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化学   30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苏良碧  杨卫桥  董永军  徐军  周国清 《物理学报》2004,53(11):3956-3960
应用TGT法生长了直径为75mm的U:CaF2晶体,宏观上透明完整.应用公式K0=Cs/Cl计算了U在CaF2晶体中的分凝系数等于0.53.应用溶质分布一般公式Cs=K0C0(1-g)K0-1,计算U的浓度分布与测量值,数值符合说明晶体生长过程接近平衡状态.分析不同条件下生长的U: CaF2晶体的晶胞参数和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生长气氛决定U的价态及电荷补偿机理:无PbF2存在的条件下,U为+4价,晶体呈绿色;PbF2的加入起到氟化去氧作用,U倾向于以离子半径最接近于Ca2+的U3+存在,晶体呈红色.从晶体生长开始到结束的部位,U3+:CaF2晶体吸收光谱的峰位不变,峰强呈现与U浓度相同的增加趋势.U3+:CaF2晶体外层厚约5mm处呈黄色,含有U3+和U2+的混合价态离子,其原理是石墨坩埚的还原作用通过单质铅,使部分的U3+进一步还原成了U2+. 关键词 氟化钙晶体 分凝系数 晶胞参数  相似文献   
2.
利用内部爆炸加载方法对U-Nb合金进行爆破试验,对爆破试验产生的破片进行回收,并对U-Nb合金破片进行一些微观检测分析,从而初步研究在爆炸加载下U-Nb合金的微观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重水提氚中大量氘氚气体的安全贮存与转运,设计并加工了大容量氘氚床并对其进行了贮氘氚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4.
核能应用与核电事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著名化学家哈恩早年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在矿物分离等研究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发现了放射性钍Th、锕Ac及镤91234Pa等;1938年,哈恩、斯特拉斯曼和梅特纳,在费米、伊仑·居里等人用中子轰击核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分析,提出了中子打进核,引起核剧烈振荡,使核发生形变,最后分裂成两个原子核.核裂变既放出巨大能量,又释放出中子.每一个核裂变,将放出200MeV的能量,并且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被另外的核分别吸收,又再引起核裂变,如此继续下去,形成链式反应.1942年费米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控的链式反应装置--核反应堆,揭开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篇章.原子能首先在军事上应用.1945年美国最先安装了核爆炸装置,制造和爆炸了原子弹,1949年苏联也研制成功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英国于1952年、法国于1960年相继试爆原子弹成功.我国也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的腐蚀,采用在表面磁控溅射镀铝,但使用中发现铝镀层内产生了较大的应力,影响镀层结合强度及使用性能。通常认为,薄膜内的应力有热应力和生长应力两种。文中通过改变沉积温度、镀层厚度以及镀层力学性能分数,研究它们对镀层热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改善表面铝镀层内热应力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磷酸三丁酯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上升单液滴法和恒界面池法研究了磷酸三丁酯-环己烷从硝酸介质中萃取(Ⅵ)的动力学。萃取过程为扩散控制,得到了在扩散控制下影响萃取速率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别合成了U(Ⅵ)和Th(Ⅳ)与双席夫碱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邻苯二亚胺(HPMα FP)2pen形成的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摩尔电导等方法测试,确定其组成为:[UO2(PMαFP)2pen]和[Th(PMαFP)2pen(NO3)2].对新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抗菌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是一类含有氮杂环的β-二酮螯合剂,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分析[1-4]。最近我们采用取代脲N,N-二甲基-N,N-二苯基脲(DMDBU)和N,N-二乙基-N,N-二苯基脲(DED-BU)应用于(VI)和钍(IV)萃取研究,并合成和测定了配合物[UO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