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48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空气、废气中4种丙烯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均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主要用作有机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的单体[1]。以上4种物质都具有易挥发性,浓度很低时即产生使人恶心的臭味,有致癌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同时使用或共存,极易造成对  相似文献   
2.
淀粉接枝丙烯酸乙酯及其增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挤出机中采用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直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乙酯的接枝共聚合反应.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了接枝物在淀粉与聚乙烯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和剪切力可以引发淀粉与丙烯酸乙酯的接枝共聚合反应.接枝物作为增容剂,可以明显地改善淀粉与聚乙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Dl蛋白结构模型,设计并合成了取代苯甲酰胺基丙烯酸乙酯及有关成环化合物嘧啶酮,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2-芳基-5-乙氧甲酰基-6-甲硫基-4-嘧啶酮的结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Hill反应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别建波  周洁  徐柏玲 《合成化学》2013,21(2):147-150
以1H-吡咯[2,3-b]吡啶-2-甲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3-(2-羧基乙基)-1H-吡咯[2,3-b]吡啶-2-甲酸,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表征。合成中间(E)-1-Ts-3-(3-乙氧基-3-氧代丙基-1-烯基)-1H-吡咯[2,3-b]吡啶-2-羧酸乙酯的最佳反应(Heck)条件为:无水DMF为溶剂,Pd(OAc)2为催化剂,dppf为配体,三乙胺为碱,收率88%。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空心结构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纤维直径为50~100 nm.研究了3种溶液体系对形成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形貌与直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通过调控溶液体系内外环境可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纤维,且纤维表面表现出疏水性质.该方法适用于平整且具有粗糙结构的表面.所形成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涂层可用于基底的疏水改性.  相似文献   
6.
以氰基乙酸乙酯为原料,经与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反应合成了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然后引入对氟苯乙胺得到化合物(3),其与脂肪胺反应合成了新型含对氟苯乙氨基的2-氰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5a~5h,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等确证.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8.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利用亲水性NaA分子筛膜蒸汽渗透过程,选择性地将丙烯酸和乙醇酯化反应产物中的水原位分离出反应器,打破反应平衡限制,使反应不断向右进行,反应15 h丙烯酸转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在催化剂溴化锌存在下 ,三苯基膦和三甲基氯硅烷用于直接引发丙烯酸乙酯的基团转移聚合 ,得到了含三苯基膦端基的聚丙烯酸乙酯 ,在这样的聚合系统中能容易地实施丙烯酸乙酯的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 :终止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溴化锌的浓度 ,因此 ,在此基团转移聚合反应中催化剂溴化锌的最有效浓度是丙烯酸乙酯的摩尔浓度的 12~ 16%。由于四价的三苯膦基团引入到所生成的烯酮硅基缩醛 (引发剂 )上 ,聚合的终止反应主要是经过膦叶立德中间体 ,活性端基烯酮硅基缩醛异构化成为无基团转移聚合活性的含碳硅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光合作用作为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当今世界创制无公害农药的需要 .近年来 ,Deisenhofer等 [1]采用 X射线衍射法成功地解析了紫色菌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系统有关蛋白的立体结构 ,这一研究成果使得基于受体模型设计新型光合作用抑制剂具有希望 .这种借鉴分子生物学的成果 ,合理设计新型抑制光合作用除草剂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合成新药完全不同 ,它更有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得到高活性化合物 ,该领域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 .研究结果表明 ,光合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大多作用于同一靶标光合作用 PS 中质体醌 QB结合部位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