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个油田化学专业综合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了解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掌握阳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BQAS的合成及纯化方法,了解结构表征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表面性能和缓蚀性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梅平  侯聪  赖璐  吴小梅  刘义  郑延成 《化学通报》2013,(11):1034-1039
以溴代正烷烃、乙二胺、1,3-丙磺内酯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SGS-8、SGS-10、SGS-12、SGS-14);采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表面活性,采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SGS-12与聚丙烯酰胺(PAM)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纯度较高,具有较低的cmc值和较好的表面活性;SGS-12/PAM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曲线和芘探针在体系中微极性的变化表明,二者发生相互作用且形成混合胶束;SGS-12与PAM结合是一个由焓驱动的自发过程,△H和△S均小于0,表明相互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合成产物在聚丙烯酰胺分子上的平均结合数为287。  相似文献   
3.
荧光光谱法研究钙试剂羧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不同温度下,研究了钙试剂羧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别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26℃时反应的结合常数为7.664×104mol/L,结合位点数为1.522,结合反应的标准焓变、标准熵变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58.36kJ/mol,-101.7J/K和-27.958kJ/mol;分析所得光谱,证实了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CCS与BSA反应可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获得了CCS对BSA构型的影响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单糖与苯肼作用生成脎的反应是糖类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成脎反应在分离和鉴别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成脎反应的机理,许多教科书的说法不一。本文拟就葡萄糖与苯肼的反应,谈谈我们的看法。从国内现行有机化学教科书来看,有些对成脎反应的机理避而不谈,这对解释某些实验现象很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直链饱和烃十三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找出了直链饱和烃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 P 与拓扑指数 Z_G 之间的普遍关系P=algZ_G/N~m+b式中 N 为直链饱和烃的碳原子数,a、b、m 是与直链饱和烃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的常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Ru(bpy)32 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32 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32 在373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4~3.2μg/mL,检出限为16ng/mL。应用于合成样品及实际样品中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midacloprid (IMI)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um, a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um,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an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um. The average values of bonding constants (KLB: 3.424 × 10^4 L,mol^-1),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H: 5.188 kJ,mol^-1, △G^(○—):-26.36 kJ,mol^-1, △S: 103.9 J,K^-1,mol^-1) and the numbers of bonding sites (n: 1.156) c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Stern-Volmer, Lineweaver-Burk and ther- modynamic equations. It was shown that the fluorescence of BSA could be quenched for its reactions with IMI to form a certain kind of new compound. The quenching belonged to a static fluorescence quenching, with a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happening within a single molecule.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gree with △H〉 0, △S〉0 and△G^(○-)〈0, suggesting that the binding power between IMI and BSA should be mainly a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8.
梅平 《化学教育》1984,5(5):57-59
在一般的物理化学专著和教科书中,对非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对电解质溶液侧重于论述其电化学性质。对于稀溶液的体积(不涉及化学过程)所具有的规律性,有关的专著和教科书并无论述。  相似文献   
9.
1997年全国高考数学理科第(24)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压轴题,此题考生的得分率极低:得0、1、2分占绝大多数;极少学生得满分(12分).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没有真正掌握或掌握得不牢(不熟练).事实上,用二次函数及方程根与因式分解的关系的知识,便易有由此式用证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差法,即有标准答案的解答;或者,直接由基本知识:求根公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用比差法,稍作变形也易得证(考卷情况分析表明:考生证出此题的,大多是用此方式获得的).由干篇幅所限,此不赘述,可参阅各中数期刊的有关文章.…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惰性电子对效应”首先是由英国化学家N.V.Sidgwick提出来的。Sidgwick认为,较重元素的高价氧化态不稳定是由于d(和f)亚层电子的屏蔽效应较弱,3层电子的钻穿效应较强的结果。随后不少学者对此也进行了研究。F.A.Cotton认为对此不能单纯用电离能来解释,氧化态的相对稳定性必须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例如共价化合物的激发能和键能以及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文献[3]也对此作了较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