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化学   270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相继测定了一些过渡金属18-C-6化合物的结构,发现它们的结合方式有着自己的结构特性。作为结构表征的振动光谱,目前还研究得较少。本文合成了(Mn_2Cl_2·8H_20)·18C6·2Cl(Ⅰ)和Mn(NCS)_2·4H_2O·18C6(Ⅱ),测定了4000-100cm~(-1)区域的FTIR和激光Raman光谱,讨论了(Ⅱ)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稳定的MgAl2O4尖晶石对-αAl2O3载体表面进行修饰,采用具有较强亲水性能的SnO2对活性组分Nb2O5进行修饰,制备了SnO2-Nb2O5/MgAl2O4/-αAl2O3催化剂,并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脱附研究了Sn/Nb摩尔比对催化剂酸性、环氧乙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状态和吸附强度以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n/Nb摩尔比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催化剂的结构不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存在明显差别,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疏水性高氯酸二水(四胺)合钴(Ⅲ)配合物,研究了它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形成的金属2胶束催化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水解的动力学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此金属胶束对磷酸二酯水解的速率大约提高10^4倍,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pH效应和浓聚效应所致,暗示着顺式二水类配合物形成的金属胶束是一个潜在的磷酸二酯水解剪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在水-丙酮混合溶剂中合成了Zn(Met)Ac2·H2O固态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IR、DSC和TG-DTG对其组成、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得出其脱水过程和分解过程的焓变分别为15.30 J/g和357.80 J/g.用转动弹热量计测得其恒容燃烧能△cE为(-6 472.11±2.20) kJ/mol,计算得其标准燃烧焓△cH0m和标准生成焓△fH0m分别为(-6 475.21±2.20)kJ/mol和(-429.04±2.59)kJ/mol.  相似文献   
5.
荧光法研究金属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Tb(phen) 2 Cl3 ·H2 O·CH3 CH2 O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的作用存在两种模式 :嵌入与静电作用。运用Tb(phen) 2 Cl3 ·H2 O·CH3 CH2 OH作荧光探针初步研究了Ni(phen) 3 (ClO4) 2 ·3H2 O的两种手性对映体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这两种对映体的作用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Catalyzed by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AJ270, a nitrile hydratase and amidase containing microbial whole-cell catalyst, at 10 ℃ and with the use of methanol as a co-solvent, nitrile and amide biotransformations produce 2S-1,4-benzodioxane-2-carboxamide and 2R-1,4-benzodioxane-2-carboxylic acid in high yields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7.
用双氧水绿色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 钨酸钠与含N或O的双齿有机配体(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 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剂的条件下, 研究了环己酮氧化制己二酸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 最佳反应条件为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比为2.0∶3.3∶100∶350, 在92 ℃下反应12 h, 可制得80.6%的己二酸; 用GC-MS跟踪了氧化过程中三种主要物质环己酮、己内酯及己二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出了其主要氧化机理为环己酮首先经Bea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己内酯, 己内酯进一步氧化成己二酸.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声波技术合成了水合氧化钉/多壁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Ru-MWNTs)前驱物,在150℃下热处理15 h后得到Ru-MWNTs.采用XRD及TEM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合氧化钌以无定型态比较均匀地沉积在MWNTs上.在1.0 mol·L-1H2SO4电解液中对Ru-MWNTs复合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循环伏安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容量为100 F·g-1,是MWNTs的6倍(MWNTs的比容量为15.5 F·g-1);本文还采用交流阻抗方法来分析频率与电容的关系,比较分析了MWNTs和复合材料的孔结构,表明在MWNTs中复合少量的水合氧化钌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充、放电速度.  相似文献   
9.
沸石在环己烯水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β及不同方法制得的HZSM-5沸石作催化剂,对环己烯-水,环己烯-水-乙酸两种反应体系中的水合反应进行了研究。用GC-IR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用BET重量法测定了各种沸石对反应物的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在两种反应体系中,Hβ的催化活性显著地高于HZSM-5。GC-IR分析表明,在HZSM-5上,主要副产物是环己烯-[1]-酮-[3]和4-甲基环戊烯;在Hβ沸石上,主要副产物是2-环己烯基环己  相似文献   
10.
水合醋酸铈直接热分解制备超细氧化铈及其抛光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Ultra fine ceria was prepared by calcining hydrate cerium acetate. The effects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the particle size, morphology,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oose packing density of ceria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optical glasses polishing by ceria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the loose deposit density and crystallinity increases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decreases, however, the particle size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the minimum medium particle size D50 is 0.47 μm at pyrolysis temperature of 1 000 ℃. The SEM images of ceria prepared by the decomposition at 800 ℃ or at 1 100 ℃ show porous powders or quasi-sphere small particles with loosely agglomeration,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moval rate varied with pyrolysis temperature in preparation of ceria and the property of glass polished. The removal rate for three kinds of glasses was in the order of ZF7> F1> K9, and the maximum value appeared at around 1 000 ℃ for ZF7 and F1, and at around 1 100 ℃ for K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