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冠醚硫碳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光谱增感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这类含冠醚结构因子的新型菁染料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增感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冠醚结构对菁染料感光性能和理化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含苯并咪唑环的冠醚咪碳菁染料以及与菁有关的冠醚苯乙烯型染料. 新染料1—7的结构得到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和紫外光谱的证实.染料中间体季铵盐8的合成已在前文报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含冠迷苯并恶唑菁染料及半菁染料的合成,采用一种简便方法合成了关健中间体2-甲基6,7-二羟基苯并恶唑:从2,3,4-三羟基苯乙酮肟经beckmann重排而得到,将它再与三甘醇或四甘醇二氯化物反应 ,分别得到相应的冠醚化合物:2-甲基-6,7-并(12-冠-4)苯并恶唑和2-甲基-6,7-并(15-冠-5)苯并恶唑,将它们制成相应的季铵盐 ,然后分别与原甲酸乙酯或对二甲胺基甲醛作用,得到相应的冠醚恶唑菁染料,或半菁染料.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5种不对称冠醚碲碳菁染料.对合成关键中间体冠醚苯并碲唑所用的4-硝基苯并15-冠-5的还原酰化方法进行了改进,比较和研究了杂原子在同一主族的4个菁染料的可见吸收光谱,计算了它们的“Brooker偏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冠醚菁染料3,3’-二乙基-5,6,5’,6’-双骈-(15-冠-5)-硫碳菁碘盐(1)和3,3’-二乙甲基-5,6-骈-(15-冠-5)-硫碳菁碘盐(2)以及合成中间体:4’-溴5’-硝基-苯骈-15-冠-5(3),2.2’-二硝基-4,5,4’,5’-双骈-(15-冠-5)-二本基二硫化物(4),2-甲基-5,6-骈-(15-冠-5)-苯骈噻唑(5)和2-甲基-3-乙基-5,6-骈-(15-冠-5)-苯骄噻唑碘盐(6)的特征红外光谱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冠醚菁染料及其重要中间体的合戍方法、冠醚菁染料的络合性能、光热稳定性和光谱增感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评述,同时反映了国内外有关冠醚化合物在感光材料中的应月以及冠醚菁染料在其他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了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冠醚硒菁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对称和非对称两个新的冠醚硒菁染料2,2'-二乙基-45,4'5'-双并-(15-冠-5)硒碳菁碘化季铵盐和2,2'-二乙基-4,5-并-(15-冠-5)硒碳菁碘化季铵盐以用三种新的中间体2,2'-二硝基-4,5,4',5'-双并-(15-冠-5)二苯基二硒化物, 2-甲基-5,6-并-(15-冠-5)苯并硒唑和2-甲基-3-乙基-5,6-并-(15-冠-5)苯并硒碘化季铵盐。报道了它们的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质谱数据。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不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染料和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染料,并探讨了对称冠醚方酸碲碳菁的合成方法及反应条件,提出了其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冠醚菁染料的研究——Ⅰ.冠醚菁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汉生  林启先 《化学学报》1982,40(10):952-956
Dix等[1]曾讨论冠醚偶氮染料、冠醚二苯甲烷染料和冠醚三苯甲烷染料的研究结果,关于冠醚菁染料迄今还未见报道.鉴于菁染料发色团之甲川链的可调性[2a]和冠醚空腔大小的可调性[3],作者设想将菁染料结构因子和冠醚结构因子结合于同一分子之中,可望延伸出一系列富于颜色变化的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冠醚菁染料;也可能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膜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医药、照相及染料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报道苯并咪唑冠醚及其季铵盐(1—5)的合成. 苯并-15-冠-5于0℃用发烟硝酸一步二硝基化得6,与冰醋酸-70%HNO_3硝化体系相比,这一方法反应时间短,产物纯化简便,收率较高.在冰醋酸-醋酐介质中,6分别用锌粉或SnCl_2-HCl进行还原缩合.结果表明,后者较佳,用锌粉还原时只分离到4,5-二乙酰氨基苯并-15-冠-5(7).  相似文献   

10.
方酸菁染料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松春  范如霖  朱正华 《化学学报》1986,44(11):1182-1184
方酸菁染料业经证明具有光谱增感作用,但迄今未见其作为照相材料应用的报道.1973年法国Siegfried等将其用于巨脉冲红宝石激光的无源切换;最近Morel等又研究了它们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作者合成了八个方酸菁染料,并对它们的照相性能和光电转换特性作了初步研究;发现其中的个别化合物不但具有良好的光谱增感作用,而且与照相工业中常用的染料“1833”相比,衰退也比较慢;部分化合物还表现出相当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作者曾报道方酸的合成.本文介绍另一种方法,即以醋酸钠-醋酸环化1,1,3-三氯-2,  相似文献   

11.
用2,6-二羟甲基-4-苯基苯酚分别与二苯并-18-冠-6(2B18C6)、二苯并-24-冠-8(2B24C8)、二苯并-30冠-10(2B30C10)、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缩聚合成了五种酚醛型冠醚共聚物。我们用聚冠醚的氯仿溶液萃取苦味酸碱金属盐水溶液,研究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聚冠醚(PB15C5)和(PB18C6)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显著优于相应的单冠醚。  相似文献   

12.
新的酚型开链冠醚及由其衍生的二苯并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杰  田宝芝  黄枢 《有机化学》1996,16(3):253-257
将水杨醛与碱和氯甲基甲基醚反应, 再经过NaBH4还原, 即制得邻(甲氧基甲氧基)苯甲醇, 然后将其在DMF中与NaH和二(或三)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反应, 得开链冠醚1a和1b。1a和1b经稀酸水解, 即脱保护而分别生成新的酚型开链冠醚2a和2b。用2a与二甘醇二对甲苯磺酸酯和NaH在DMF溶液中反应, 合成顺型二苯并-20-冠-6(3); 而2a与环氧氯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 则合成了17-羟基二苯并-18-冠-5(4)。  相似文献   

13.
以二甘醇和邻苯二酚为原料制得二苯并-18-冠-6;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和溶剂,将二苯并-18-冠-6与叔丁醇反应实现叔丁基化;利用正庚烷重结晶对叔丁基化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得到4,4′-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和4,5′-二叔丁基二苯并-18-冠-6两种对称的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品.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二叔丁基二取代苯并冠醚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含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偶氮型;冠醚;热致性液晶;合成  相似文献   

15.
吲哚菁染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吲哚菁染料以其特有的结构, 已成为在光谱增感、光盘存储、生物分析、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应用广泛的染料品种之一. 综述了十五年来吲哚菁染料的合成进展, 对其应用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对溴苯胺为原料,经汞化、酰化,再与四氯化碲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2-乙酰氨基-5-溴苯基三氯化碲(内盐);后者以硼氢化钠还原、浓盐酸关环,用碳酸氢钠中和后即得关键中间体2-甲基-6-溴苯并碲唑。苯并碲唑经碘甲烷或碘乙烷季铵化后,用原甲酸三乙酯缩合制得相应的对称染料2,2'-二甲基-5,5'-二溴碲碳菁碘盐和2,2'-二乙基-5,5'-二溴碲碳菁碘盐。测定了它们的可见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17.
宋波  于浩  刘翠翠  马文辉  彭孝军 《化学学报》2010,68(24):2569-2573
以吲哚啉季铵盐为原料, 分别采用两步法和固相法合成了3种水溶性不对称吲哚方酸菁染料. 两步法为将不同N-烷基取代的2,3,3-三甲基-3H-吲哚-5-磺酸季铵盐与方酸反应, 再与另一种吲哚啉季铵盐反应制备不对称菁染料. 固相法是用对氨基苯甲酸做桥连物, 将方酸化学键连到高分子固相载体聚乙二醇上, 然后与吲哚啉季铵盐杂环母核缩合制得带有固相高分子载体的半菁, 再与另一吲哚啉季铵盐杂环母核反应切掉载体, 合成不对称菁染料. 产品用C-18反相柱进行分离提纯,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测试了产品的光谱性能. 比较而言, 固相法合成不对称染料效果更好, 产率接近传统两步法的二倍, 是一种更适合的合成水溶性不对称吲哚方酸菁染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3,5-二叔丁基二苯并-14-冠-4双羟基冠醚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分别与溴乙酸、3-溴丙酸及氯代乙酰氯反应,制备了4个双羧酸冠醚及2个双氯代乙酸酯冠醚衍生物。此外,通过1,1′-(邻苯)-双-(2,3-环氧丙基)醚与2,2′-联苯二酚反应,合成了联苯型苯并14-冠-4双羟基冠醚,分离了顺、反异构体,并使之与溴乙酸反应,制备了相应的双羧酸冠醚衍生物。10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9.
在羟基冠醚的羟基上直接引人生色基以制生色冠醚,尚未见报道。我们用2-羟基-5-硝基苄氯(2)作为生色剂,在氢化钠作用下与6-羟基-2,3,9,10-二苯并-16-冠-5(1)反应,合成了6-[(2′-羟基-5′-硝基苯基)甲氧基]-2,3,9,10-二苯并-16-冠-5(3)。  相似文献   

20.
浅谈菁染料及其研究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云 《大学化学》1999,14(3):55-58
主要介绍菁染料的结构、性质和光谱增感过程的机理,探求增感染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