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肌醇在纯水和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了肌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2到4阶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肌醇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大,h2的值呈增大趋势.根据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焓对相互作用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测定了α-、β-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热效应。从α-、β-环糊精的微观结构出发讨论了主-客体的结合模式以及热力学数据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二苯并18冠6与Pd,Pt生成的新颖配合物:[K(DI18C6)]2[Pd(SCN)4](1),(K(DB18C6)]2[Pt(SCN)4](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数据:a=087375(17)nm,b=1.1990(2)nm,C=1.3180(3)nm,α=73.56(3)°,β=99.90(3)°,γ=82.34(3)°,V=1.2986(4)nm^3,Z=1,F(000)=584,R1=0.0752ωR2=0.1660.2的晶体学数据:a=0.8553(5)nm,b=1.3127(3)nm,c=1.1819(3)nm,α=106.21(2)°,β=82.77(3)°,γ=99.72(3)°V=1.2516(8)nm^3,Z=1,F(000)=818,R1=0.0254,ωR2=0.0682.1,2均由两个[K(DB18C6)^+配离子和一个[M(SCN)4]^2+配阴离子组成。在固态、配合物两个分子的[K(DB18C6)]^+和[M(SCN)4]^2-通过K^+-π相互作用形成假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和部分有机物分子识别作用的焓熵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实验技术,测定了一些有机溶剂(或溶质)在β-环糊精(β-CD)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热力学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气相中的有机物质在β-CD表面上的吸附过程之焓、熵互补现象与它们之间的分子识别作用密切相关,它们的绝对值之和可以作为分子识别作用强弱的判据.  相似文献   
5.
赵强  张骞  刘杰  邢生凯  孙得志 《化学学报》2008,66(7):827-830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测定了重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氧基嘌呤(6-BOP)和6-苄氨基嘌呤(6-BAP)与β-环糊精(β-CD)在pH值等于8.9的水溶液中包合作用的热效应,进而用非线性拟合法计算出了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平衡常数、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合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信息,从6-苄氧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主-客体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弱以及热力学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β-环糊精对6-苄氧基嘌呤和6-苄氨基嘌呤具有明显的分子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298.15 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α-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n=7、8、12、14), 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1 :1为主变为2 :1为主. 各包合物都相当稳定,对应于n=7、8、12、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95×103 dm3•mol-1、β1=2.62×103 dm3•mol-1、β2=3.06×106 dm6•mol-2、β2=13.75×106 dm6•mol-2.包合物的形成均是焓驱动过程.包合物的平衡常数随烷氧基(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增大,而包合物生成过程的标准反应焓(ΔHΘ)和标准反应熵(ΔSΘ)都随n的增加而减小.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及包合物形成前后表面活性剂离子憎水基团周围溶剂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布洛芬与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98.15K下,用滴定式微量热法研究了布洛芬分别与α-、β、γ-环糊精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0)中的包合作用.实验测得了布洛芬.环糊精包合物的实验稳定常数、形成过程的标准焓变、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及标准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布洛芬与α-、β-肛环糊精的包合过程是焓、熵协同驱动的过程,而γ-环糊精与该药物包合则是熵驱动的.此外,B3LYP/6-31G*//PM3方法用来模拟布洛芬与环糊精的包合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布洛芬分子的憎水部分更易于从大口进入环糊精分子的空腔.  相似文献   
8.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一些有机化学物质在 β_环糊精 (β_CD)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在二苯并十八冠醚六 (DB18C6)及聚乙二醇 (PEG)液膜中的溶解热力学函数变量 ;实验结果表明 :气相中的有机组分在 β_CD表面上的吸附或在DB18C6液膜中的溶解过程之焓、熵互补现象不仅仅是已见诸报道了的TΔS°和ΔH°间的经验近似线性关系 ,当刚性的主体 (β_CD或DB18C6)分子和众多客体 (吸附质或溶质 )分子相互作用时 ,软、硬骨架的客体物质大致分属于两条TΔS°-ΔH°直线。  相似文献   
9.
三甲基氯化铵;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一些有机物在RnTAC/SDS体系中的增溶及相转移自有能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香玉  孙祥军  刘敏  孙得志  李林尉 《化学学报》2009,67(18):2155-2158
在298.15 K下, 应用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氧化苦参碱(OM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并讨论了二者结合过程热力学性质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BSA大分子上存在可结合OMT分子的两类位点. OMT分子与第一类位点相结合时, 结合过程的平衡常数、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分别为 =(2.14±0.31)×105, =(-1.07±0.50) kJ•mol-1, =(-30.4±0.4) kJ•mol-1, 最大可结合位点数为 N1=(10.0±0.2), 该过程是以熵驱动为主的焓熵协同驱动过程. OMT 分子与第二类位点相结合时, =(6.84±0.32)×103, =(1.91±0.03) kJ•mol-1, =(-21.9±0.4) kJ•mol-1, N2=(25.0±0.3), 该过程是熵驱动过程. 圆二色谱测试结果表明, 两类结合过程中, OMT与BSA的相互作用均导致了蛋白质二级结构构象及不同结构单元相对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