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68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在Heck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养洁  侯建军  廖新成 《化学学报》2001,59(11):1937-1941
二茂铁亚胺环钯化合物1和2催化Heck反应具有底物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催化活性高、重复使用仍能保持活性的特点。芳基碘化物、溴化物和氯化物都可为反应底物。化合物2应用于碘苯和丙烯酸西酯的反应得到了92%的产率和7360000的转化数;应用于碘苯和丙烯酸乙酯的偶联反应,反复使用五次仍然保持很高的活性。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或薄层色谱监测反应。  相似文献   
2.
磷钨酸催化合成丙烯酸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磷钨酸为催化剂 ,由丙烯酸和丁醇直接酯化合成了丙烯酸丁酯。研究了醇 /酸比、酯化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选择了最佳反应条件 ,重复反应酯化率达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3.
从共聚单体的竞聚率、油相水相分布系数出发,通过动力学模拟计算了丙烯酸丁酯与醋酸乙烯酯乳液共聚物的链结构,并用Johnson公式对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进行了理论计算,给出了共聚物T_g及其对应聚合物的重量分布图。发现半连续共聚物有1个T_g,其值随共聚物组成而变化;但一步法共聚物有两个T_g:低温区T_g代表富丙烯酸丁酯共聚物,高温区T_g则代表PVA均聚物。计算结果与实验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4.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6.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乳液 ,然后在低温下引发聚合 .探讨了引发剂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乳化剂的浓度、液膜增强剂的种类、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测定并计算得到了聚合速率的公式 ;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讨论了乳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对乳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常勇 《光谱实验室》2006,23(3):574-576
利用红外特征峰波数偏移值与单体含量间的非线性定量关系,BP人工神经网络-FTIR法在较宽的含量范围(10%-90%之间)之内,准确测定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丁酯单体含量,回收率在97.3%-101.8%之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Fe(acac)3-Al(i-Bu)3-8-羟基喹啉(acac=乙酰丙酮)催化体系催化丙烯酸丁酯(BA)聚合,考察了聚合规律,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13.9kJ/mol.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空气、废气中4种丙烯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均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有机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的单体[1]。以上4种物质都具有易挥发性,浓度很低时即产生使人恶心的臭味,有致癌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同时使用或共存,极易造成对  相似文献   
10.
MAA存在下VAc/BA核壳乳液聚合过程中的胶粒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EM和电位滴定法对不同配方和工艺条件得到的胶粒形态结构和羧基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甲基丙烯酸有利于胶粒的稳定和形成规则的核壳胶粒。半连续加料不会形成完全反转的核壳结构,但是,核层在反应过程中由于聚合物簇的迁移会造成形变。由于胶粒中聚合物浓度高,粘度大,因而胶粒形态变化受动力学影响甚大,羧基分布主要是由动力学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