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建起 《数学通报》2002,(12):41-42
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 .笔者最近曾数次参与课件制作评比工作 ,观摩了不少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公开课 ,有两点体会 :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 ,优化教学结构 ,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 ,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 ,更贴近生活 .然而 ,在教师们积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 ,或制作及运用技术水平不高 ,总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  相似文献   

2.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2003年4月颁布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进行数学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还应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以下是笔者为高中数学新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部分设计的一个数学探究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留下许多经典之作,给我们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激发数学探究的激情.本文通过对2010年一道湖北高考试题的探源与变式研究,享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数学CAI课件编制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彬 《数学通报》2001,(11):47-47,46
融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 ,标志着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正日益兴起 ,笔者观摩过许多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公开课 ,还有幸参加了 1 998年 1 0月在无锡师范学校举行的“’98全国中师数学CAI课件展示会” ,观看了许多数学CAI课件 .不可否认 ,有些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课件是很成功的 ,但是 ,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为“公开课”而使用计算机 ,为评比而使用计算机的课件还普遍存在 ,有些课件观赏性有余而数学性不足 ,本该用嘴巴、黑板就能讲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却搬来计算机 ,老…  相似文献   

6.
涂道新 《数学之友》2022,(11):90-91
2022年新高考数学Ⅰ卷第18题是一道立意新颖独特,结构对称优美,颇富数学思维价值和数学探究价值的好问题,对这个问题从思路探究、思维障碍、推广等角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作义 《数学通报》2005,44(11):41-42
本文中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数学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8.
2011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第21题对考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综合数学素养具有一定的要求,是一道很好的探究题材,现将探究过程呈现如下.1.问题呈现及解答题1如图1,设λ>0,点A的坐标为(1,1),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探究学习的特征及其指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学习作为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正随着新数学课程的逐步实施,进入实质性尝试阶段.但是,就数学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探究学习尚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具体数学学科基础上的探究学习认识不清,存在着泛化和窄化的理解,难免会使数学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因而,此时对数学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偏差作些分析,并针对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指出数学探究学习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指导策略尤显迫切和必要.1 对数学探究学习认识的偏差分析众所周知,探究学习最初是以理、化、生、地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为平台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当重要.在教学中,用典型的数学问题作为切入点,探究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是提高数学复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结合一道期末试题,谈谈我们的探究过程.题目(2015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数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学》(初中)2011年第9期邹守文先生的"2011年全国数学竞赛压轴题的解法探究"一文,用旋转法、方程法求解了2011年《数学周报》杯竞赛压轴题,阅后深受启示.笔者再经探究,发现用"对称法"(翻折),便有一个耐人寻味,简妙有趣的别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数学通讯》2 0 0 1年第 2 3期、2 0 0 2年第7期先后刊登了张爱明老师和杨德兵、余咏梅老师用《几何画板》辅助圆锥曲线统一定义教学的文章 .《几何画板》和《平面解析几何教师版》都是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的制作数学课件的软件 .而在制作平面解析几何的课件时 ,《平面解析几何教师版》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和优势 .本人在此介绍自己用此软件制作圆锥曲线统一定义课件的方法 ,与同行共同探讨 .如图 1,设M (x ,y)为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 ,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用数学式子可表示为 :|MF|d =e ,0 1,曲…  相似文献   

13.
数学探究是数学课堂教学展开的一种高效方式.从一般出发与从特殊出发是数学探究的两种基本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适合学生认知的探究方式,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探究方式的功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数学探究活动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本文阐述了生成性资源对于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介绍了一次利用生成性资源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永忠 《数学之友》2022,(18):57-6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四五年了,六个核心素养已经被广大数学教师所熟知.课标与教材里都安排了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课时,但是如何落实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进而提升数学建模等素养,是许多教师存在的问题.本文就以“三角恒等变形应用问题”为例,谈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活动,既要关注高考培养能力,更要着眼长远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沈良  陈梦琦 《数学通报》2023,(2):26-29+35
<正>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玮 《数学之友》2022,(20):75-76
通过对2019年中考数学综合题探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旨在启发学生跳出“就题论题”的困境,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问题的习惯,以期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评价高考数学试卷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和水平,应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笔者基于反映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维度、方面维度和水平维度,建立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以2020年理科数学全国Ⅰ卷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的鲜活资源——一道课本习题的数学探究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然而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数学探究有被异化的倾向:(1)形式化.既便是很简洁的问题,也要来个分组讨论,名日"合作探究",虽"满堂尽响探究声",但探于形式,究于表象;(2)狭窄化.把数学探究等同于攻克难题,名日"自主探究".于是,在数学探究的旗帜下,难、偏、怪题又充斥课堂,学生又遨游于题海,力争通过苦磨傻练去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20.
数学探究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还应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