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产葛根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媛  伊华  刘敏 《光谱实验室》2003,20(6):874-87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宜昌地区产葛根中的Cu.Fe.Zn、Mn、Mo.Mg、Se等6种微量元素。为葛根的药效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是葛根药材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葛根提取物中葛根素的分离纯化技术进展。同时,指出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技术因具有绿色环保和低成本的优点,而成为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新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方法,用于同时分离检测葛根素、大豆苷、 3’-甲氧基葛根素、 3’-羟基葛根素和4’-甲氧基葛根素5种异黄酮。优化的实验条件为:以40 mmol/LNa2B4O7+4 mmol/L NaOH(pH 9.62)为运行缓冲溶液,5%(V/V)甲醇和14 mmol/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添加剂,分离电压22 kV,检测波长250 nm,进样时间5 s。在优化条件下,葛根素、大豆苷、 3’-甲氧基葛根素、 3’-羟基葛根素和4’-甲氧基葛根素5种异黄酮可在14 min内完成分离检测,各目标组分的峰面积与其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用于葛根及其制剂中5种异黄酮的定量分析,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5.6%~104.8%,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4.0%。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复杂的化学体系,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中药水煎液的实时质量控制。葛根在处方中常用有三种,分别为粉葛、野葛和煨葛(葛根炮制品),且传统应用中多采用水煎煮的方式,因此,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二阶导数光谱(SD-IR),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D-IR)对三种葛根水煎液进行快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FTIR和SD-IR光谱能够将粉葛水煎液明显区别于野葛和煨葛水煎液。经过2D-IR分析,发现野葛经过煨制后水煎液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二者在主要的自动峰和交叉峰的位置和强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1 800~1 300 cm-1范围内,野葛水煎液中最强的自动峰为1 556 cm-1,次强峰为1 561 cm-1,而在煨葛水煎液中最强自动峰为1 563 cm-1,次强为1 572 cm-1,再次为1 556 cm-1。另外,在野葛水煎液中出现了明显的1 536和1 634 cm-1自动峰,二者的强度相当。野葛及煨葛水煎液的2D-IR光谱中,出现的自动峰1 448和1 518 cm-1的相对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在野葛水煎液的2D-IR光谱中,交叉峰(1 518,1 561)和(1 518,1 563) cm-1强于煨葛水煎液中相应峰。凭借2D-IR自动峰和交叉峰可以较直观地鉴别野葛和煨葛水煎液,并揭示二者相应各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能够为葛根在临床处方应用过程中,水煎液的快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利用FTIR,SD-IR结合2D-IR的整体性和宏观指纹性,可以为中药等复杂体系的逐级鉴别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浮选法分离富集葛根中的大豆甙元。考察了浮选溶剂、氮气流速、试液pH、浮选时间及电解质(KC1)等因素对浮选效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浮选条件;对最佳条件下的浮选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与溶剂萃取法进行了对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李梅青  盛旋  邵学广 《分析化学》2003,31(2):178-180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C18柱上以甲酵—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0-10min内将葛根黄酮提取物进行分离,并在250nm检测,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中的葛根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回收率为94.8%,RSD为2.4%。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在酸碱溶液中的紫外光谱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素在酸碱溶液中具有不同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以葛根素碱溶液为测定液,以等浓度的葛根素水溶液为参比液,用差示法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表明:在337 nm处,当葛根素浓度为1.0×10-5~1.0×10-4mol/L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葛根素的差示紫外光谱法。用此法直接测定了葛根葛根素注射液中葛根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RSD=1.66%)、99.7%(RSD=0.85%)。本法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照,对同一样品进行对照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液质联用分析葛根提取物及中药片剂中异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宏哲  王华  关亚风 《色谱》2005,23(5):477-481
采用反相C18毛细管液相色谱柱,以乙腈(含0.1%(体积分数,下同)三氟乙酸)和水(含0.1%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6 min内分离了葛根异黄酮提取物以及愈风宁心片中的主要成分。采用毛细管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葛根提取物以及片剂中的几种主要异黄酮类化合物做了结构分析,发现葛根素是主成分(提取物中其平均质量分数是13.32%;片剂中每片含量19.28~24.34 mg)。对微量未知化合物,用它们的子离子谱图与已知化合物的谱图比较,推测其成分为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葛根芩连片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以体积分数50%的甲醇为提取液对样品超声提取20 min,采用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8∶12∶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0℃,进样量体积10μ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葛根素与其它物质能完全分离,葛根素的质量浓度在5.43~543.2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方法检出限为3.50μg/mL(S/N=3)。方法加标回收率为100.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n=6)。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葛根芩连片中葛根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许歆瑶  CHEDDAHSoumia  王彦  阎超 《色谱》2020,38(11):1323-1331
葛根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众多生物活性,对葛根多糖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对其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超声辅助提取法中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葛根多糖提取率的交互影响,并拟合数据得到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同时建立了柱前衍生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检测糖类的方法,对分离8种中性单糖的色谱条件进行了探索与优化,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两种葛根实际样品的单糖组成测定。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中,超声温度对两种葛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影响程度较小。结合软件预测分析得到的最佳条件及设备实际情况,确定葛根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90℃,粉葛多糖液料比20 mL/g,柴葛多糖液料比40 mL/g,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80 W。优化后的色谱分离条件为:采用Halo-2.7 μm核壳型C18填料毛细管色谱柱,以乙腈-50 mmol/L pH 4.1的醋酸铵水溶液(18:82,v/v)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下检测,施加电压-20 kV。在此条件下可以实现24 min内对葡萄糖等8种中性单糖衍生物的快速分离,相比传统液相色谱方法大大提升了分离检测速度和分离柱效。方法学考察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良好的重复性。对实际样品分离鉴定表明,粉葛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和岩藻糖组成,4种单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16:0.14:0.07;柴葛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2种单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00:0.70。该研究为单糖化合物快速高效分离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并为葛根多糖单糖组成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