴露了现有理论体系内在本质的矛盾。悖论的提出与解决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向量均衡问题的强解,是一种理想的解,它比向量均衡问题的其他解,例如弱有效解、有效解、Henig有效解等,都更好。利用推广的Fan-KKM定理,在较弱的锥连续性条件下,得到一类广义向量拟均衡问题的强解。作为应用,得到一类广义向量似变分不等式的强解与数值广义拟均衡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6.
首先在Hausdorff拓扑向量空间中给出集值强向量均衡问题解的存在性定理,接着举例说明了集值强向量均衡问题解的存在性。而后在Hausdorff拓扑向量空间中给出了参数集值强向量均衡问题解映射的上半连续性的充分条件,最后,在赋范线性空间中给出了参数集值强向量均衡问题解映射的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葡聚糖凝胶G-25从水溶液中吸附硅钼兰,应用双波长等吸收点法(λ1=804nm,λ2=420nm),消除凝胶相背景,固相灵敏度比相应的水溶液法灵敏度提高7倍,应用于高纯稀土氧化物中痕量硅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林锉云教授证明了一类多目标数学规划关于弱有效解和真有效解的自身对偶性本文把林教授所得到的结果推广到关于非控解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多次标准加入法用于多组份显色体系的分光光度定量测定,推导了反推矩阵形式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两个利用本法进行测定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以Hardy空间函数为系数的被限制到方程式的(0,1)形式标准解算子通过用Szeg核的积分算子表示,证明了在单位球上以Hardy空间函数为系数的被限制到方程式的(0,1)形式标准解算子不是Hilbert-Schmidt算子。在单位圆盘上相应的算子是Hilbert-Schmidt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