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因子分析处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近30MaB.P.以来新生代沉积物的氧化物含量提取的气候演变的序列及特征与孢粉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在第三纪大部分时间中,虽有冷干与暖湿的交替变化,但气候状况相对稳定;进入新世后,气候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表现为冷干与暖湿大幅度,频繁地交替,至第四纪早期,才又表现出相对冷湿的环境特征,这一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由上新世前不显著至上新世中逐步建立,直至第四  相似文献   
2.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特征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夏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中的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演变等信息,并具鲜明的特征,其演化及宏观地貌结构特征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构造、气候演变及区域性特征背景,其中构造背景-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发生了3.2MaB.P.、5.3.MaP.P.、2.4MaB.P和1.6MaB.P.的几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对于其现代地貌格局与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如黄河于1.6MaB.P.在盆地中出现、河流阶地系列的形成和风成黄土的沉积等青藏高原的阶段性整体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在浙江新昌早白垩世盆地西侧的馆头组中,存在一些硅质岩石--块状硅质岩、含叠层石硅质岩和木化石硅质岩等,它们以高SiO2、富Fe2O3、低Al2O3和TiO2为特征,REE含量低,而且有弱的Ce亏损,δ^30Si值为-0.4‰--1.5‰,δ^18O值为18.1%-23.1‰。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热水硅质岩的特点。结合其它地质资料,作者讨论了这些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和成因,认为它们系地表水和海水向下渗透,并在一定深度内发生循环然后上涌,火山活动为热水提供热源,SiO2来源于热水流经的地层和岩石。富含SiO2的热水溶液在适当的地方沉淀形成块状或透镜状硅质岩,也可解释古树木和含叠层石灰岩形成木化石硅质岩和含叠层石硅质岩,根据氧同位素地质温度计计算出硅质岩形成时的热水温度为70.8-108.4℃。  相似文献   
5.
层滑带在华北断陷盆地中具有普遍性,是影响地下矿山工程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鲁西矿区为例,阐述了断陷盆地层滑带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开挖、运营条件下层滑带再变形分析,并指出了层滑带发育区巷道设计及维护中应注意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汾渭盆地是我国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地裂缝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本文概述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目前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问题,提出如下研究思路:通过多学科联合手段,重点研究汾渭盆地地裂缝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分布关系与成生联系,建立构造地裂缝的地质结构模型;将现代物理数值模拟技术与高精度观测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构造活动启动地裂缝灾害的力学机理以及构造作用与抽水作用耦合致裂机理;以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将汾渭盆地地裂缝的成生与青藏、华北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联系起来,研究该区地裂缝与现今中国大陆动力学的内在联系,揭示大陆驱动力产生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衢盆地广泛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红土。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金衢盆地的85个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组成以SiO2、Fe2O3、Al2O3为主,K、Na、Ca、Mg等易溶组分的含量很低,TiO2含量的平均值高于UCC值;(2)MnO含量在网纹红土和均质红土的交界处明显聚集,推测与不同沉积物交界处理化性质突变有关;(3)在剖面上,SiO2、Fe2O3、AkO3等化学成分和硅铝率沿剖面变化的趋势,以及基岩和上覆沉积层的元素组成、化学风化指标和Ti/Zr的区别,均表明所研究的金衢盆地红土剖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与典型的岩石风化壳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是盆地内的重要油气聚集区,其成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利用丰富的钻井资料对古隆起中东部地区中奥陶统马五段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编制出了马五段各层段的厚度等值线图,圈出了各时期的沉降中心位置,发现在马五8~马五5时期,沉降中心基本以向南迁移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向西迁移;在马五43到马五41时期,沉降中心以向西的迁移为主,伴随微弱的向南迁移.这种迁移过程支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奥陶纪时发育双前陆盆地,“L”型中央古隆起是在早-中奥陶世时受该双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相互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粘土矿物X光定向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显微镜(SEM,TEM)深入地研究了陕北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泥岩中粘土矿物在埋藏变质过程中的转化,在本区发现了镁铝蛇纹石、伊利石/绿泥石混层结构,及镁铝蛇纹石向绿泥石转化结构。并据伊利石-石英平衡矿物对氧同位素测温计算,这一转化过程的温度大致为160—220℃,伊利石、绿泥石结晶度及多型的研究表明,随埋深的增加它们都出现规律性变化,并且各种指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三维古地温度场方程的参数优化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较真实地反映沉积盆地古地温的变化情况,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岩性的沉积盆地地层的古地温度场方程及其定解条件;依据优化理论构造了地层物性参数的优化识别模型,并给出了该优化识别问题最优解存在的必要条件和最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