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324篇
化学   770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221篇
物理学   42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勒纳德是德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阴极射线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勒纳德生平菲利普·勒纳德(P.E.A.Lenard,1862~1947)1862年出生在捷克的普雷斯布格,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得到本生、赫兹、亥姆霍兹和昆开等人的指导。1892年起任波恩大学讲师,并担任赫兹的助手,1894年被聘为布雷斯劳大学教授。1895年任埃克斯-夏佩勒大学物理教授,1896年任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98年成为基尔大学教授。勒纳德曾于1886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1911年获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奥斯陆)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获  相似文献   
3.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及超深亚微米技术下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杰  易万兵  吴瑾 《物理学报》2006,55(10):5424-5434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历来是微电子产业的研究热点,其面临的电迁移可靠性挑战也是芯片制造业最持久和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0.18 μm)铝互连技术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从电迁移理论出发,分析概括了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世纪至今关于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主要经验;最后结合已知的结论和目前芯片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当前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方向. 关键词: 电迁移 铝互连 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We have measured lifetimes of △n=0 allowed transitions in beryllium-like sulfur using beam foil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The measured values, derived from analysis of arbitrarily normalized decay curve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previous measurements. Accurate probabiliti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the well-known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过渡态配合物结构 ,电子迁移轨道及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
以“图形”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是典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迁移题,备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卷中,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 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管,令人惋惜! 下面采撷五道典型例题予以导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以“装置图”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例 1 (郑州市高考模拟题 )如图 1所示是一个计算装置示意图,J1、J2 是数据入口,C是计算结果的出口. 计算过程是由J1、J2 分别输入自然数m和n,经过计算后得自然数…  相似文献   
7.
在LP(1 P<∞)空间研究了板模型中一类带广义边界条件具各向异性、连续能量、均匀介质迁移算子的谱,证明了该迁移算子生成C0半群的D yson—Ph illips展开式的二阶余项在LP(1相似文献   
8.
舒瑜  张建民  徐可为 《物理学报》2006,55(8):4103-4110
采用改进分析型嵌入原子法计算了Pt(110)表面自吸附原子的能量和法向力.当Pt吸附原子位于Pt(110)表面第一层原子的二重对称洞位上0.11nm时最稳定.Pt吸附原子的最佳迁移路径是由一个二重对称洞位沿密排方向迁移到最近邻的另一个二重对称洞位.在吸附原子远离表面的过程中,将依次经过排斥、过渡和吸引等三个区域.在排斥区和过渡区,由于吸附原子与表面原子间强的相互作用势,吸附原子的能量和法向力的形貌图均为(110)面原子排列的复形,与对势理论和嵌入原子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在吸引区,由于多体相互作用及晶体中原子 关键词: 金属表面 自吸附 能量 力  相似文献   
9.
含P507的微胶囊萃取水相中稀土的迁移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乙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钙作为膜材,将P506微胶囊化。将这两种含萃取剂的胶囊用于萃取La^3+,Nd^3+和Lu^3+,可以将这些离子富集于微胶囊内。由于固体膜对芯材固定化和对离子的阻障作用,使萃取的传质过程发生了变化。以渗透系数来比较三种离子的传质速度,改变原料液的pH,可使离子的渗透系数改变,从而增大离子间渗透系数的差值。  相似文献   
10.
从等离子体动力学方程出发,采用玻尔兹曼碰撞项,在粒子分布函数偏离麦克斯韦分布甚小的情况下,作三级矩近似得到了等离子体迁移方程组。迁移方程组中忽略时间微分项后,得出了电子-离子等离子体的张量形式迁移系数,以及与磁场方向成平行(∥)、垂直(⊥)和交叉方向的迁移系数。导出的结果和文献[1]采用朗道碰撞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迁移系数和等离子体参数的依赖关系是一致的,但对磁场B和离子电荷Z_i值取定时,个别迁移系数要差一倍。此外,导出的迁移系数形式比文献[1]的要简单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