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927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CFD在燃煤细粒子凝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产生的细粒子富集了大量的有毒痕量元素,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针对燃煤细粒子的形成过程,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础上,结合气溶胶动力学理论,模拟了烟气中细粒子在圆柱形流场中由于碰撞而凝聚的过程,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细粒子颗粒特征参量(速度、质量、直径和颗粒数目)随流场的变化趋势,为深入研究燃煤细粒子的形成演化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钻孔后压浆提高桩基承栽的机理,施工工艺及方法,比较了不同桩基工程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ID-ICP-AES检测煤中硫酸盐和硫铁矿形态硫的方法。较现有国标方法快速、简便,常见元素不干扰,加标回收率在98.5%-103.0%之间,10次测定的RSD在0.76%-1.59%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激光衍射法和光学显微计算机图像系统及自行开发的软件,测量了三个典型煤在快速加热初期燃烧、等温加热燃烧和火焰燃烧方式的颗粒尺寸,运用分数维理论,建立了煤燃烧颗粒破碎理论,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煤燃烧中颗粒尺寸变化的本质,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由于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含量低微、检测困难,加之其原子量一般较大,可能的反应途径多,使得相关的反应机理研究难度极大。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痕量元素化学动力学机理的建立;相关的典型实验、计算模拟及其实验验证、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简化;痕量元素反应动力学机理的完善和发展,包括采用简单碰撞理论、活化络合物理论(亦称过渡态理论,或绝对反应速率理论)对痕量元素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修正;最后指出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动力学研究的若干方向是: (1)痕量元素反应动力学模型数据库的建立;(2)煤燃烧过程中,主量元素和次量元素的动力学机理的完善; (3)各痕量元素之间动力学研究的开展; (4)实际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QDTA/TEGD/GC在线联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外加无机电解质对煤浆性质调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考察了数种无机电解质对煤浆分散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煤浆的流变特性不仅与电解质种类有关,还取决于煤质特征。某些煤适,适量的无机电解质可使浆体的屈报胀塑料转化为屈服假塑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分子结构特征不同的二六种添加剂与灵武煤成浆性、流变特征以及静态稳定性间的匹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主结构特征、取代基的性质、磺化度及聚合度与灵武煤浆体各性质间存在明显的匹配规律,其中,主结构特征、聚合度和磺化度对灵武煤浆体了为显著。分散性能强的添加剂不地灵武煤煤浆流变特性的改善,而在一定范围内磺化度的增加能明显改善浆体的流变特性,添加剂的聚合度是影响灵武浆体的成浆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