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7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趋肤效应的分析 ,讨论了输电线路中的焦耳热 ,并给出其等效电阻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在固体器「ITO/TPD/TPB1-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地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光物理和光化学的角度出发对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一些基本过程和问题,如发光层材料的选择和激发,主体化合物分子间的能量迁移,主客体分子间的能量转移以及磷光的发射等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并指出了在设计和制备这类新型的发光器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低温光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温光学系统对于在空间探测微弱红外目标有重要的意义。无热效应的光学系统设计保证光学系统的像质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结构优化设计,在确保光学性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重量达到最轻。特殊的制造工艺充分消除零件内部应力。低温检测的结果表明,光学系统的温度从室温降到100K的低温,在温度变化185K的条件下,系统波面误差几乎没有变化,光学系统都能达到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6.
从力学上对不倒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其配重位置的限定条件及其微振动的周期公式。  相似文献   
7.
王辉  张晓宏  吴世康 《化学学报》2003,61(12):1921-1925
利用Sol-Gel方法投篮了单分散性很好的球型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表面化 学修饰法引入了带有荧光发色团的有机分子,通过稳态光物理方法研究了纳米颗粒 表面的有机分子在水、乙醇以及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悬浮液中的光物理行为。实 验表明,纳米颗粒表面有机分子的分散状态是决定其光物理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 结果为设计和开发新型“壳-核”型纳米二氧化硅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孔氧化铝作模板采用熔融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定向有序排列的有机小分子(NPB)纳米管,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X射线能量损失谱(EDX)、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该纳米管具有整齐的形貌和规整的尺寸.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多孔氧化铝模板的亲油亲水处理对能否成功地大量获得纳米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同尺寸纳米管材荧光光谱的测定中,可明确观察到材料光学性质的尺寸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纳米硅胶颗粒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ol-gel方法制得了纳米级的硅胶悬浮液.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引入了具有发射荧光能力的萘基基团.在稳态荧光研究中清晰地观察到在微小粒子表面上萘基基团会因溶剂不同而发生重新排组,并呈现出激基缔合物发光.研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离子对粒子表面荧光的猝灭效应,发现只有Cu2+对纳米微球荧光有强烈的猝灭特征,这种优良的选择能力使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检测Cu2+的荧光化学敏感器.  相似文献   
10.
两亲嵌段共聚物溶液内胶束形成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亲嵌段结构的聚(乙二醇)(PEO)一聚(丙二醇)(PPO)共聚物.利用荧光探针及示差量热法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临界胶束形成温度(CMT)值.发现二嵌段共聚物(PEO-PPO)和三嵌段共聚物(PEO-PPO-PEO)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随共聚物分子中疏水链(PPO)长度的增大,其CMT值降低.但三嵌段共聚(PPO-PEO-PPO)则因疏水链段处于共聚物分子的两端,因而在溶液中有可能形成立体网状交联结构.此外,利用探针分子在不同极性溶剂中荧光峰值波长发生位移的现象可以对形成胶束内核的组织程度、极性大小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