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篇
力学   16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本期起,本刊连续刊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桢写的《SN 1987A超新星事件》.本栏主持人、中国科大副校长、学部委员钱临照先生大病初愈,便审阅此稿,写下了情真意切的评语.钱先生评语不长,我们加了标题后一同发表,希望更多的学者与读者关心《物理前沿》栏目,使她办得更出色.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并发度和线性熵作为纠缠度量研究了两个驱动两能级原子和真空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纠缠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经典驱动场频率、原子和经典场的耦合系数以及参数α对并发度和线性熵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调控经典驱动场能够提高两原子之间和两原子与场之间的纠缠,实现两原子之间纠缠突然死亡现象的操控,理论上提供了一种调控纠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徐保荣  吴延威  卢亚辉  杜明刚 《应用声学》2015,23(5):1606-1608, 1612
低温环境起动性能是表征车辆动力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液力机械传动车辆而言,由于综合传动装置自身技术特点,改善车辆起动性能除应当考虑发动机自身起动阻力外,还应当考虑综合传动装置的起动阻力。在系统分析综合传动装置技术特点和功率流向的基础上,总结了发动机起动过程的主要特征,提出采用稳态试验与动态试验相结合的台架试验方法进行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测试。以某高速履带车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传动油温的变化和各类油泵的功率消耗是决定综合传动装置起动扭矩大小的关键因素,为改进车辆总体设计和提高车辆起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Maxwell流体管内起动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axwell流体流体管内起动流的振荡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描述振荡特性的解析解。研究了黏弹性参数对各时刻速度剖面的影响,获得了轴心速度,平均速度和壁面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的频率特征。结果表明振荡的基频成分决定了流动的主要特性,给出了并分析了基频频率与振幅和黏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振动机械起动过程中的迟滞共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振动机械在起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共振现象─—迟滞共振.本文通过解析分析和数值算法解释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一个带有贝努利反馈且系统服务台经常遭受启动故障的重新访问排队系统模型,利用线性算子半群理论,通过对描述其系统行为的偏微分方程组的研究,证明了该模型所描述的系统所确定的算子是闭稠定耗散算子,生成C0压缩半群,从而得到系统的适定性.在证明1是算子的预解点时,采用了共轭方法.  相似文献   
8.
沟谷坡面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坡面风沙受力情况,以滚动模式建立了坡面风沙起动的风速公式.计算分析了相同风向条件下不同坡度风沙的起动风速和相同坡度条件下不同风向风沙的起动风速,并与平面风沙起动计算风速和实测风速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表明,在风向一定时,坡面风沙更容易起动,风沙起动速率随着坡度的变陡而变小.在坡度一定时,风沙起动风速受到风向的影响很大,起动风速随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与平面相比,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小于90°时,坡面风沙起动流速比平面为小.在当风力与水平面垂线夹角大于90°时,起动风速比平面为大.当坡面为平面时,风沙起动公式与平面拜格诺起动公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The entanglement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so-called sudden death effect between two identical twolevel atoms trapped in two separate cavities connected by an optical fiber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evolution of entanglement is sensitive not only to the degree of entanglement of the initial state but also to the ratio between cavity-fiber coupling (v) and atom-cavity coupling (g). This means that the entanglement dynamics can be controlled by choosing specific v and ft.  相似文献   
10.
We investigate the sudden birth and sudden death of entanglement of two qubits interacting with uncorrelated structured reservoirs. The system is initially prepared in two-qubit extended Werner-like state. We work out the dependence of the entanglement dynamics on both non-Markovian environments and the purity of initial state, and show that non-Markovian environments and the purity can control the time of the two-qubit entanglement sudden death and the reservoirs' entanglement sudden birth. Furthermor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purity and initial entangIement, the revival of qubits' entanglement can manifest before, simultaneously or even after the disentanglement of their corresponding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