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研究了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实现对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动态调谐这一方案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大调谐范围.利用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用于光纤布拉格光栅调谐的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中影响可获得调谐范围的各种因素,如实际可获得的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特性以及换能器结构的设计.进一步讨论了在理论界限的前提下改进该方案可获得调谐范围的措施,并以施加预应力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给予超磁致伸缩材料合适的预应力,可以较明显地改善最大调谐范围.  相似文献   
2.
完全脱乙酰化壳聚糖与Zn(Ⅱ)的配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均相反应条件下 ,完全脱乙酰化的壳聚糖与ZnSO4 进行配位反应 .用元素分析、IR、固体13 C NMR、UV vis、TGA和X 衍射等表征方法研究了Zn(Ⅱ )与壳聚糖所形成配位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在pH =7时 ,一个Zn(Ⅱ )与二个壳聚糖重复单元中的氨基和仲羟基进行了配位  相似文献   
3.
DDBT类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二甲基-5,5'-3,7-二苯并噻吩二胺(DDBT)和3,3',4,4'-二苯砚四羧酸二酐(DSDA)、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FDA)、均苯四羧酸二酐(PMDA)、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等多种二酐单体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新型可溶性聚酰亚胺。测定了其特性粘度为0.6-0.9dL/g;DDBT与DSDA、6FDA反应得到的聚酰亚胺在非质子强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用IR、热力学分析等手段对DDBT类聚酰亚胺进行了表征,并对可溶性DDBT-DSDA聚酰亚胺膜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推导出了苯在DDBT-DSDA聚酰亚胺膜中动态吸附初期的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DDBT-DSDA聚酰亚胺膜对苯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甲壳胺与C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均相条件下 ,通过甲壳胺 (CTS)与CuSO4 反应合成了甲壳胺 Cu(Ⅱ )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IR、X 衍射和TGA对Cu(Ⅱ )与甲壳胺形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不同pH值下形成的配合物有不同的构型 .在pH =7时配合物是由 1个Cu(Ⅱ )与 1个甲壳胺单元中C2 和C3 位上的—NH2 和—OH进行配合并通过羟基形成了桥式配位结构 .  相似文献   
5.
周金芳  刘旭 《光子学报》2007,36(9):1718-1721
介绍了一种计算背投系统视角的方法,可用来衡量背投系统性能.背投系统的视角不仅仅依赖于背投屏幕,也与光学引擎和观看环境有关.综合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得到背投系统的对比度和角度的关系,根据人眼能接受的最小对比度可推算出背投系统的视角.实验数据表明,根据方法中表达式计算所得视角与实际参量吻合较好,证明该计算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激发在氢终止的单晶硅表面制得了十八烯的反应膜 ,并采用接触角测定仪、红外光谱仪、椭圆偏光仪及原子力显微镜等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和摩擦学特性 .结果表明 ,在紫外光照射下 ,十八烯在硅表面通过键合生成有序反应膜 ,从而降低硅表面的粘着能和减小摩擦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掠角反射吸收红外光谱在超薄膜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对掠角反射吸收光谱的测试原理及其与透射光谱相结合在超薄膜分子取向的研究中特色和所取得的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周金芳 《光子学报》2002,31(10):1209-1212
用横向等效网络方法分析了非线性平板波导中TM的色散关系和场分布.这种方法基于传输线理论,把非线性介质波导中复杂的电磁场问题等效于电路网络问题,用横向谐振技术得到色散方程.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非线性机制下三层平板非线性波导中的TM波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论文中普遍使用的"摩擦系数"和"摩擦因数"2个不同术语,分析了GB3101-93有关"物理量名称中所用术语的规则"的使用情况,并与国外相关科技期刊论文和标准中的使用情况加以比较.指出国内科技期刊论文中,这2种术语的使用不够统一,且在国内外材料科学及摩擦学等领域使用"摩擦系数"一词较为普遍,更接近国外相关标准.建议在材料科学及摩擦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内使用"摩擦系数"一词;在摩擦学领域英文科技论文撰写和相关国际学术交流中尽量使用"coefficient of friction"一词;同时,对GB3101-93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修订,以加强相关术语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方便和促进相关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