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化学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凝胶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高盐培养基中的谷氨酰胺转胺酶,优化的凝胶层析的条件,上样量6mL,流速为0.25 mL/min;离子交换层析的上样量50 mL,流速为3 mL/min.酶被纯化了4.22倍,比活力达17.33 U/mg蛋白,回收率为77.5%.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纯酶与AAN01353是同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二质量块模型(SH模型)在模拟病理发声时未考虑弹性力对发声系统的影响,也未考虑黏性气流在声门闭合阶段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非对称黏性空气动力学声带模型(ISAC模型)。对非对称振动时的附加弹性系数和弹性形变进行分析,修正质量块所受的碰撞力,随位移量变化调节原始模型中的劲度系数,模拟环甲肌和甲杓肌的张力作用;通过声门倾角变化得到声门处的气流分布,以实现声带壁上的非对称气流压力作用。该模型应用于发声病理诊断,模型仿真和病理喉声源分类识别的实验结果显示,各声门特征参数相对误差不超过1.5%,ISAC模型的加权平均误差低于SH模型,二分类识别率和细分准确率均高于SH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的样品消解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采用电热板、微波及水浴3种加热方式,选择硝酸、氢氟酸、双氧水、王水、高氯酸、盐酸的不同组合进行土壤样品消解,通过分析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消解体系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最适宜的消解体系是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微波加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最适宜的消解体系是硝酸(电热板加热),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最适宜的消解体系是硝酸-盐酸-高氯酸(微波加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另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HT-7装置上等离子体电子回旋辐射(ECE)超外差诊断系统的极向分辨率,根据高斯光学原理,分析了诊断系统天线的改进方案。优化了天线的圆形角锥喇叭尺寸和凸透镜参数以及在装置上的相对位置,使天线接收到的等离子体ECE异常模二次谐波辐射的高斯光束束半径只有30mm左右,能量的高斯光学性质损失不大于13%。  相似文献   
5.
一类带单源约束的选址运输问题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单源约束的选址运输问题是在经典的选址运输问题基础上考虑每个顾客需求的产品仅由一家工厂供应的情况。所建立的模型是整数规划,是NP难的。本文先考虑了开办费用为零的带单源约束的选址运输问题,即带单源约束的运输问题。松弛其中一种变量约束,借鉴求解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给出了一种修正的表上作业法,然后将算法推广。最后给出了将算法应用在Excel随机生成的测试问题上所得到的结果,与LINDO求得的最优解相比,差距很小。由此得出结论:对规模较小的带单源约束的选址运输问题,本文提出的算法是简便且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高等数学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学,学习微分学以后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很多技能,例如可以求非均匀变化量的瞬时变化率、可以求各种方程根的近似值、可以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可以精准地画出函数的图像、可以计算近似增量、可以利用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求非幂函数初等函数的函数近似值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HT-7装置上等离子体电子回旋辐射(ECE)超外差诊断系统的极向分辨率,根据高斯光学原理,分析了诊断系统天线的改进方案。优化了天线的圆形角锥喇叭尺寸和凸透镜参数以及在装置上的相对位置,使天线接收到的等离子体ECE异常模二次谐波辐射的高斯光束束半径只有30mm左右,能量的高斯光学性质损失不大于13%。  相似文献   
8.
石锋  张莉丽  王德真 《中国物理 B》2009,18(3):1177-1180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a simulation of glow discharge in pure helium gas at the pressure of 1.333×103 Pa under a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is perform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particle-in-cell Monte Carlo collisions (PIC--MCC) model. Numerical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hode sheath is much thicker than that of anode during the pulse discharge, and that there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field reversal at relative high pressures near the end of the pulse,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umulative positive charges due to their finite mobility during the cathode sheath expansion. Moreover,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EEDF) and i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 (IEDF) have been also observ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ulse,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s can be accelerated above the ionization threshold energy. However,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ulse, as the field in bulk plasma decreases and thereafter the reverse field forms due to the excessive charges in cathode sheath, although the plasma density grows, the high energy part of EEDF decreases. It concludes that the large volume non-equilibrium plasmas can be obtained with high-voltage nanosecond pulse discharges.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字信息系统实验室"(DISLab)对物体的平抛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针对实验装置中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最后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原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明显地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