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6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真空实验技术在装置设计、加工制作以及操作实施方面需要实验人员具备熟练的玻璃烧接技术;细颈的制作及反应装置的退火处理是较为关键的操作;考虑到聚合反应装置的体积较大,对火封操作进行了设计改进,使其能够应用于位置固定的装置;对操作中频繁采用的易碎封口安瓿进行了设计改进,使实验操作更为便利;针对已封闭装置预留的细颈部位,设计...  相似文献   
2.
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阻燃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土/固体环氧树脂体系为模型研究纳米颗粒在燃烧聚合物中的迁移行为,探讨其阻燃机理。发现纳米颗粒能够在熔融的聚合物中迁移,并在燃烧的聚合物表面富集,形成阻隔层。通过影响外界热量供给,减缓内部聚合物热解速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聚合物裂解可燃成分的外溢,从而实现有效阻燃的目的。基于上述结论,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预先植入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粘土等纳米材料阻隔层,制备了阻燃型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丰硕  董茜  赵忠夫  刘伟  张春庆 《应用化学》2022,39(10):1523-1532
Electrospun membranes are widely utilized to enhance 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nd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patches. Due to the lack of adhesion property,however,most of them cannot closely contact with skin,which impedes the delivery of drugs to the skin,thus affecting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C5 resin is used to endow poly(styrene isoprene styrene)(SIS)electrospun membranes with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on property.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on how to control the structure,adhesion properties and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 of SIS/C5 electrospun membranes loaded with synthetic capsaicin via compositions,drugs and electrospinn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lectrospun membrane with a SIS/C5 ratio of 2∶1 has excellent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7. 17×10-3 g/(h·cm2)and adhesion properties(180(°)peel strength is 0. 2 kN/m,tack force is 0. 64 N/cm2 ,holding power is greater than 7 days). The synthetic capsaicin has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the SIS/C5 electrospun membranes,in which no drug crystallizes and the drug loading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As the drug loading is 8%,the tack force is 0. 6~0. 8 N/cm2 ,the 180(°)peel strength is 0. 2~0. 3 kN/m,the holding power is greater than 7 days,and no residue is left during peeling tests. In vitro drug release indicates that the drug has a behavior of sustained release with a 24-hour cumulative release rate of greater than 50% for all SIS/ C5 electrospun membranes,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patches. © 2022, Science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4.
将活性阴离子聚合(LAP)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相结合,运用机理转移法制备了分子量可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B-PMMA)嵌段共聚物。首先以双官能度的双锂为引发剂,进行丁二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得到活性聚合物,之后用环氧丙烷封端,2-溴异丁酰溴进行酯化,生成双末端带有溴原子的聚丁二烯。再用此聚合物为引发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CuBr为催化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而得到三嵌段共聚物PMMA-PB-PMMA。采用1H-NMR、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等对所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行为,DSC曲线上明显出现了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初步表明三嵌段聚合物具有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活性阴离子聚合能够得到分子量及分布可控的模板聚合物,是环状、树枝状以及多臂星形等复杂拓扑结构聚合物的重要合成方法。高真空实验技术能够使反应环境彻底封闭、杜绝杂质影响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因此成为活性阴离子聚合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基于高真空实验技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学研究进行了总结,通过多官能引发剂、“大单...  相似文献   
6.
接枝共聚物的主链和支链通过分子设计可以被赋予不同性质,从而使得材料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性能.新的接枝合成方法的产生又增加了各种复杂分子结构设计的可实现性.本文围绕接枝共聚物所具有的独特结构和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接枝共聚物在分子链和星型侧链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连接化学,原位氯化接枝共聚等合成方法在接枝共聚合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接枝共聚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玉米麦根酸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禾本科作物麦根酸类物质(MAs)分泌量的准确、快速测定,对于铁营养高效育种及缺铁耐性的生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以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根据麦根酸类物质的溶铁特性,建立了ICP-AES间接测定麦根酸类物质的方法,改良了脱氧麦根酸(DMA)的UV-HPLC直接测定法,并与传统的比色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ICP-AES法,以Fe2O3粉末作为活化对象,与采用Fe(OH)3的传统方法测定结果相比,结果稳定,t(ICP-AES)=4.080>t0.05(15)=2.131重复性好,RSD(n=3,%)=3.3,说明ICP-AES法是评价玉米及其它禾谷类作物麦根酸类物质分泌量的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改良的UV-HPLC法也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可应用于禾谷类作物DMA分泌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8.
刘慧  刘炼  张春庆 《应用化学》2006,23(11):1264-0
甲基丙烯酰氧癸基硫脲嘧啶羧酸酯;粘接性单体;复合树脂;牙用合金;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9.
氧对n-BuLi/THF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氧分子与活性种快速失活的定量关系 ,二代杂质对活性种及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从聚合动力学及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等方面来测定氧分子快速杀死活性种数 ,并考察了体系中氧产生的偶联反应及其对丁苯共聚物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对n BuLi THF体系丁苯共聚合有不利影响 .  相似文献   
10.
将活性负离子聚合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相结合,运用机理转移法制备了一种两亲性材料聚丁二烯-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B-b-PDMAEMA)嵌段共聚物.首先通过负离子聚合方法设计合成聚丁二烯,用环氧丙烷封端,2-溴异丁酰溴作酯化剂,合成具有活性端基溴的聚丁二烯大分子引发剂(PB-B r),再用其引发亲水性单体DMAE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聚合动力学证实了该聚合反应具有典型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特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行为.制备的大分子引发剂及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经凝胶色谱、红外和核磁表征证实了预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