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阴极还原-阳极氧化法制备了钛基纳米铂微粒修饰电极,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分布于钛基体表面的氧化钛膜三维网状孔道中的纳米铂微粒具有高度分散状态. 采用多种电化学手段在该电极上不仅观察到甲醛在恒电流条件下产生的电位振荡, 而且在循环伏安和恒电位两种条件下均观察到强烈的电流振荡, 这进一步证明高度分散的纳米铂微粒使电极的催化活性大大提高, 促进了甲醛及其毒化中间产物的电催化氧化过程, 从而有利于电极上电化学振荡的产生. 研究结果还表明, 甲醛底物浓度、硫酸介质浓度、恒电位或恒电流大小等多种因素对振荡强度、范围或类型会产生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 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和溶液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微分阳极溶出法的研究结果表明,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共沉积-共溶出过程表现出金属1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金属合金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络合物形成-金属2溶出等四种模型.  相似文献   
3.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的Mn-Sn-Sb/γ-Al2O3粒子电极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芳  李光明  盛怡  胡惠康  王华 《化学学报》2006,64(3):235-23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Sn/Sb比的γ-Al2O3负载型粒子电极, 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 并用BET表面积、SEM和XRD等手段, 对粒子电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在Sn和Sb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Mn与Sn的摩尔比为2∶1时催化活性最高, 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某化学物理所提供的Ru/TiO2粒子电极. 所制粒子电极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催化性能稳定, 经5次反复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是粒子电极失活的主要原因, 催化剂表面积炭也可能是粒子电极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n/Sn/Sb比的γ-Al2O3负载型粒子电极, 以苯酚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粒子电极的催化活性, 并用BET表面积、SEM和XRD等手段, 对粒子电极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及物相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在Sn和Sb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Mn与Sn的摩尔比为2∶1时催化活性最高, 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某化学物理所提供的Ru/TiO2粒子电极. 所制粒子电极不仅具有相当高的电催化活性,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催化性能稳定, 经5次反复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是粒子电极失活的主要原因, 催化剂表面积炭也可能是粒子电极失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