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0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
通过使用不同相变温度的磷脂分子并调节二者的比例构筑了不同相态的磷脂膜, 并利用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磷脂膜的相行为对氧化石墨烯和磷脂膜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氧化石墨烯对磷脂膜中磷脂分子的抽提作用具有显著的相态选择性, 其选择性地抽提流动相的磷脂分子; 氧化石墨烯对流动相磷脂的抽提作用受到膜中凝胶相磷脂存在比例的影响, 只有在流动相磷脂分子占磷脂膜中磷脂分子的绝大部分时才能够发生抽提作用, 且只有流动相的磷脂分子被抽提.  相似文献   
3.
武烈  孙建龙  姜秀娥 《电化学》2019,25(2):202-222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尤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超灵敏的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亚单层膜水平的表面选择性探测. 由于增强基底可同时作为工作电极实现电化学调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之后通过代表性研究工作着重介绍近年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电化学的应用和发展,最后展望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现场紫外光谱及圆二色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微过氧化物酶-11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同时应用奇异值分解最小二乘法和双对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发现,电化学还原过程诱导微过氧化物酶-11的构象由无规卷曲向α螺旋转变,这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电子传递过程与生物分子构象转变机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原位监测界面吸附分子的振动变化,提供定向和构象的信息,因而备受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产生、增强机制、基底制备方法、特点,重点评述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原位解析复杂的生物界面过程和结构变化方面的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双模态生物医学成像策略能够为癌症的精确诊断提供更多的可用信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文通过简便的一锅水热法制备了高度生物相容的多功能纳米粒子(CuSSe NPs),可以特异性响应肿瘤部位过量的过氧化氢(H2O2),实现Cu(Ⅰ)向Cu(Ⅱ)的转化,可作为原位自生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用于肿瘤诊断。此外,由于近红外(NIR)区域的强吸收,CuSSe NPs表现出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可作为体内实时癌症监测的光热成像剂。血液分析结果表明CuSSe NPs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急性、长期毒性。该纳米材料已被证明是一种潜在的纳米探针,可用于临床癌症治疗中具有高肿瘤对比度的双模态成像。  相似文献   
7.
以叶酸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碳纳米盘,采用自还原法制备负载在碳纳米盘上的小尺寸银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形貌和晶面分布情况进行了表征。同时,将碳载小尺寸银纳米颗粒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过氧化氢(H2O2)无酶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i-t)的研究结果表明,本传感器对H2O2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响应时间为1.8 s,对H2O2的检出限为2.2μmol/L,线性范围为0.02~14 mmol/L(R=0.997)。此传感器可以避免抗坏血酸、多巴胺、尿酸、葡萄糖对检测的干扰,长时间使用较为稳定,实际尿样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武烈  姜秀娥 《应用化学》2016,33(12):1343-1354
石墨烯材料在生物领域的蓬勃发展使其纳米生物界面研究已成为纳米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方向。生物膜是石墨烯材料进入生物体系环境中的第一道屏障,深入理解石墨烯材料与磷脂膜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石墨烯基生物材料的功能界面优化设计和生物学效应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石墨烯材料进行了简要介绍,系统总结了近几年石墨烯材料与模拟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选用4种中性电化学反应体系中常用的电解质,利用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电化学技术结合振动斯塔克效应对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处特殊的抗衡离子效应进行谱学-电化学表征.应用不同分子长度的振动斯塔克探针,揭示了阴离子作为抗衡离子,因与电极表面相互作用强度的差异而在双电层中具有不同的浓度分布,进而对界面局域电场产生不同的屏蔽效应.与...  相似文献   
10.
用光谱法研究了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现象,讨论了各种有机溶剂与水按不同体积比形成的混合溶液对其解聚的作用,以及pH值对bi-CoPc聚集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bi-CoPc在水溶液及30%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形貌。研究了bi-CoPc在混合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