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计算电磁学的核心之一是数值求解Maxwell方程组.适当的离散方式是保证结果能真实反映物理现象的关键.为了在离散的过程中保持该方程组的几何性质,我们建立了基于棱柱网格的系数为R的格点规范理论,其离散曲率满足相应的Bianchi恒等式.通过适当定义离散微分形式之间的内积和棱柱网格上的Hodge星算子,我们由离散变分导出源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和Bianchi恒等式一起称为真空中的离散Maxwell方程组.这组方程是内蕴的,并具有规范不变性.  相似文献   
3.
交换图表追踪法是同调代数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推的交换图表追踪的机器实现方法,它可以证明同调代数中一系列基于交换图的定理.该方法从定理的结论出发,通过构造辅助元素以及对辅助元素进行推导,能在有限步内给出定理的证明.本文提出的前推方法已经在Java开发平台上实现,同调代数中的五引理、九引理、蛇引理等的证明都可以由我们的程序自动产生.  相似文献   
4.
MOOC作为信息时代教育的一种新形态,深刻地改变了教学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在MOOC发展过程中,课程平台积累的学习者视频观看、练习测验等在线学习行为记录为开展数据驱动式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以爱课程网一门高等数学MOOC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探讨了提升高等数学MOOC课程建设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基于指标形式张量的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算法.该算法将微分几何定理转化成带指标的张量多项式的计算问题,然后通过利用重写规则,挖掘等价条件和分次选取条件等方法大大减少了这个多项式系统的方程个数.再利用这个多项式系统本身和关于哑元的方程三角化这个多项式系统,将所得到的首项代入结论, 从而得到了该定理的机器证明.该算法不仅能够证明基于指标形式张量的微分几何定理,也可以用于张量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6.
试验者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于右上臂皮下植入缓释VP-16(又称依托泊苷或鬼臼乙叉苷),按预定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并分离出血浆。血浆样品以氯仿萃取,常温下负压挥发至干,然后以流动相溶解,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水)=52∶48的溶液,检测波长为UV-228 nm,色谱柱为Lichrosphere C18(250 mmX4.6 mm i.d.,5 μm)。用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L,绝对回收率为80.4%,相对回收率为94.7%,日内和日间精密  相似文献   
7.
谢正 《理论物理通讯》2011,55(2):321-324
To predict the heat diffusion in a given region over time,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find the numerical solution for heat equation. However,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of classical numerical methods are limited to flat spacetime. With the techniques of discrete differential calculus, we propose two unconditional stable numerical schemes for simulation heat equation on space manifoldand time. The analysis of their stability and error is accomplished by the use of maximum principle.  相似文献   
8.
We show how to construct discrete Maxwell equations by discrete exterior calculus. The new scheme has many virtue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Yee's scheme: it is a multisymplectic scheme and keeps geometric properties. Moreover, it can be applied on triangular mesh and thus is more adaptive to handle domains with irregular shapes. We have implemented this scheme on a Java platform successfully and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cheme works wel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